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下一步走向何方

2017-04-19武魏楠

能源 2017年3期
关键词:石油工业油价原油

武魏楠

2008年,在突破147美元之后,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跌至三十多美元。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是,油价这一轮下跌周期并没有持续太久。从2009年开始,国际油价一路上扬,最终维持在了100美元的水平,直到2015年下半年的新一轮下跌周期。

中国庞大且日益增长的原油进口是支撑2009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扬,并最终维持在100美元水平的最大因素。

中国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与此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由于石油消费量巨大,国内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中国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在原油生产方面,2008年到2016年,中国原油产量仅增长了997万吨。除去2016年受到国际油价地位运行的影响,与最高峰相比,也仅增加了2359万吨。

与乏力的原油产量增长相对应的,是原油消费量和对外依存度的增加。从2008年到2016年,原油消费量增加2.12亿吨,8年增长58%。对外依存度也从48%增长到了65%。

与上一个十年相比,中国石油工业已经走到了改革与变化的十字路口。尽管依旧取得了成绩,但原有体制下的增长疲态尽显无疑。2008年至今,中国石油工业暴露出了哪些问题?这对石油工业的现在和未来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上游:增产的压力

原油产量增长乏力,可以从中国主要油田产量变化一窥究竟。自从大庆油田突破了我国陆上石油资源陆相地质的找油难关之后,中国主要油田几乎都以陆相油田为主。但在松辽平原和渤海湾盆地之后,中国还鲜有大型油田的发现。长庆油田和塔里木油田以生产天然气为主。

尽管在2010年,中海油建成5000万吨油气当量的“海上大庆”,但是即便不考虑其中天然气产量的因素,中海油的国内油气产量也没有能够维持在5000万吨。

纵观中国油田,在2008年至2016年这个时间段,能够保持原油产量增长的几乎不存在。油田一级几乎都在依靠以气补油或者增开新的区域来维持产量。目前的主力油田中,以大庆油田的时间最为悠久。50年的时间,油田开发可以说是进入中后期,产量下降在情理之中。

找到新的油田,用更先进的技术发挥旧油田的潜力,是当前中国石油工业上游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5年7月,新疆首次试点油气勘探社会招标。京能集团等3家非油企业竞得4个油气区块的勘探、开采权。2017年1月,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同意退出近30个油气区块,由新疆国土资源厅面向全球公开招标。

区块是石油上游企业的核心资产,长期以来中国的油气区块退出机制并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大量区块在四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的評价体系中属于没有经济效益,而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又不能进入市场。

随着新疆的破冰,中国石油工业的上游改革未来可期。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有页岩气区块招标的经验在前,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石油上游业并不是适合所有的非油气企业。在形成一个成熟、多元、有竞争力的上游市场前,还有很多的企业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炼油:扩容与升级

与庞大的原油消费量相匹配的,是中国不断增长的一次加工能力。从2008年到2016年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增长了60%。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不再是“稀有物种”,转而成为很多新建项目的标配。

在这数年的增长中,中石油在炼油产业对中石化进行了大踏步的追赶,更多的新建项目充分暴露了中石油在炼化市场的雄心。

而炼油市场的另一大变局来自于国家政策。2007年7月,国三标准在全国全面实施。2017年1月,国五标准在全国全面实施。延续十数年的油品升级之路,不仅仅让中国的油品质量标准追上了发达国家的脚步,也让炼化企业每年都投入数百亿以用于炼厂的设备、技术升级,带来了庞大的市场。

海外并购:退烧之后,何去何从

海外并购是这一时期中国石油工业绕不过去的重要节点。以2014年为界,前后有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

2009年是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转折期。一是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急转萧条,国际油价大幅“跳水”,油气资源价格相对走低,给中国石油企业带来一定的并购机遇;二是近年来主要西方国家出现政府债务危机,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对中国公司的态度由高度警惕转为一定程度的合作;三是部分欠发达资源国政府对油气资源管控程度有所放松,相对增加了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空间。基于以上因素,加上中国石油企业已积累了较丰富的国际化经验,海外油气并购开始进入规模扩张与快速提升阶段。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扩张过快,海外并购在2014年就明显有所放缓。进入2015年,油价的断崖式下跌对中国海外项目在经济效益的打击更是十分明显。中国公司以目标油价为80美元标准进行溢价收购的项目几乎很难在40美元的市场中依然保持可观的经济效益。

尽管油价始终在周期性的变化,不能在低油价时期简单评价海外并购的成败。但是中国石油企业群体性的在高油价时期溢价买入海外资产的行为,值得我们去思考,在国家能源安全大帽之下,国家石油公司如何平衡自己的经济效益。

33美元

2008年7月11日,纽交所原油交易最高价冲破147美元,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然而仅仅半年的时间,纽交所原油交易最低价就在2009年1月跌到了33美元的低谷。中间一度攀升后又再度下跌,至今也只恢复在50美元的水平。

百科词条 看词条,读历史

猜你喜欢

石油工业油价原油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油价下半年还得涨
下半年油价还涨吗
油价涨了谁高兴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放开我国原油进口权的思考
“1吨原油等于7.33桶”的来龙去脉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1年度石油工业优秀QC小组(20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