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出版家
——郭天民

2017-04-17陈秋伟

湖南包装 2017年1期
关键词:郭先生湖湘全集

撰 文:陈秋伟 文 波

设计人物

美术出版家
——郭天民

撰 文:陈秋伟 文 波

郭天民

194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65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仼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1972~1984年在湖南省展览馆工作,前期为韶山、花明楼、文家市等地纪念馆绘制革命历史画;后期策划、主持瑞典绘画展、意大利家具灯具展等。1984-2001年在湖南美术出版社工作期间,策划主编《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集》《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教材》《齐白石全集》《中国油画文献1542-2000》等。1992年获“编审资格证书”,同年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89年在法国巴黎举办“郭天民油画展”,同年参加巴黎国际艺术城油画年展。2001年出版《文心雕虫——郭天民书籍设计作品》。2004年油画《清白传家》《青天》由中国美术馆收藏。2006年起任《湖湘文库》设计总监并参加《湖湘文库》《新湘评论》出版工作,2008年出版《湖湘历代名画(二)·齐白石卷》。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响。”

——左汉中《郭天民:力与美的绝响》

郭天民先生,1957年进入湖北艺术学院附中学习,1965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1971~1972年借调到韶山毛主席纪念馆和浏阳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创作油画《毛主席在六届六中全会》《刘少奇临危受命》《文家市大捷》等作品,1989年就在巴黎举办个人油画展,以他在油画上的造诣,称之为油画家不为过(图1~图6);作为曾经担任过湖南美术出版社主管编辑工作的副社长的郭先生,他所编辑的图书,从选题策划到责任编辑、书籍设计、印刷工艺等出版流程他事毕恭亲,且样样精通,仅仅称先生为书籍装帧设计家是远远不够的。他在出版选题方面为出版社赚取了巨额利润,他主持出版的《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集》《齐白石全集》等赢得了无数国际与国内出版界的大奖;郭先生1981年开始书籍装帧设计工作,1982年书籍装帧作品《蒋子龙中篇小说集》(图7)就参加了捷克国际装帧艺术展览,其后,他的优秀书籍设计作品跨越了湖南出版的不同时期,影响着众多书籍设计人,《湖南省志·出版志》称郭先生为:湖南书籍设计的“一面旗帜”;原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文选德撰文称赞郭先生出版的《齐白石全集》:把它列为20世纪90年代图书出版的一座丰碑,是毫不夸张的。鉴于此,我们经过与郭煦先生反复商议,提出用“美术出版家”的这个相对朴素的标题来表达对郭天民先生成就的一些思考。

图1 晨 布面油画 2002年

图2 谢幕 布面油画 1980年

图3 大漠 布面油画 2002年

图4 向井冈山进军 布面油画 1972年

图5 戏剧人物 布面油画 1989年

图6 瓶花 布面油画 2003年

艺术底蕴与设计风格

批评家、出版家刘新曾经提及:在出版界,20世纪80年代的“长沙出版四骑士”和90年代的“出版湘军四将”一直有很好的口碑和业绩。郭天民是90年代的四将之一,这些人中唯有他是画家出身,其余7位均是文史专业出身或职业编辑,他们之中的钟叔河、朱正、唐浩明等都有受人称道的著述问世。

相比之下,郭先生的油画才华却受到相当多的羁绊无暇施展,但这并非意味着他的艺术功底的荒废,因为“他把艺术表现的多样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谐地统一起来。他设计的书,种类多种多样,从中国美术、外国美术、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儿童文学、历史典籍、医学典籍、传记、教科书……一直到经营股票的书,样样都有(图8~图12)。多种多样的书,体现了多种多样的风采。在这些书的设计中,既有设计者自己的艺术个性,又显得艺术视野开阔,不使人觉得大同小异或千篇一律,这就需要深厚的包括古今中外各种门类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作为基础。”出版家李冰封的这番解读,恰如其分地阐明郭先生的设计风格是建立在他深厚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积淀上的。

