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视剧这样走入非洲

2017-04-19赵觉珵

环球时报 2017-04-19
关键词:影视剧频道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 赵觉珵

5年前,一部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大陆热播。近几年,中国国产动画片《熊出没》里面的熊大和熊二,又成为非洲不少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将这些影视作品引进非洲的是一家中国的广播电视公司四达时代。《环球时报》记者近日采访这家公司,了解了他们如何将中国电视剧引进非洲。

四达时代于2002年开始确定进入非洲市场,但直到2008年,在非洲第一个落地国家卢旺达的运营才正式开始。当时非洲的数字电视被一家南非运营商和几家欧洲运营商垄断。初装费200美元,月收视费40—100美元,看电视对于2008年人均GDP仅为460美元的卢旺达人来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我们希望把性价比最高的节目带到非洲”,四达时代副总裁郭子琪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非洲用户收看他们的数字电视初装费只要几美元,包含新闻、影视、儿童、音乐等30多个频道的基础套餐月收视费2—3美元,“我们完全颠覆了市场”。非洲数字电视市场的垄断局面也因此被打破,其他运营商不得不大幅调低价格。

2012年在非洲播出的斯瓦希里语版《媳妇的美好时代》,算得上是该公司向非洲引进中国影视剧的一个里程碑。实际上,打开中国影视剧这扇门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郭子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卢旺达开始运营时,他们就开设了中国影视剧频道,主要提供给当地中国人观看。看到这些听不懂的电视剧中的高颜值演员、时髦的打扮和现代化的城市,非洲员工们开始要求公司翻译一些影视剧给他们看。

了解到观众的需求,该公司2014年成立了多语种译制中心,选择东非斯瓦希里语和西非豪萨语进行影视剧配音,并于2015 年8 月上线两个中国影视剧频道。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开始对中国影视剧“着了迷”。到2015 年年底的收视率调查显示,这两个频道收视率是所有影视剧频道中最高的。

该公司坦桑尼亚子公司CEO廖兰芳(现已调任至赞比亚) 告诉记者,他们试图找到一种“全世界都相通的内容题材”,而反映婆媳关系、家庭伦理关系等影视剧最符合条件。除了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动画片也受到非洲人欢迎。郭子琪表示,非洲作为全球出生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结构十分年轻。30 岁以下的非洲年轻人希望通过看青春偶像剧,了解中国青年如何穿衣打扮、择业交友。

目前,四达时代共有员工5000 多名, 其中非洲员工4000 多名, 当地员工比例达95%以上。然而提起非洲员工,不少在非中企就要“头疼”了。一位在非洲常驻的中企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地人很热情,也很善良,但就是太自由散漫,懒散、拒绝加班、缺乏责任心、没时间观念。机房对于数字电视传输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根据国内广电行业标准,值班人员需要保证信号稳定度达到“5 个9”, 即99.99999%,几乎对于任何细微的事故都是“零容忍”。但非洲员工对于这样“严格标准”难以理解,“为什么这么着急”“哪怕停电1 小时,大家也能忍”“ 发电机用不了, 今天就不看电视了呗”。对于这种理念的差异,廖兰芳坦言,“需要建立一种共同的理解,共同的思维”。

对非洲员工缺点,一些中企应对的方式就是大量派遣中方员工,但这种方式容易引起当地员工和政府部门的不满。为了能让非洲居民向中企员工学习,四达时代第一步做的就是培训,由中方员工像带徒弟一样手把手去教。廖兰芳表示,对于技术岗位的员工,每年培训时间在400小时以上,还会送他们到中国、德国、美国等地进修。

此外,该公司也在向当地员工传递一些“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其坦桑尼亚公司有一项硬性规定:工资一律不发现金,而是按月打到银行卡里。廖兰芳告诉记者,非洲不少国家的人都拿日薪、周薪或者双周薪,经常是拿到薪水第二天就花光了,一分钱也存不下来。而公司这项规定,就是希望帮助员工树立储蓄和计划消费的观念。

当然,郭子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公司到了非洲也要遵从当地习俗。公司在礼拜日不要求加班,斋月期间调整上班时间,按照当地习惯举办“家庭日”等活动,为了避免矛盾,公司中方员工与当地员工的饮食也都是分开的。▲

猜你喜欢

影视剧频道环球时报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影视剧制作方需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寒假快乐频道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选择
频道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专家频道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