APP下载

与小博同龄的我,愿成为一个勇往直前的兵

2017-04-19宋怡明

中学生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棋小博张超

张超,1989年1月出生,同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士毕业,美国杜兰大学生物统计硕士毕业,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博士在读。

在2016年5月的芝加哥公开赛(Chicago Open)中,张超以七盘棋六胜一和的战绩,夺取了U2300组的冠军。2016年8月,张超拿到了美国棋协“终身大师”(Life Master)称号。这一年,张超27岁。

这些荣誉,张超第一时间告诉了远在祖国的家人和朋友。其实,他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把这些成绩告诉小博,小博的编辑,小博的读者。因为,《中学生博览》杂志陪伴了他六年的时间,滋养了他的整个中学时光,是他曾经最爱不释手的一本杂志。

张超与小博同龄,1989年1月,也正是《中学生博览》创刊号诞生的日子。2017年1月,张超和小博一起,迎来了自己28岁的生日。丁酉鸡年的春节前夕,辗转联系到小博的张超,在美国休斯敦接受了怡明姐姐的越洋采访。

与国际象棋童话般的初见 张超认字比校早,五六岁时就认识了两千多字,虽然还有很多字不认识,读书看报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那时家里有一两本中国象棋入门的书,他没事就看,居然记住了很多棋谱和一些战术组合的名称。渐渐地,爸爸妈妈也成了他的手下败将。六岁那年,有一次去亲戚家串门儿,妈妈一不留神就找不到他了。孩子失踪了,对家长来说就像天塌了一样。亲戚们全体出动去找他,结果当他们找到张超时,他正在一个街边的棋摊儿与一个老爷爷“杀”得难解难分呢。当妈妈激动地拥抱他的时候,身边的大爷大叔们纷纷向她称赞张超的棋艺。就在那一刻,妈妈决定带他去学棋。

离家不远的育光小学里有许多兴趣特长班,母子二人本打算找中国象棋老师,却阴差阳错地进了国际象棋教室。就像是电影里的画面一样,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张超第一次触碰到了那些形态各异的黑白木质棋子,他与国际象棋有了一个童话般的初见。

张超至今都记得他的启蒙老师——白金富老教练在第一节课时说的话,“这一排八个都是兵,直走斜吃,只能往前不能后退。别看小兵只值1分,到了残局可厉害了,冲到底线能变皇后,就值10分啦。”白教练引领着他进入了国际象棋的天地,教会了他国际象棋的规则,各类战术名称以及一些基础残局和经典开局变化。第一次输棋的泪水和第一次赢棋的喜悦,都发生在白教练的眼皮底下。记得他第一次参加长春市小学生比赛,七轮棋只输掉一盘,得了第二名。当时真的很开心,感觉奖状要比糖果更能给他带来幸福感。

从那时候起,张超再也没有与国际象棋分开过。国际象棋已经成为张超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仿佛跟他的生命融为了一体。“学棋给了我很多珍贵的生命体验,给了我的人生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击败年长的孩子,第一次输给女孩子,第一次获得全省冠军,第一次没进前八名……可以说我童年的很大一部分记忆都是与棋相关的。记得第一次代表吉林省去参加全国比赛,连续输棋之后我感觉肚子疼,当时并没有对症治疗,结果赢了两盘棋之后竟然自愈了……”

对张超来说,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比赛是1999年在合肥举办的“李成智杯”,在那个赛事还不太多的年代,“李成智杯”是全国最强的分龄组少儿冠军赛。张超所面对的选手都是全国各省市选拔出来的实力最强的同龄棋手,因此在棋爸棋媽眼里最为重视。那一次比赛他11轮得了7分,排在了并列二三十名的样子。尽管是“名落孙山”,但他收获了自信——我进步了,在全国的同龄人中,我是完全可以一战的,是可以占有一席之地的。

不久,长春市悄然形成了一股“国象热”,棋爸棋妈们也自发地团结在一起,打探消息,挖掘线索,帮孩子们请来了很有经验和成就的张东禄教练——一个真正的职业国象人,年轻时曾担任中国国家队主力队员并在后期担任教练,是大师级的人物。在他的培养和指引下,长春的国际象棋真正地起飞了,每一位棋童都获益匪浅,当然包括张超。

在大多数同龄的孩子都在课余时间休闲玩耍时,张超却要每周训练四五次,其中一三五上课,周末对弈并复盘总结。那是张超人生中第一次带着热情地去做一件事,目的是那么单纯,仅仅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上棋课的地点在汽车厂,每天学校放学后,需要乘坐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中途倒两次车才能到达。有时候是爸妈轮流送我去,大多数的时候是我自己去。我小小的个子背着大书包,乐颠颠儿地上车下车、转车,满脑子想的都是棋。我从未觉得枯燥乏味,也从没感觉到恐惧或是畏难。至今我还记得232路售票员独特地招呼乘客的腔调、286路飞一样的速度和52路窗外的雪景。”