图7 《蒋子龙中篇小说集》 1982年

图8 《曾国藩》 1990年

图9 《苍山如海》 1997年

图10 《红藏》 2014年

图11 《猿山》 2004年

图12 《杨度(上、中、下)》 1995年

郭先生的设计风格一贯以大气、凝重和简洁见长。他非常讲究主体字在设计中的运用,黑白灰的大胆处理,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字体的妙用都高度概括在简略明确的布局中。这种直抒胸臆、毫不含糊的风格,形成了一种雄浑的气势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教育出版 泽被后世

先生的艺术情怀首先体现在湖南美术出版社中小美术教科书的出版上。中小学美术教材面对的是数以千万计的读者对象,而且是事关下一代国民素质的,其中所蕴含的分量自是其他出版物无可比拟的。1987~1988年,郭天民先生主持完成《中小学美术试用课本》(图13)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套中小学美术教材。1991~1993年,郭天民先生主持完成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教材》(图14),先生与编写团队住在一个简陋的招待所,他的房间刚够摆一张床和一个书桌,不分昼夜地做稿、看稿、改稿,从编写课目到设计封面和版式,他娴熟的专业能力更令人心悦诚服。当时缺乏电脑扫描的条件,为了确定一个合适的封面,他不惜剪烂自己珍藏的画册,再通过手绘一幅幅比较,直到满意为止。1992年,该套教材被国家教委评为一级一类教材,列为全国用书,标志着一家地方出版社的美术教材走向全国,我们认为这套教材的成功之处是与郭先生为代表的编写团队具备优秀视觉文化修养密切关联。其后他先后主持编写出版了《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写字教材》《中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设计》为出版社获利千万以上。他主持编写、设计的2000版《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教材》大纲修订版(图15~图16),封面上采用的字体只有黑体字,仅将文字的粗细、大小、疏密进行适当变化,显得严谨规范、醒目且有现代感。郭天民先生完成以上教材就离开教材出版工作,他在2003年为《普通高中美术实验教科书》的封面、版式设计与编写,不求名利地提供自己的设计方案与编写建议,他认为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革,视觉艺术的美感特质是教材内容选择与版式设计的根本。而湖南美术出版社在郭天民先生之后,历经了多位优秀的教材出版主持人的不懈努力下,完成多套面向全国发行的中小学美术教材,是如今湖南美术出版社的立社之本。

图13 《小学美术试用课本》 1987~1988年

图14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实验课本》 1991~1993年

图1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教科书》 2000年

图16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 2000年

1985年,郭先生策划了《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集》(图17),计划横向按专业结集编为9大集72分卷,纵向按学院结集编为8大集。他仅用了3年时间就完成了横向计划,纵向计划则在完成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作品集》后因故中止。尽管如此,该套书市场效益好、全国影响力大,还将版权卖给台湾汉幼文化有限公司,在台湾整体出版。时任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的李冰封先生说,这是湖南有史以来最为漂亮的书。这套书先后获得了“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美术图书奖”与“全国畅销书奖”,其中《素描集》多次获得装帧设计奖,并参加“莱比锡书籍设计艺术展”,被德国书籍与文字博物馆收藏。湖南美术出版社也因此站在中国美术出版界的前沿。有媒体文章称:“在使用高校资源出版方面,湖南美术出版社为‘始作俑者’。”

精品出版 树立丰碑

1997年,他耗费5年的光阴主编的蔚为大观的十卷本《齐白石全集》(图18),被学术界公认为湖南书籍设计的经典作品。这部被列为国家出版重点工程的巨著,以严谨的真伪鉴定和断代分期,严细详实地记载每件作品资料,全面、完整、准确反映了齐白石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成就。使浩若繁星的作品得以条理清晰地展现,也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了齐白石的精神及蕴含其中的中国文化特质。

图17 《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集》 1986~1989年

《齐白石全集》的整体设计贯通着郭先生对黑色的迷恋,以白石老人肖像作主体,黑底深沉而安静,庄重而朴实,印证一个男人稳重而雄性的力量感。全书的封套、护封是在不同材质的黑色基调上使用了相同的齐白石肖像、签名、印章。在十卷书籍上用了不同时期齐白石的白文方印,共十方。硬封、护封、封套同一黑色,不同质地,加上哑黑烫印、UV印刷,整体表现出这座“丰碑”的体量感、厚重感和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1997年,《齐白石全集》获得第三届 “国家图书奖”,2010年,获得“湖南省十大设计作品奖”。

