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都新径 皆在匠心

2017-04-18何涵妃曾雅旋

海峡旅游 2017年4期
关键词:德化陶瓷

何涵妃+曾雅旋

初到德化,就被它迷人的白瓷与悠久的陶瓷史所吸引。这里有四分之三的人从事着与陶瓷相关的工作,陶瓷为本地人提供了安逸的保障,人们享受着县城节奏分明的生活。陶瓷之外,这里的山水和风土人情也给人惊喜。在新晋世界陶瓷之都的盛名之下,德化应该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工艺,大产业,原生态

〔千年陶瓷史〕

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这里承载着“海丝”的繁荣盛景。马可·波罗曾将德化写进游记里,并称德化瓷“既多且美”。德化龙浔镇高阳村、三班镇蔡径村等地还保留有“瓷帮古道”,这几年被广泛关注。通过这些古道,德化瓷曾外销至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欧洲的洛可可风格、欧洲历史最悠久的麦森陶瓷,都深受德化瓷的影响。

〔个性山城〕

德化是一个十分有活力的县城。因为陶瓷产业的缘故,这里生活着许多年轻人,他们带动了整个县城的活力。当地居民平日里爱玩,爱吃,享受生活,他们有着山区人民的淳朴好客,常常会热情地带你去小巷子里寻觅美食。

〔出色山水〕

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闽中屋脊戴云山麓。九仙山、石牛山、岱仙瀑布等原始自然风貌恬静、平和,环顾四周,云山雾罩,翠柏青松,颇有些遗世独立的山水之境。

〔产业生态完整〕

三班镇的月记窑延续着传统龙窑的制瓷工艺,德化国营瓷厂仍然在进行日用瓷的生产,一些陶艺工作室也逐渐在县城周边聚合。这些制瓷空间不仅代表了形态不一的陶瓷生产方式,未来也许会延伸出许多像景德镇陶溪川一样的文创项目。

〔文创人群聚拢〕

近些年,大学生创作基地、陶瓷众创空间等吸引了大批年轻的陶瓷人,在德化创办陶艺工作室,新的文化创意业态不断生发。在周边的石鼓村,近两年也有十几家柴烧陶艺工作室落地,成为柴窑青年创客村,这些新兴的文创力量,为未来德化陶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乡好食〕

除了瓷都风貌,德化随处可见的小吃铺、特色菜体现了这里十分讲究的饮食文化。德化地处山区,山珍食材丰富,黑鸡、黑羊、黑兔、山蘑等原生态食物滋补丰美,乡土小吃苦菜饭、过饥草汤、红米酒等风味独特,更具养生功效。原汁原味的山乡美食,是德化除陶瓷之外的另一张名片。

德化是千年古县,是古老的白瓷发源地之一,更是新晋世界陶瓷之都。陶瓷之外,德化有很好的匠人、观光以及人文资源,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是德化产业转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如何重新梳理陶瓷产业与在地资源,提炼陶瓷文化与地域特色,提高陶瓷產品的文化、品牌附加值,是当下德化需要思考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将眼光投向同样以生产日用瓷为主的日本陶瓷产区。日本生产瓷器的历史仅有400多年的时间,大大晚于世界瓷器的母国——中国。但日本陶瓷行业日用细瓷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工艺却在短时间内精进,为世界所瞩目。目前,日本的日用瓷产品仍占据了美国近一半的高档瓷器市场。了解日本陶瓷老产区的发展路径,或许能够从中得到些许启发。

案 例

日本的“景德镇”有田町

〔有田町〕

日本的六大古窑之一。有田烧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从1658年开始,这里的瓷器就通过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往来送到欧洲。如今,有田烧已经成为日本最著名的瓷器,有田町也成为与中国景德镇、德国麦森一起的世界三大著名陶瓷产地。

〔匠人品牌〕

有田町云集了日本顶尖的陶瓷匠人。他们不仅是传承制瓷技艺的“人间国宝”,更通过不断做大,走上品牌化之路,让“有田烧”驰名内外。目前有田地区有一百多家具有历史和特色的陶瓷品牌,“深川制瓷”“香兰社”等,皆是在传统匠人的基础上成立。匠人品牌为“有田烧”增加了工艺附加值,更在传统与创新的方面,不断探索与尝试,包括老字号与工业设计师的合作等。这些瓷器老字号虽然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却居安思危,不断探索品牌在新时代的出路。

