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着惠民思路“沉下去”

2017-04-18涂云林

当代贵州 2016年47期
关键词:支书一村名誉

涂云林

人员往基层流动,资源往基层靠拢,服务向基层延伸成为清镇市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生动探索。

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利,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村民吃水困难,曾是清镇市百花社区石关村的真实写照。而如今,随着“名誉支书”唐玉坤的到来,石关村完成了上百米的主干道水泥道路硬化,实现了饮用水全覆盖,村民告别了挑水吃、用水难的困境。

聘选“名誉支书”是清镇市创新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清镇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政飞介绍,为帮助各村理清发展思路,争取更多的发展资源,消除“空壳村”,2015年,清镇市委组织部开始推行配备村“名誉支书”“名誉主任”,让其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帮助村民发展。

应石关村党支部的邀请,现任清镇市委办纪检组长的唐玉坤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兼任石关村“名誉支书”。

通过充分挖掘各村籍在外的人才资源,清镇市为181个村选聘了284名“名誉支书”“名誉主任”“发展顾问”或“特聘专家”到原籍村帮扶发展,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

像“名誉支书”这样沉下去的,还有“第一书记”、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队、精准选派干部等机关企事业党员干部。在帮扶过程中,干部们带着思考、感情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下基层,与群众建立普遍、直接的联系,填补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某些真空和断层。

精准扶贫,激活村级集体经济一池春水。为破解村集体经济收入难题,清镇市以党建领航,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积极谋划18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线路图”,出台《清镇市消除集体经济积累低于20万元村的攻坚方案》,以“电商引领、‘三资转股、帮扶带动”为总体思路,建立资产运营型、资源开发性、合作经营性、产业服务型、实体带动型等村集体经济“五型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变村集体经济薄弱现状。

成效初显,全市181个村集体经济积累全部达到20萬元以上,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1859.9万元,经营性收入达666.5万元。

此外,清镇市还通过“一村两校”助力基层党员“两学一做”。清镇市农村党员有7000余名,整体老龄化突出,少数党员理论素质差、知识老化、活力不足,同时还存在集中培训难、形式单一、效果不理想等难题,对此,清镇在全市181个村探索建立“一村两校”——村流动党校和村民学校,探索长效解决措施。

村支书上党课、道德模范入村宣讲、致富能手田间地头示范教学……流动党校有效把握了“流动”这一显著特色,全面整合社会资源,主动送学上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内容贴近生活,激活了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神经末梢”,增强了党员队伍活动力。截至目前,全市“一村两校”培训党员群众3万余人(次)。

(责任编辑/杨彦荣)

猜你喜欢

支书一村名誉
瑞士议员平均身兼7个名誉职务
名誉
谁是“名誉镇长”
孔雀爱羽
支书的狗
虚惊一场
最幸福的三个“学生”
我看你有病
张支书
吃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