图18 《齐白石全集》 1996年

郭先生一贯坚持“文心雕虫”的匠心精神,倡行精品出版的意识。2012年出版的《黄永玉全集》(图19~图20)分普通精装版和特精装版两种。特精装版采用了中式盒装、精制木箱包装、羊皮包面,加四尊雕塑书立,同时配有黄老亲笔签名的镶精制铜铭牌编号收藏证书,特精装限量珍藏版付印200套。四尊黄老授权的铜铸书立,为黄老雕塑的代表作品《阳光》《微笑含花》各两尊,底座上还有原作的授权信息和黄老签名,这亦是限量版的一大亮点和营销点。此外,《黄永玉全集》每卷都采用目前先进的防伪技术制作防伪标志,书本、雕塑、收藏证编号三码合一,是限量珍藏、文化内涵深厚的艺术收藏品。

图19 《黄永玉全集(特精装)》 2013年

图20 《黄永玉全集(精装)》 2013年

设计助力同仁

郭天民先生的艺术创作不仅仅体现在书籍设计,在我省发展的不同时期,郭先生完成了许多油画创作、宣传画、壁画、招贴、建筑设计、标志设计等作品(图21~图22),先生出版的个人书籍作品集《文心雕虫——郭天民书籍设计作品》(图23)收录先生的147件书籍设计作品也不仅仅局限在本省、本社,外省、外社的作品数量也不小,令人感佩先生旺盛的创作力。

图21 湖南美术出版社标牌 2001年

图22 传承文明(壁画) 2000年

图23 《文心雕虫——郭天民书籍设计作品》 2001年

先生以他的书籍设计为本出版社其他编辑的图书助力。尤其在中国现代版画图书出版上付出了他的努力,他于1998年完成的《明朗的天·1937~1949解放区木刻版画集》(图24)和2000年出版的《寒凝大地·1930~1949国统区木刻版画集》(图25)书籍设计,这两本书集中展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的全貌,堪称中国版画界里程碑式的姊妹篇。其中《明朗的天》的封套上,深蓝色的天空下有着白云般气派的特大字体书名,橘黄的陕北大地上奔驰着古元木刻的《马车》,内容深远悠长,一种生机勃勃的奔腾张力凸显纸面。以解放区木刻作品为原型,经过放大处理印在象征解放区的橘黄色的土地上,设计意念直白,传达出解放区的历史环境与人文精神。这两本书合装为《中国现代版画经典文献》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一等奖、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等奖项。十年后的2009年,他设计的《春华秋实·1949~2009新中国版画集》上、下册(图26)出版,该套书采用大圆角的函套便于抽取,红为主色调,黑白文字烫印工艺表达简洁有力,主旋律、经典性、现代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套书获得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正式奖、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正式奖等奖项。

图24 《明朗的天·1937~1949解放区木刻版画集》 1998年(左)

图25 《寒凝大地·1930~1949国统区木刻版画集》 2000年(右)

图26 《春华秋实·1949~2009新中国版画集》 2009年

郭先生也为湖南省众多期刊进行设计与编辑指导,如《新湘评论》(图27)、《芙蓉》(图28)、《理论与创作》等,其中《新湘评论》的创刊与整体设计就是采用了郭先生提出的编书理念完成的,没有刻意地标新立异,始终保持着书卷之气。封面形象可谓极洗练又极醒目,简到不能再简的红黑二色,点线面的设置既富于变化,又高度统一;主席题字的行云流水与粗线条的静态色块,红黑相间、动静相宜,彰显出题字的非凡之势与红色思想的金石韵味;空白处也具有错综更替、大小穿插的讲究,起到了计白当黑的效果。《新湘评论》内芯的设计将书籍中的篇、章、节、点做成刊物上的书眉样式。单面图文结合,统一中见灵动,相映成趣,使之具有欹侧之美,单双面合观又十分对称均衡。两边的切口与天头地脚留出较大空白,方便读者圈点著录,并留有思考的空间。严谨的字号字体管理与版式的秩序感,有益于读者专心致志于阅读中,并没有刻板的焦虑,而是享受悠游其间的阅读快意。后来《新湘评论》多次获得“中国最美期刊”“中国百强报刊”殊荣可谓实至名归。