〔产业联动〕

有田町将陶瓷文化与周边的旅游胜地结合,形成了多元特色的陶瓷文化体验,有力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群山环绕的大川内山不仅景色秀美,山脚下的有田陶瓷公园更是陶瓷爱好者的朝圣之地。能够了解陶瓷历史、近距离体验制瓷工艺的陶瓷文化馆比比皆是。每年秋天举办的有田陶瓷节正值当地千年古树银杏飘黄,以及泉山磁铁场的红叶隧道等季节限定景观,每年吸引20万人次,让观光客们在体味有田陶器市集的趣味同时,亦能悠闲地饱览秋叶美景。

德化想要进行产业升级,乃至城市转型,首先,传统瓷器行业就不能只是依靠产品存活,而应当走上品牌化的道路,将产品输出变为无形的文化资产输出。通过匠人、大师的品牌化,提高陶瓷产业的品牌附加值与竞争力,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德化制造”。

另一方面,陶瓷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联动,提炼陶瓷文化与地域特色,依托本地浓厚的白瓷文化底蕴和依山傍水的风景,将德化打造成技艺传承地、白瓷文化创意集散地、山地风光为一体的白瓷之都。国营瓷厂一些闲置的空间,可以改造成白瓷文创园,保留原始风貌,设置手工坊等陶瓷主题的体验。近两年因柴烧而兴起的石鼓村、洞上陶艺村吸引了一批年轻的创客,激发了本地的文创活力。未来可以将陶瓷文化体验与乡村风光结合,融入新的业态(如民宿),发展成特色村落。

德化是一个有着浓厚的乡土和陶瓷文化气息的地方。在了解了陶瓷历史和技艺之后,我们还可以寄情山水,探访周边的九仙山、石牛山、岱仙瀑布,感受陶瓷之外的灵气与壮阔。陶瓷和山水的结合,会让这一趟陶瓷文化之旅更加丰富饱满。

来一场穿越古今的瓷都小旅行

来到德化,不可错过的便是体验千年瓷文化与感受自然美景。可以去德化陶瓷博物馆探看古今瓷器演变,到屈斗宫古窑址感受昔日制窑的技艺和历史,在祖龙宫追一场用瓷器供奉窑神的独特民俗,往古龙窑体验火与土的融合,来一回柴烧对话,还可以登个九仙山爬回石牛山,最后泡个塔兜温泉,尽情享受德化的山乡气韵。

三天两夜德化行

入住城关的酒店,晚上可在陶瓷街溜达,感受德化人民从九点才开启的夜生活。

清晨:九仙山观云海,在人间和仙境来回穿梭。

下午:走一趟陶瓷博物馆和屈斗宫古窑址,初识德化陶瓷文化。

晚上:到塔兜泡温泉,享受群山怀抱的德化月夜。

清晨:登石牛山观石赏日出,近身体验飞泄直下的岱仙瀑布。桃花岛赏花。

下午:在瓷帮古道穿越古今,逛顺美陶瓷文化馆。

从德化城关到南埕镇塔兜温泉,需45分钟左右。这里地处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南端,就在浐溪边,周围峰峦耸翠,峡谷幽深,堪称天然的超级“氧吧”。泡在热气蒸腾的温泉池中,可以甩掉一身疲惫,远离城市的喧嚣,将此作为一日行程的Happy ending再好不过。

电话:0595-23659566

石牛山在德化县东部,距离德化城关30多公里,据说在泉州境内石牛山是可以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有人称其为“八闽大地的第一线曙光”。景区由石牛山主峰和岱仙瀑布两大区域组成,建议清晨先抵石牛山,这里素以峰险、石怪、树奇、洞幽闻名。爬山沿途可见山冈石林遍布,成片的原始红豆杉与数十种国家珍贵树种郁郁葱葱,山中名观石壶祖殿是闽台两地的道教圣地。

