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田公太传

2017-04-18吴颖雯

海峡旅游 2017年4期
关键词:花车河源巡游

吴颖雯

河源十三坊的入公太仪式是民间纪念王审知的民俗活动,坊间轮流值祀,而今花落吴家坊。一年来的筹备与全民的参与,让这场十三年一遇的盛典充斥着狂欢的气息,人们浩浩荡荡迎公太、厚礼祭祀、秉香祈愿、大宴宾客。这一刻,本是严谨守旧的客家人,却在这场欢畅淋漓的盛典中,放肆、洒脱。这是神的庆典,也是人的庆典。

2017年农历二月初三凌晨四点,培田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喧闹声,锣鼓、喇叭齐鸣,充斥着狂欢前的摩拳擦掌与亢奋——十三年的等候与一年来的蓄势待发——吴家坊的“入公太”仪式开始了。

所谓的“入公太”,实为河源十三坊乡民举行的纪念王审知(民间称珨瑚公太)的民俗活动,十三坊轮流奉祠,而今年花落吴家坊,由其底下的四个村落共同承办,培田是其中之一。未来一年里,四个村落的村民会轮流“承公太”,在八四公祠(吴家坊的总祠)里续香火、守香火、厚礼祭祀大宴宾客。而早在入公太之前,四个村落专门为此成立理事会,在去年中秋节和今年元宵节游龙,“参公太”,告知公太迎请适宜;二月初一,已奉祀一年的村落“出公太”,将其请回朋口马埔村的珨瑚庙,当着十三坊代表的面清点公太财产之后,吴家坊先将这些财产迎回村里;而初二一早,吴家坊的人至马埔,将公太迎到科里村,等候着隔天盛大的迎接仪式。

●河源十三坊:

位于闽西的十三个客家聚落,分为上河源和下河源。上河源原归长汀管辖,今属于连城宣和乡,包括吴家坊、曹坊在内8个坊,下河源现在为连城朋口镇管辖,有朋口、马埔等5个坊。每个坊包括若干个村落,如吴家坊就包括培田、升星、紫林、前进四个村落。

● 公太:

即是河源十三坊乡民共同信仰及奉祀的福主“珨瑚公太”。民俗学家对“珨瑚公太”有多種考证,说法不一,但对于至少从明代早期奉祀珨瑚公太至今的十三坊乡民来说,珨瑚公太即是开闽王王审知。王审知率军入驻连城时,造福当地百姓,为后世感念。

一场全民狂欢

迎接公太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长达4公里,来回约莫20公里的路程因人员众多,行速缓慢。沿途表演不断,鞭炮声是巡游的最佳背景,在公太的“加持”下,人们神气十足地接受沿途居民的“瞻仰”。在这场全民倾注的狂欢中,人神早已抹灭了界限。

1 雨中出游

大伙整装出发的时候,天尤未亮,倒是雨下得猛烈。下雨并不是拂意之事,因与神灵相关的事,总会被人们化意为喜兆,于是,此时的雨倒成了上天为大伙迎公太时的“洗路”。大雨迎面扑来,全副武装的我们冷得直跺脚,巡游花车上的孩子们却是一脸淡定与无畏。多年后,此时的花车,脸上五光十色的妆容,爸妈在旁撑起的小伞,怀里揣着的零食,也许会成为他们对于入公太最珍贵的回忆。

2 沿途狂欢

四个村落方阵相似,培田作为吴家坊的“老大哥”走在队伍的前端——神铳队开道,礼炮队、鸣锣队等声势加持,承接公太的金身队押后。丰富多彩的表演,气势磅礴的阵仗,不仅取悦于神,也是人们宣泄般的狂欢。

3 科里迎公太

在科里村那略微简陋的庙宇里,德高望重的长者身着传统服饰,在公太香案前念起了传承已久的诗文,一旁是秉香鞠躬的村民代表。待到特别制作的巡游花车出现时,公太金身被请出了庙宇,一同请出的还有两尊原本在上八坊轮流值祀的小公太,这是在政府减少铺张浪费的倡议下,三尊公太首次同时被延请。而公太随行的牌子、旗子等,则由化身为古代小生、官员的孩童捧着,甚是有趣。

4 最『亮丽』的风景

在巡游队伍中,出现了抬拉王审知塑像踩街的外国人。塑像是出自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赵建锋教授之手,为了此次盛典连月赶制而出。受邀过来抬拉塑像的则是厦门灵玲马戏城的外国人。这群来自非洲的年轻人,加上在旁跟随的俄罗斯妙曼美女,成为了队伍中最夺人眼球的风景。人们将镜头对准了他们,议论纷纷——年轻人扭捏一番,走上前去,用蹩脚的英语邀约合照;村民神气十足地向远道而来的亲友“引荐”这群不同肤色的人。对于村民而言,这总是长脸之事。

5 公太进庙

十一点多时,培田鞭炮四起,在诗文与祈愿下,公太被请进了吴氏家庙,即四个村落的总庙——八四公祠,直至来年二月初一。而12点一到,三位村民磨刀霍霍走向宗祠天井里早已准备多时的小猪,鲜血成了最直接、最耀眼的献礼。

