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城的温润与风骨

2017-04-18钟祥瑜

海峡旅游 2017年4期
关键词:德化山城泉州

钟祥瑜

德化是闽南泉州的一座小山城,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的层层山脉脚下,山水藏灵气。地方志中,古人称“天下无山高戴云”,自然是对这一方山水的自得。涓涓溪流从戴云山上顺势而下,汇聚壮大,在县城便成了宽阔的浐溪环城而过,与县境之北的涌溪在城外合流,经永泰、闽侯东赴闽江。

万山之中藏闹市

德化有白瓷,这是我们此行的重要原因。行前,查阅数据发现,拥有陶瓷产业的德化,在福建省经济异常活跃的泉州境内,也只好算是“落后”的县域。山区拥有山水美景,但经济稍逊,似乎也顺理成章得很。一行人带着“山区”的固有印象,来到德化,却有点吃惊,它怎么没有按照常理出牌。

一座福建的山城,“22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块超千亩的平地”,却热闹得有点不真实;作为泉州的经济“末端”,却有着号称泉州第一的消费水平和理念;地处闽南,周山环绕,舟楫不通,没有闯荡海洋的蛮劲,却依靠千百年的陶瓷手艺,偏安一隅,在历史书写中被惊讶地感叹道,虽乃“瘠土之民”,却有古之遗风,由此赞曰“我国家声教四讫,濡文而涵化者,壤无陋矣!”

哗哗的浐溪,在夜间格外喧腾,临溪竟不能眠。入夜已许久,隔窗远望,沿溪街市的霓虹灯依旧卖力。被当地爱称为“青年路”的街区上,汇聚着德化人喜欢的时髦店面,咖啡店,奶茶店,KTV,大小饭馆,生意红火。那些从沿海城市挣扎后回到家乡的年轻人,会真诚又感叹地向你推荐这条娱乐充分的街道,“什么都有,还便宜”。1985年至今的“小县城,大城关”政策,让这座典型的山区县,达到了59%的城市化率,汇聚了三分之二的常住人口,九成的陶瓷产业,连房价都被哄抬地突破万元,甚至超过了泉州的部分城区,“高得吓人”。夜里的闹区,广场舞的音乐和着溪流声,人群擦身而过。山城的路,修得宽阔,因地势而充满未知的惊喜。当你驱车行驶在不停上上下下的路面时,一个拐弯,却到达了某个不知名的小山头,俯瞰闹市。好一座山城。

生而爱吃

德化县城距离周边乡村不远,10分钟车程便能从闹区切换到宁静乡野,让你没有一点防备。山城人玩起山城来,舒爽地让人嫉妒。九仙山、石牛山、戴云山、大小险,那些开发的,未开发的,只要有车,安逸的德化人就不会错过。不过,比起戏耍山水,德化人最爱的,恐怕还是吃。

德化的夜生活,可以是24小时的。结束完一天的采访,往往已将近十点,德化人却还会热情地招呼你,“去吃点什么”。如果待的时间够久,你会发现,作为德化人的朋友,你每天可以被招待不重样的美食。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爱吃的城市。

在本土“憨鼠社区”的论坛上,曾经有文友“落山石”写过一篇《爱吃的城市》的小文,给了故乡人“生而爱吃”的标签,称德化人一生离不开宴席:从出生第三天的“庆三朝”,到满月,周岁,人生中的第一个十岁,十六岁成年礼,二十岁,独立前最后一个大生日,以及此后的每个逢九、逢十……直至生命落幕。在微信流行前,常有混论坛的吃货们,在网上发布拼吃的帖子,看到的人,拿着份子钱,到餐馆随意入座,便可以胡吃海喝,聊天说地了。

