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教育“换挡提速”

2017-04-18涂云林

当代贵州 2016年47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双语少数民族

涂云林

贵州不断深化民族教育教学改革,初步建成了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民族教育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近年来,贵州不断深化民族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民族教育投入力度,从基础设施、师资建设、教学理念等内容上初步建成了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民族教育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十三五”期间,贵州将逐步实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提高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提升民族教育内涵,基本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体系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力争到2020年,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强硬件:规范化办好每一所学校

走进施秉县杨柳塘镇中心小学,崭新的教学楼,配备了消毒柜的厨房,设施齐全的多功能教室,乡村少年宫,标准化建设的足球场、篮球场,富有民族气息的文化墙,保安室……

看着眼前景象,校长冯华由衷地感慨,“短短两年,学校软硬件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学校马上要改成寄宿制学校,综合楼和两栋宿舍已经完成了选址,就等动工啦”冯华说。

寄宿制小学建设是黔东南针对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散”“小”“差”等问题,推进民族教育多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2008年率先实施后被广泛推广。

优化民族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一直是贵州民族工作的重头戏。从2010年起,贵州从省级财政民族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民族团结教育专项经费每年1450万元,用于民族教育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杨柳塘镇中心小学是一所100%苗族学校,778个孩子全是苗族,为满足学校双语教学需求,该校编译了苗语校本教材《苗乡风情》,不仅解决了苗语教学难的问题,而且还加强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如今,像杨柳塘镇中心小学这样以双语教学为特色的形式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已普遍存在。

“贵州88个县中有55个县2074个校点有双语教学需求,其中小学1—3年级学生有15.73万人。双语教学点多面广,主要分布在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地理环境差、交通不便的山区。”贵州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黄燕告诉记者,为满足学校双语教学需求,贵州省编译并免费发放双语教材5万余册,组织专家录制成6种民族语言的有声读物。5年来,用于免费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免费培训教师的总经费达到7250万元。

提软件:以“育名师”为核心筑牢教育“灵魂”

教育“硬件”的提高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来学习,而与之同样重要的还有教育“软实力”的提升。如何培养提高教育的“软实力”水平?

在黔东南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贺代明看来,“从整个宏观层面来说,教育是以育人为本,从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说,教育是‘以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因此,育人不仅是‘育学生,还有‘育名师‘育名校长。”

2008年开始,贵州利用教育对口帮扶渠道,选派了1873名主要来自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到东部省市挂职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2015年,全省民族高中校长专题培训班在六盘水市举办,旨在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治校办学能力,促进民族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是教育的“灵魂”,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民族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少数民族学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近三年,全省每年招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岗”教师1万名左右,数量居全国首位,指标向民族地区倾斜。选派6900名优秀教师赴“三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教。

委托贵州民族大学首次举办苗歌、侗歌演唱培训班;苗族著名歌手阿幼朵、国家一级指挥孙荫亭等到校指导;我省知名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学者蒋仁春、胡廷夺、段丽娜等到校作专题讲座……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重点与热点的培训,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今年8月7日,为期三天的贵州省民族团结教育授课教师培训班在贵州民族大学开班,来自施秉县民族中学的教师吴寿敏参加了培训。

“去强校学习,收获非常大。就拿授课方式来说,以前教学无非是照本宣科,而通过此次学习,我尝试着在教学中将现代元素和古老的民族文化结合,效果非常好”吴寿敏说。

为解决乡村教师“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贵州不断完善教师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教师荣誉制度,通过举办现场会、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先進集体和个人。

“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充分体现了贵州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黄燕认为,这将对进一步加强民族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民族教师社会地位,鼓励广大民族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基层任教有着重要意义。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将以民族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能力提升“双百工程”为抓手,创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民族中小学(幼儿园),打造民族教学名师,带动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其中,包括建设100所民族特色示范学校,遴选培养100名民族教育教学名师。

谈创新:教育特色亮点纷呈

打造教育“硬环境”,提升教育“软实力”,只是民族教育博兴的一部分,实现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信息技术与民族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更新思路、更实举措是关键。

2014年起,贵州省教育厅和贵州省民宗委联合在3所高校试点举办双语民族预科班,面向少数民族考生,测试苗、布依、侗、彝、水、瑶等6种少数民族语言口语,测试合格者具有民汉双语预科报考资格,与民宗委签订定向协议后择优录取,此举成为全国首创。

“针对贵州少数民族双语人才短缺问题,贵州民族大学编写少数民族语言特色教材和工具书近30种,开办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少数民族双语预科班,为民族聚居区培养双语师资3000多人。”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说。

作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单位,贵州民族大学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2014年,贵州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针对预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修订,修订后的培养方案除了着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外,以传承民族文化的“五个一”(即唱一首民族歌曲、跳一个民族舞蹈、制一件民族工艺品、讲一个民族小故事、奏一种民族乐器)工程为载体,以学生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在黔东南民族职业学院,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被现代学徒制为主的“三合一”多元集成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师傅带徒弟的手工业作坊生产教学+工厂标准化生产教学)打破,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为有效保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从2002年先后下发《省教育厅省民宗委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省教育厅、省民委关于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民族地区中小学,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引进教学活动中。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有近5000所学校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教育。

未来,贵州民族教育将通过建立健全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强化师资配备,教育项目和资金分配向民族地区和民族学校倾斜等措施,推动民族教育健康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杨 刚)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双语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浅析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意义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
贵州5年内将打造1000所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与探索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