图27 《新湘评论》 2006~2013年

图28 《芙蓉》 1984~2014年

情系湖湘文化

盛世修大典,太平纂鸿帙。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前人留下的著述浩如烟海,2006年启动的《湖湘文库》(图29)正是一项由政府主导并组织实施的重大出版工程,是一套以整理出版湖湘文献为主,以供人们全面了解湖湘文化、深入认识湖南的大型丛书,丛书共702册,近4亿字。业已退休的郭天民担任该工程的装帧设计总监。此时的先生已是一位罹患肺癌的七旬老人,眼部黄斑病变,还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但他凭着自己对湖湘文化的拳拳情怀,义无反顾地投入这项“上不负先贤,下泽惠子孙”的德政工程。

在他看来,这部“湖南的四库全书”,一定要在形式上体现湖湘历史文化的厚度。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这套大部头设计一款具有鲜明的湖湘地域特色,能整体反映湖湘文化的基本特征的“书标”。他在文采飞扬的短文《寻找心中的那只凤》中回忆了这一过程:他与编撰组初步明确了以“凤凰”来做书标,因为“凤凰”与古老的楚文化有着休戚相关的联系,可以说就是湖湘文化的图腾物。但到底哪一只凤凰更加契合湖湘文化的精神呢?某日,郭先生翻阅到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时,不觉眼前一亮,画中的凤凰居帛画上部,作昂首腾空飞翔之态,姿势生动,造型简练,线条遒劲而流畅。它不就是我心中要寻找的那只凤吗?稍加提炼修饰,一件成功的“书标”由此诞生了(图30)。

《湖湘文库》的总体设计,历时7年,其中每一册、每一页、每个字,都融入了先生的设计理念,承载着他的智慧与深厚的文化积淀。《湖湘文库》由甲乙两编构成,甲编为湖湘文献,系前人著述;乙编为湖湘研究,系今人编撰作品。为了体现湖湘文化的厚重历史感,他选用了铁灰的布料做封面材料,甲编用黑灰色,乙编用土灰色,字体则选用了篆体,古朴而文艺。为追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和完美,体现湖湘文化的严谨,丛书装帧设计也根据整体感、历史感、书卷感的宗旨进行了体例和样式的统一,书的色彩、纸张厚度、封面字体等等,都要符合统一的标准,以求最终的视效完美。毫不夸张地说,《湖湘文库》在装帧技术上开创了湖南出版业的历史:“湖南此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圆背书,这套书是真脊、圆背、空腔,在湖南还是第一次这样做,由于工艺复杂,能够称得上圆背的书就从这一套开始,这个在湖南的印刷界影响巨大。”

结束语

郭天民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率真、纯粹的美术出版家,他的成就源于他对艺术的坚守和毫无功利的欲求。先生的儿子郭煦老师如是评价他眼中的父亲:“几十年来,父亲以他纯粹的文心,不入流俗,坚持自己的审美主张作画做书……自喻为雕虫匠人的他,在持续不断的工作中,是依着这些色彩、情调和浪漫,才得以在生活中克服麻木,在内心中找到芬芳的。”

图29 《湖湘文库》 2007~2014年

图30 《湖湘文库》书标

尊敬的郭天民先生走了,却为我们留下了用生命弹奏的绝响。

本文引用了李冰封、左汉中、刘新、郭煦、刘璐等的文本,也得到了黄寿恩、颜新元、黎丹等先生的指导,尤其是郭煦先生的帮助,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郭先生湖湘全集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该干什么干什么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疫情使我们更加亲近”
父亲9年20万字记录孩子成长
趙孟頫書畫全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竺可桢学——《竺可桢全集》催生的一轮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