关注“德化旅游”公众号,可见石牛山、九仙山今夏日出&日落时刻表。

到德化旅行,当地人都会力推九仙山。在天气晴好的清晨爬九仙山,眼前还是生机绿意的空中花园,一转眼又是腾云驾雾的人间仙境,途中可见远处横卧的戴云山脉,山体浮着一层朦胧光,如水墨画般于眼前晕染开;在微微细雨中,则是另一种云雾缭绕的景致,远处的山峰在浓雾中若隐若现,一团团云雾从身边漂浮而过,细微的雾珠滋润脸颊,让人有身处仙境的错觉。如果想玩得更特别点,可以在九仙山上搭帐篷,体验山中露营,来一回晨起望日。

九仙山官方帐篷预订电话:0595-68761182

南埕村桃花岛是由桃仙溪与芹溪交汇冲积而成的小岛屿,因岛上种有近万株的桃树而得名。岛上桃树成林,又有碧波荡漾,一到桃花盛开时,如临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桃花島提供37间特色客房。选择桃花季入岛,体验“世外桃园”般的惬意。

石牛山景区的岱仙瀑布,被誉为“华乐第一瀑”,从飞仙山峰中直泻下来184米,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在山谷中,与瀑布交相辉映的,有竹海深幽、情人谷、日月桥、龙潭虎穴等十余处景点。站在岱仙瀑布前的人造阶梯上登高望远,细雨飘渺之景,让人感叹仙乡何处。

走一趟“瓷光山色”

展开穿越古今的陶瓷之旅,来一场德化陶瓷的游学小旅行,可按以下路线实地探访:

陶瓷博物馆 ↗ 屈斗宫古窑址 ↗ 月记窑&洞上陶艺村 ↗ 陶瓷观光工厂 ↗ 瓷帮古道 ↗ 陶瓷街。

位于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的屈斗宫古窑遗址,是宋至清代民间瓷窑的代表。走进这座宋元窑址,其窑址坡长57米,宽1.4至2.95米,窑头火腔和窑床基本保存完好,曾有17间窑a室,14个窑门的窑炉。1979年考古挖掘时,从这里共出土800件烧制工具和6793件或完整或残缺的日用瓷器,可以想见昔日盛况。

如选购茶具,不妨走一走德化陶瓷街。这里汇聚了30多家陶瓷商铺,各类日用陶瓷、传统雕塑工艺瓷、西洋工艺瓷的品种近万个,方便游客购买,陶瓷玩家到此也能玩得尽兴。

位于城关的德化陶瓷博物馆是福建省内唯一的陶瓷专业博物馆,是了解德化陶瓷的最佳地点。馆内一层以“德化陶瓷史话”为线索,以历史的发展为主线,全面介绍德化古今瓷器的发展面貌,可以系统地观察瓷器的演变。馆中有唐代的白釉瓷壶、宋代的白瓷、明代象牙白瓷梅花杯等各类瓷器藏品5800多件,其中一代“瓷圣”何朝宗的“文昌帝君”、“祥云观音”两件瓷塑是镇馆之宝。

参观信息(全年开放)

冬时制:上午8:00-11:00 下午14:30-17:00

夏时制:上午8:00-11:00 下午15:00-17:30

票价:免费开放

在交通不便利的年代,德化人通过瓷帮古道把陶瓷运出闽中山区,输往海外。现存的瓷帮古道主要地段在县城南郊的高阳村,这里被称为德化五大窑场、四大瓷业村之一,与永春县毗邻。沿古道步行,一路可见瓷片、陶片散落古道,最常见的是青花瓷碎片,许多不完整的碗碟底部清晰可见不同古代瓷商的商号。古道上脚底踩踏的石头,经年累月之后,表面有明显凹痕,据带路人介绍这是挑夫途中使用“省力棍”而留下的痕迹。

德化第一瓷厂的前身是始建于1935年的德化瓷厂,如今占地三十余亩的厂区,建筑外观和工作场景仍存留浓厚的年代感。车间保留着传统的作业流水线,人工挑胚、推车拉钵,手工上釉……每道工序看似各司其职却又都环环相扣,让现场的我们置身怀旧时光。