饭桌前的德化人,常常以“我们山区,吃得都是山里的”作为自谦的开头,而后话锋一转,“不过,我们吃的都是自己种养的,菜有菜味,肉有肉味”,以此维护本土美食和山城的品味。什么“三黑,三白,三红,三黄”,戴云山泉的白酒,月子里滋补的红酒,一大盆端着上菜的全牛、全猪,路边小店的过饥草汤,本地人排长队等着的咸饭,以及必须告诉朋友的当地黑鸡和乌鸡的差别……

作为外来人,我们总是奇怪于,德化的餐館多如牛毛,分布在大小街头,还有一些藏在乡野。有时从县城出发,许久,经过一片寂静暗淡的田园,突然眼前一片光亮,人群嘈杂,一排紧密的乡村餐馆,热气腾腾。找好停车位,下车进店,你总能碰见几个熟面孔,拉拉杂杂一阵调侃后,各自落座。德化人有着“借着钱都要让朋友在德化吃好喝好”的热情性子,所以,此时,作为德化人的朋友,你只需备好一副好胃口,等着一道道美食上桌。

谁都和陶瓷有关系

德化有三宝,山水,美食和陶瓷。

瓷,是最忠诚的历史记录者,不论多少年月逝去,该给你的故事,一个朝代都不会落下。来德化,自然绕不开白瓷,千年不灭的窑火,通过“海丝”的外贸之路,养育着这一方生灵。

县城新近辟出的陶瓷街上,沿街望去,店面林立,不大的空间里林林总总地摆满了德化陶瓷的各个品类,从最实用的白瓷茶具、杯碗,到最代表德化的佛像、人物雕塑,还有新近时兴的当代美术作品。不懂行的你,肯定摸不着头脑,只能看个热闹。懂行的老人家会指引你,“绕着德化三环走一圈”,就大体知道德化的陶瓷行情了。三环边上,据说坐落着大大小小的陶瓷工厂和散落的工作室,可谓星罗棋布。

作为福建民窑的窑口,目前德化已经发现二百多处古窑址,还有至今尚存的零星柴烧龙窑延续着传统窑火。从不多的耕地上因耕种翻出古瓷片,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当地人该种菜种菜,该施肥施肥。人们甚是不经意地用混着瓷片的土壤,盖起了一座座夯土的房子,在程田寺老街上走一走,就能发现那些夹带着各朝代瓷片的土墙。“程田寺格”路,是当年的陶瓷商业街,如今两排骑楼几经风雨,已显颓败。有的民房上至今挂着讲究的老字号招牌,若不是热情的女主人招呼我们进去,外人很难发现,这也是做瓷的世家之所。

身在瓷城,为数过半的人在从事陶瓷行业,其余的,要么经营陶瓷电商,要么跑运输,做陶瓷旅游,再就是新兴的陶瓷品牌策划和策展,再不济,总有些许个亲戚是吃这碗饭的。德化人的家里,除了喝茶的茶具,总还会有些陶瓷摆件,深藏不漏的民间藏家也不在少数。能随口跟你娓娓道来陶瓷种种讲究,带着你博物馆里一通解说,探访瓷帮古道的,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财政局干部;带着你探访窑口遗址的文物局干部,大腹便便,距离匠人形象十万八千里,却在微店里默默卖着自己的瓷雕作品,价位还颇为可观。

德化人因陶瓷这行当,深居山城,日子却过得比想象中自得。十多年前,陶瓷外贸风生水起的时候,德化县城聚集着六七万的外来人,随便都能有个近两千的收入;如今内销紧俏,本地山民从山村里往县城汇聚,工厂里普通技术员工也能有个三千多薪资,技术好些的,能月入六七千,虽比不得泉州的晋江、石狮一代,在山城里过活倒也滋润。又或者是因陶瓷这门手艺,想出成绩的必得静心打磨,雕琢,久而久之便沉淀出德化人如同白瓷般宽厚、温润的脾性,使其偏安一隅,却自有一股风流。

猜你喜欢

德化山城泉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千里机动“亮剑”山城
德化也有五彩
山城的人情味儿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