学习和学棋,我用两条腿走路

张超在吉林省的比赛里拿到的最好绩都是在跟随张教练训练之后,包括2003年和2005年的全省冠军。2003年冬天,在哈尔滨举办的全国棋院棋类冠军赛上,他拿到了14岁组亚军,因此获得了国家棋协授予的“棋协大师”称号。

上了初中以后,张超的训练时间不得不被压缩。从小下棋培养出的竞争意识,让他绝不甘于在吉大附中的激烈竞争中落后。在并不宽松的课余时间里,他从书店里买走所有棋书回家反复地看,有时候上网不停地下棋,为此爸爸还打趣他“不要走火入魔”。为了寻觅到更强的对手,他常常登录英文对弈平台,侧面帮助了英语的学习。初三那年,他不得不暂停训练。中考时,他以575分的成绩(满分600分)成为了吉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统招生。

高中的学习任务比初中更重,高考的压力考验着每一个学生。时不时地就会听到一些令人扼腕的消息,如某校优等生不堪压力精神崩溃而自杀。所幸,多年下棋给了张超非常充分的“挫折教育”,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就想象成输掉了一盘棋,他鼓励自己总结教训,下次再赢回来。对棋局的思考方式实际上是对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非常有效的训练,而这些也都是学习数理化等学科的重要元素。另外,学习开局的时候还有一些背记的部分,对于记忆潜能的开发也是大有裨益的。老师要求的一些诗词和英文单词的背记,对张超来说不费吹灰之力。高中三年,张超只能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训练和备战。2006年天津“李成智杯暨全国青年冠军赛”他获得第九名,再加上之前的“棋协大师”称号,让他获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证书。在高三几次模拟考中他都能稳定在全班前两名。2007年,张超凭借648分的成绩被同济大学录取。

即使是在高三那年,他也订阅了小博,并对只能“速读”小博而感到遗憾。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张超卖掉了许多课本和教辅书,唯独保留了一百多本《中学生博览》杂志。

我是一个勇往直前的兵

进入大学之后,张超加入了校棋社,当仁不让地成为“国象部”负责人和校队主力,在校内组织活动并且带队参加校际比赛。代表同济大学去参赛,他每次都能进入前八名,并分别在2008和2012年获得了上海市大学生运动会国象亚军。而伴随着他成长的“李成智杯”,20岁以上就不能参加了,为了“抓住青春的尾巴”,他又参加了2008年在上海和2009年在北京举行的两届李成智杯暨全国青年冠军赛,分别获得第八名和第六名。

2012年,张超来到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杜兰大学开始了硕士的学习。他发现国际象棋是一个很好的 融入当地人生活的纽带。不到一个学期,他就在学校咖啡馆里击败了所有人。当地的一个小餐馆每个星期五都有小型比赛,他又成了那里的常胜将军。

第一次在新奧尔良参加比赛,张超非常轻松地击败州里等级分最高的一位棋手兼教练,获得这次公开赛的冠军,拿到了美国棋协颁发的“国家大师”称号,并且在全美的棋手中排进了前1%。后来他又辗转阿拉巴马、佐治亚和印第安纳等州,在多个比赛中取得了优胜成绩。

相对于中国国内而言,美国的比赛数目和条件都要高得多。这无疑是一个崭新的机会。“要变得更强,就一定要挑战更强的对手。”张超开始参加美国水平最高的赛事,只挑“国家大师”作为最低标准入门槛的比赛。2015年底,他开始在比赛中有所斩获,北美公开赛、美国公开赛、美国大师赛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2016年5月的芝加哥公开赛中,他七盘棋六胜一和,夺取了U2300组的冠军,拿到了5000美元的奖金。有了这些成绩的积累,2016年8月,张超拿到了美国棋协“终身大师”称号。截止2017年2月,他在全美棋手中排到了前0.5%。

获得荣誉固然值得开心,但张超总会提醒自己:路还长,作为一名棋手,一定要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胜不骄败不馁,保持内心的平静,方能探寻更深的精髓。

回首学棋之路,张超感觉有好多话想说:“我现在利用业余时间在休斯敦当地的一家国象俱乐部担任志愿者,教孩子们国际象棋。他们稚气未脱却又全情投入的面孔,常常让我想起当年学棋时的自己,不止一次有过岁月逆流的错觉。与国际象棋结缘已超过二十年,这中间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冷暖自知。我就像棋盘上的一个小兵,行动虽缓,却不曾退后一步,只为了心中升变皇后的梦想。国际象棋是我的老朋友,我感谢他,也感谢我的父母和教练。国际象棋不仅为我带来了荣誉,而且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给了我一种领悟人生的视角。如果一切重来,我还是会选择国际象棋。”

编辑/宋怡明

猜你喜欢

学棋小博张超
How to Protect Us from Infectious Diseases
我教儿子讲修养
我教儿子讲修养
儿子与象棋
创意立体灯笼贺卡
孩子,原来你可以这样美
棋童, 黑白天地间
英国人的度假历史
“因为”的原因与“所以”的原因
3D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