德化第一瓷厂目前尚未开放参观。如探看传统制瓷工序,建议前往三班镇月记窑和洞上陶艺村,可看古龙窑柴烧,运气好的话还可以遇见开窑现场。

如果要快速了解德化的陶瓷产业,可以选择陶瓷观光工厂旅游线路。在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可感受外销瓷的魅力;在陶瓷体验区可动手体验陶艺带来的创作乐趣,也可实地参观陶瓷规模化生产中的各道工序。像顺美这样集陶瓷制作流程展示、体验、购物为一体的空间,目前还有三德陶瓷城、卓越茶具、宏达瓷说海丝等陶瓷观光工厂。

吃遍山乡“土味”

俗话说,靠山吃山,德化饮食自然吃的就是那份“土”味。在当地人看来如果没有尝过“三黑,三白,三红,三黄”,没有喝过过饥草汤,你就没有真正来过德化。在德化,跟着在地人寻吃觅食,朴素的沿街店铺、摊点,饱含着独特的山城韵味。德化的食物,让人离开还会想念。

好店推荐

◎王桂峰特色风味小吃 招牌推荐:过饥草汤、排骨饭、拼四色、醋猪脚;

◎田园绿野新农家餐厅 招牌推荐:牛奶籽炣全猪、茶油爆炒香菇、黄花菜煲、地瓜馒头;

◎乌骨丰登餐厅 招牌推荐:乌鸡汤、排骨饭、茶油鸡;

◎瑞菊光饼小吃店 招牌推荐:肥肉光饼、瘦肉光饼;

◎仙品牛肉府 招牌推荐:牛杂汤锅,牛排等;

◎美家香饭店 招牌推荐:大肠羹,牛脚炖牛肚,凉拌无骨鸡爪,红糟豆腐煲,手工魔芋。

红酒鸡蛋

德化山高水冷,湿气较重,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德化人独特的食俗,因此德化家家都会酿造红酒,也喜欢用红酒烹饪菜肴。有着除湿功效的红酒鸡蛋,是当地人坐月子必吃的滋补良品。

牛奶籽炖黑鸡

有着奇异香味的牛奶籽根是德化人特别喜爱的一种食材,可选择搭配着黄花菜、红菇或平菇,与本地黑鸡一起熬炖出的"牛奶籽根黑鸡",口感清津味醇。

德化農特产品

三黑:黑鸡、黑羊、黑兔,

三黄:黄花菜、黄花梨、德化大茶油

三红:红米、红菇、红酒

三白: 淮山、白萝卜、白米

手工糍粑

每年立冬,德化当地村民会在这一天动手制作糍粑,祈盼来年生活更加美好。打糍粑的工序看似简单,但耗工费时,一般都是亲朋好友几家人凑在一起打,场面很是热闹。

红菇淮山汤

红菇和淮山都是德化当地特产,用这两种食材烹饪出的红菇淮山汤,凭其鲜甜味道及滋阴养生功效,成为德化“十佳”乡土名菜之一。

过饥草汤

这款深受德化人喜爱的当地传统小吃,外地人闻起来味道古怪,但口感甘甜且不油腻,有养胃健脾、助消化的功效。

咸饭

咸饭是德化当地人最爱的闽南传统食物。一般将五花肉炸出油,再搭配胡萝卜、香菇、虾米等佐料,与米一起焖煮。待掀锅时加入葱头油,可谓香味俱全。

纯手工光饼

瑞菊家的纯手工光饼,每天下午四点准时开炉,附近的街坊邻里和放学的孩童都会赶来一饱口福。光饼要趁热吃,才能吃出酥香。不论是肥肉还是瘦肉馅的光饼,咬开焦香酥韧,每一口都渗着猪油香。吃上一个保管让你丰腴满口,顺着嘴角滋滋流油。

猜你喜欢

德化陶瓷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漂亮的陶瓷彩绘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德化昆坂村:穷山沟变身红色旅游胜地
金意陶陶瓷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也有五彩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人间珠玉安足取,莫如德化一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