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研究

2017-04-18李晓锋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有效性管理

李晓锋

【摘 要】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一系列问题成为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关键。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有效性的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管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113-02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展阶段,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容易受生活习惯、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巨大的学习压力,容易出现叛逆、抵触、逆反心理,个人情绪容易不稳定、多变化、难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由于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关键性,使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加以引导,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

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最多,是班级的领头人,也是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因此,班主任的言行举止直接吸引和影响着班级学生,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既要言语传教,又要身体力行。班主任必须明确认识自身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特殊性与重要意义,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和工作技巧,树立积极、正面、阳光的形象,避免处理相对繁琐的问题时,给学生带去负面的影响。教师的修养、品格、学识等很容易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的言行举止不正,很难建立良好的威信,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高中班主任要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谦,用自己良好的行为风范吸引学生;以谦逊儒雅的举止和光明磊落的行事作风折服学生;对学生提出要求前自己先做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这样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为班级管理工作创建良好的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成熟期,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理、叛逆心理,再加上升学压力造成的厌学心理,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高中班主任在处理一系列学生异常行为问题时,常常会受个人情绪、学生态度、教学活动的影响,对学生产生厌烦感。这样的现象十分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会阻碍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所以,班主任必须构建全新、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为班级管理工作开创新局面。

高中班主任除了加强对日常班级工作的管理之外,还要融入学生群体中,多关心、注意、理解和尊重学生,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抛开教师身份,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平等、和谐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感受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其次,教师要运用心理学中的移位补偿心理,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适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近况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自信心。面对不同的学生问题,多点耐心、包容心、爱心、责任心及宽容心。做到不因学生家庭背景、学习好坏等因素歧视和偏袒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真挚的友谊,成为学生群体中一员;最后,坚持公平、民主原则,做到实事求是、秉公处理,这样不仅能赢得学生的敬佩,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和睦共处、团结友爱、积极进取是创建和谐、优秀班集体的关键性因素,只有打造良好的班集体,才能保证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培养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加强班级管理的重要工具,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班干部在班级活动中有一定的表率作用,能够帮助班主任了解和掌握班级情况和学生群体的生活情况,充当班主任的重要帮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及时对班干部的管理方法、管理内容、管理技巧进行指导,帮助和引导他们科学地处理班级管理工作,并在学生团体中树立一定的威信;其次,要加强其他学生群体的监督权与建议权,使其积极配合班干部的管理工作,同时,利用班会时间,吸取班级学生建议,改善班干部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或改正,拉近教师、班干部与学生群体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班集体的团结发展和共同进步。

2.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开学初期,对班级环境进行布置,将一些体现班风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名言名句张贴在班级墙面上,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布置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纵观全局、突出重点,以条幅、画报、板报的形式将班级的文明条例展现出来,不断鼓励和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在班级教室设置学习及活动评比栏,在角落设置书架,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娱乐身心。

3.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会使他们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和憧憬,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较差,从而引发迟到、旷课、早退、沉迷网络、扰乱课堂纪律等不良现象。针对这类现象班主任必须及时加以引导和管理,否则会使学生偏离学习轨道,甚至会出现扰乱社会秩序、打架斗殴等问题,鉴于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班主任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重视自我的言谈举止,以身作则、严于律己。②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和日常守则,贯彻和落实相关行为规范和准则,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③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素质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特点具有综合性、多樣性、互动性、实践性和普遍性,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发展的需要。班主任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让学生服从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水平。

四、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包庇、不歧视,坚持实事求是,以公平、平等、公正原则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不能将成绩好坏作为处理班级事务的唯一标准。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一份子,都是需要被重视和关心的对象,班主任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在班集体中树立威信,受到学生的尊重,进而积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班主任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还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积极与学生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困惑,才能从根本上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之路,建立双向的互动交流模式,使班主任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并发现其中潜在的危险性因素,特别是对情绪比较消极的学生要更加关注,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班主任在沟通方面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一是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疑问;二是在沟通环节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放下警戒心,主动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倾诉,将被动的沟通模式转变为双向的互动交流模式。

五、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

加強与学生之间家庭的沟通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因素等。家庭因素造成的问题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再加上部分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薄弱,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沉浸于自己塑造的世界中,为自身的心理健康埋下隐患。班主任要时刻与学生的家庭保持联系。例如,开家长会时,教师与家长之间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学生如果出现心理变化,班主任一定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并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找出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家庭和班主任相互配合,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同时,班主任要定时进行家访工作,与家长谈话时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尊重学生家长;二是以表扬性的评价为主。班主任不能在家长面前批评和责备学生,多做一些表扬性的评价,在轻松的氛围中指出学生的不足。通过班主任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沟通桥梁,进一步加深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总而言之,高中班主任要想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应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加强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小飞,潘爱林.高中班主任的困惑与应对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2,(5).

[2] 黄莉霞.高中班主任管理技巧和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2,(2).

[3] 鲁涛.一位高中青年班主任老师面临的困惑[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2).

[4] 梁多学,李闪莉.农村高中学校安全工作的现状、困惑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6).

[5] 吴福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0).

(编辑:杨 迪)

猜你喜欢

高中班主任有效性管理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激励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