6 人神同庆

公太入定,敬香的人络绎不绝,香烟弥漫,朦胧了不远处的公太金身,加上地面上清晰可见的血迹,八四公祠庄严而神秘;其他方阵依旧在培田古村里忘我游走,恣意浪漫;村民家中摆满宴席,觥筹交错间,满是培田人的骄傲。

全民“备战”

非周末的入公太仪式,依旧召唤回许多外出务工的人。从动车站到培田的车上,同车的奶奶与大姐争先恐后地说着入公太的事情——人们愿意为了入公太,两年之内不吃狗肉,因为狗是驱鬼的东西,并对于节前吃狗肉会引来厄运深信不疑;在承公太的一年里,村里人会避开婚嫁大事,专心奉祀公太。说话之际,奶奶脸上那虔诚的表情,无不在印证她所相信的——“大家都一心向着公太”。在迎接公太的路上,由于一大早的封路,车辆进不了村落,一列望不到边的车辆停靠在路边,人们跑出车子,甚至爬上车顶,把摄像头对准了游行的队伍。此刻的他们,也成了入公太时的一大风景。

巡游花车是游行队伍中最常见的,虽是自愿制作参与,但在培田村里,走上几步,就能撞见一辆花车在家门口静候着。装饰一辆花车少则花费700多元,多则数千元,却是村民参与这场出走的最直接方式。进士第里,两位年迈的老人精心地“设计”着花车的样式。花车车身是专门定制的,车上的白马从山东运送过来,装饰则全然出于老人之手。这个为孙子孙女准备的礼物,承载着老人满满的爱。不知在孩子长大之后,是否依旧记得这个不算华丽,却满是深情的坐骑,不知老人在制作之时,是否回到那爱好小细活的少女时代。

厨房是人们的另一个“战场”。培田古村落里,厨房窄小,略为简陋,数位秉刀握勺的“大厨”却巧妙地错身穿梭,忙而不乱。水槽旁是堆积如山的蔬菜,滚烫的热水里是有待褪毛的牲畜。祭祀公太用的鸡在八四公祠里接受“割礼”——人们划破鸡的脖子,将鸡血洒在公祠的香案前,撒在公祠外墙上的相传是王审知军队的兵器上,也撒在家门外,鲜血的献礼,是原始的祈愿。入公太仪式结束后,是各路亲朋好友敞开肚皮大吃的时候,窄小的厨房里,不停地变出各种菜色。在一盘盘竭尽所能的佳肴里,是客家人的一份诚意,一份骄傲,即使已撑得扶墙而走,看到摆上几桌甚至是十来桌的宴席,依然想凑上前去感受这种近乎宣泄的狂喜。

血脉与精神的传承

我以为的客家人,是正经而谨慎的,历经战乱与迫害,从中原迁出,千辛万苦客居在这相对贫瘠的他乡,耳听八方,安身立命,耕读传家,以延香火。但这场全民参与的盛典中,人神同庆,是恪守于礼,对传统的守护与传承,也是难能一见的洒脱与放肆。

入公太是客家人与神明的一次契约。从参公太,到入公太、承公太,直至来年的出公太,繁复的仪式和礼节是值祀的村落必为与愿为的传统,人们愿意为之做出合于礼的承诺,愿意投入足够的热情与精力,愿意为之付出奢侈的消费,香烛、牲畜、花车、祭祀、宴席、大戏。

在“求神不如拜祖”的客家人习俗中,王审知的信仰是个另类却又合理的存在。

唐末战乱时代,王审知随兄长率军进闽地,除暴安民、发展生产,随其而至的中原氏族进驻汀洲,是为客家民系的诞生基础。对于王审知的推崇,盖与对氏族祖先的敬仰相似,是对那个战乱时代,结束疲于奔命后的感激,对血雨腥风后的平静而富足的生活的感念,对生生不息的生命传递的祈愿。而这场全套的公太祭祀活动,正是耕读传家的客家人对于传统近乎固执的守护,也是宗族观点的强化,是血脉与精神上的对接与传承。

而今的入公太仪式,有了新的变革,也被给予了新的期许。人们期许入公太仪式能成为培田村落的一张新名片,作为文化展示、民俗展示和旅游展示。人们请来了几百年来第二次外出巡访的福州王审知金身,请来了外国人抬拉特制的塑像,这些新鲜的画面成了新元素融入传统的民俗活动中,为村民们所津津乐道。

这场人神同庆的狂欢中,外出的人回来了,摄影师来了,游客来了,媒体来了,培田人的自我认知也在不断被强化。此刻的民俗活动,早已不止是一种传统行为。作为外来人的我们,感动于香烟弥漫下的神像威严,感动于人潮攒动中的亢奋激情,感動于几百年来不曾动摇的坚持与传承,于是记录,记录当下急躁生活中惊鸿一瞥的精神慰藉。

猜你喜欢

花车河源巡游
艺术巡游
“龙马”巡游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绚烂花车(环球360)
搞怪游行
乾隆巡游
看巡游踩街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乐队花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