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2017-04-18黎莉

新课程·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安西阳关王维

黎莉

一、教材内容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s版十二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

二、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安排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交流,谈话导入。

小学六年我们积累了许多诗歌,其中不少是送别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送

元二

使

安西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唐]王维,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出示课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

2.指导读诗题,解诗题。

(1)好,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

教师提醒:诗题告诉我们是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

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元二姓元,在弟兄中排行老二,因此称他为元二。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请看地图(出示课件)。

使是出使。能不能不去?不能,这是皇帝的命令。

元二要出使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啊。

(2)师指导读课题。

知道了这样写,会读了吗?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请打开书74页。

1.请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2)有谁对他的朗读要说上几句吗?

你来读一读(提了意见的读读)

出示课件:停顿、节奏

(3)学生齐读古诗。

2.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字词的障碍扫除了,想要有感情地朗读,还要先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请默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可以在旁边打问号,然后和四人小组的同学共同解决。

(2)谁来给大家说说诗歌的大意?

好,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三)学习前两句。

1.过渡:读着这首诗,有谁看到渭城这里的柳色怎么样?

出示课件:渭城柳色图片。出示詩句。

学生答。

请学生读。

2,我在你们的朗读里听出了欣喜,这满眼的春色呀,而王维和元二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是一对怎样的朋友?这句诗歌里哪句看出他们聊了一个晚上?“朝”。

3.——彻夜长谈,无话不说的朋友就要远行,去遥远的安西去了,这样的两句诗怎么读?

学生读。——《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杨柳依依,我们还知道一个成语:依依不舍,古人是这般的含蓄,不舍不愿说出来。寄托在了这细细雨丝,依依杨柳中,板书:雨、柳。这就是诗中的画,画中的诗。读——。

——王维曾写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想想元二,出使安西,离家这么远,元二此时的心情,只有王维知道。读——

(四)学习后两句。

1.过渡:尽管是满眼的青青杨柳却留不住朋友远行的脚步,离别的酒,祝福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出示诗句:劝君——

学生读。

2.——元二从长安的渭城出发,要经过阳关,穿越大半个中国,行程3000多公里才到达安西,出了阳关就完全离开了家乡了。

这就是阳关的遗址。出示图片。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啊?(出示图片)。

有一位诗人曾这样描述:十日过沙漠,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孩子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诗吧。

3.——渭城距安西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一路上交通不便,用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也要走上半年。而元二孤身前往安西,远离朋友,举目无亲,作为朋友,王维心中一定充满牵挂和担忧。

假如你是王维,你有什么话要对你的好朋友说吗?

出示课件:练习

我想对元二说:

4.请学生汇报,说一说,并读一读。

5.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一起读一读吧。全班齐读。

(五)总结全诗。

过渡:五年以后,王维就去世了,他再也没有见到这位朋友的面,这是一首送别的诗,也是绝别的诗。

出示全诗,音乐。全班生读。

——喝下这杯酒了吗?板书:酒。你会怎么形容这酒?

学生答(这酒苦、包含思念……)

学生读全诗。

——他们这一对无话不说的朋友,能彻夜长谈的故人,却要依依惜别,除了阳关,还会有这青青的柳、纯纯的酒、亲亲的人吗?

学生读全诗。

——出了阳关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学生答:有情。

这深深的思念,汇成了一个情字。板书:情

这情就汇成了这首诗。——读。

所以苏轼给了高度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六)唱诗。

过渡:元二已经走了,王维在那里读啊读,光读已经无法表达他深深的思念,他唱了起来,请听。

出示课件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们来到渭水河畔,看到杨柳依依,你一定会记起这里依依惜别的情景,也一定会想起这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因此也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好,今天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五、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雨、柳、酒、情

猜你喜欢

安西阳关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遥望阳关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西出阳关
黄沙当中寻阳关
硫唑嘌呤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