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中高校团组织发挥价值引领功能的策略研究

2017-04-17任重威花树洋

理论观察 2016年11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多元文化

任重威+花树洋

[摘 要]当前,网络媒体已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互动的主要平台,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另一维度生存空间”。然而,网媒环境下的价值文化则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样态,对高校切实有效开展价值引领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高校团组织作为先进大学生的群众组织,具有开展价值引领教育的先天优势,应结合青年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围绕“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和“德得相通”一个核心展开价值引领教育,应对多元文化挑战,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落地”。

[关键词]多元文化;价值引领;高校团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1 — 0170 — 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青年节的座谈会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可见,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也直接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如何引导青年大学生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政治坚定、志趣高远、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应当成为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

一、多元文化环境中开展价值引领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际交流互动和信息传播极其重要的途径。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各种网络社区、贴吧、论坛部落、游戏平台、QQ、微博和微信等新媒平台所共同构筑的“虚拟社会”,俨然已经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另一维度生存空间”。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机不离手、目不离屏的“低头族”;学生公寓中,到处都是手不离鼠,指不离键的“伏案族”。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永远在线”模式似乎成了当下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常态,也筑就了网络价值文化对青年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现实基础。由于网络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大众互动交流平台,导致网络价值文化必然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样态。上述文化环境一方面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给了他们自主思考和选择的充分空间,但另一方面,对于文化判断力尚未完善的青年大学生而言,也同样存在着不利影响。首先,网络时代文化传播形式的多元、文化内容的多样与多变使得核心价值文化难以获得青年学生的“聚焦”和“坚守”;其次,各种腐朽文化、庸俗文化容易受到学生追捧,导致主流价值文化被“边缘化”。

二、高校团组织开展价值引领教育的策略

(一)高校团组织开展价值引领教育的先天优势

高校团组织是高校中信仰共产主义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一般由校团委、二级院系总支部和班级团支部三个层次组成。高校团组织一方面接受高校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武装自身,具有“先进性”,因而具备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高校团组织是青年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各级团干部均由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团组织代表青年学生自己的利益,反映青年学生自己的诉求,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即“群众性”,因而具备实现价值引领的现实条件。高校团组织的上述两个特性,正是开展有效价值引领教育的优势所在,充分发挥高校团组织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价值引领,有利于主流价值观教育的最终“落地”。

(二)高校团组织开展价值引领教育的核心理念

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中存在一个基本共识,即人们对于某种观念、价值的接受与认同,必须基于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过程发生一致共鸣这一前提。其中,知是基础,情是提升,意是推动,行是归宿和强化。因此,多元文化环境下的价值引领教育的关键就是要知行合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同时,如前文所述,核心价值观获得青年学生自觉选择、自觉认同、自觉践行和自觉坚守的关键在于彰显其不仅是“国家社会要求”的外部律令,更是“个人发展需要”内在诉求;不是“德”“得”割裂的义利之辨,而是“德福一致”的生活实践。

因此,高校团组织开展价值引领教育应该围绕“四个环节、一個核心”展开。

(三)高校团组织开展价值引领教育的策略

1.以启发思考、促进交流、平等互动为原则,推进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教育

从认知层面看,一般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正确性是不怀疑的,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应用。而价值引领教育则不同,教育的难点恰恰在于教育内容尚未得到所有学生的认同,因而其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对于价值观内容的传授,而在于应该运用一定的手段将学生心中为什么不认同主流价值观的想法、原因充分呈现出来,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启发,使之回归正途。在校园中,团支部层面围绕核心价值观主题举行的团员组织生活会、团日活动讨论会,团委、团总支层面围绕上述主题举行的“新青年论坛”、在微博、微信和校园贴吧上发起的专题讨论等,都是推进认知层面的价值引领教育的有效途径。它们共同的特点在于构建一个让青年学生能够自由发表意见看法的平等的交流互动的平台,每一个互动平台需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或团干部作为引导者。各种思想都可以在此充分得到表达和碰撞,部分不正确的思想在碰撞中可以得到自行修正,而其他一些则需要引导者加以修正。例如,对于最普遍的“不讲道德者得利,讲道德者反而吃亏”的问题,引导者可以利用拉长考察时间的方法去引导观点提出者去思考“从长远看,讲道德是否吃亏”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引入精神层面的“价值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等概念,去引导观点提出者去思考“不讲道德却得利”的行为,到底“是得还是失”的问题,还可以利用正能量举例、自我经验暴露等方法,充分结合观点提出者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发现和反思自己的观点谬误。

2.以树立榜样、宣扬精神、感染受众为原则,推进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教育

价值引领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认知层面,是远远不够的,也极容易被推翻和颠覆。为了更好地巩固教育成果,提升教育效果,必须要激发起学生的内部情感,使核心价值观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各级团组织可以同过组织青年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全国道德模范颁奖盛典”等活动,让青年学生感受“道德的力量”;也可以通过邀请道德模范来校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学生观看专题影视作品、纪录片等,让青年学生有机会体验模范们的为了践行心中的核心价值观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尝到过的酸甜苦辣,以及坚守的意义和幸福;还能够通过举办“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我的青春故事会”等活动,让身边的优秀学生代表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和心路历程,让核心价值正能量不断感染学生、感动学生,在青年学生的心中获得情感共鸣。

3.以营造情境、引导体悟、培育素质为原则,推进核心价值观的意志教育

价值引领教育不仅要使核心价值内化于心,获得认知和情感上的认同,还要使其外化于行,变成青年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而促使这种“认知”和“情感”向“行动”转化的关键,就是意志这一过渡环节,其本质就是从“我认同”、“我感动”变成“我想要”。从当下的现实看,意志力的缺失也是青年学生较为普遍的问题。对此,高校团组织可以充分依靠心理团体辅导和素质拓展訓练这两大抓手,通过特定情境的营造,特定游戏和项目的设定,引导学生在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事后讨论分享总结,充分交流心得体会和生活启示,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实际操作中,各级团组织一方面实现能够将诸如“诚信”这一核心价值内涵植入特定的游戏和项目之中,通过参与者的互动体验和分享总结达到培育“诚信”道德素质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些活动,克服了学生胆怯、逃避、退缩的心理,实现了对他们意志力、行动力的锤炼目的,也从客观上提升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

4.以走出校园、投身实践、巩固成果为原则,推进核心价值观的行动教育

价值引领教育最终能够“落地”,关键还是需要广大青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践行、习惯养成乃至信念构筑,归根到底,离不开一个“行”字。高校各级团组织应加强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诸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机会开展以“敬业”为主题的实践教育,培育职业素养;充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学校周边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开展社区服务实践教育,锻炼专业技能和培养社会责任;充分利用各类地方大型赛事、大型活动的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奉献精神,等等。通过各类基于价值引领的实践教育,使得青年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悟,从另一个侧面强化了前三个环节的教育成果。同时,青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感、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能将促使他们将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将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来长期坚持,甚至将其升华为自己的人生信仰。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4-05-05.

〔2〕刘超.运用互联网思维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3).

〔3〕李志军,邓鹏.多元文化冲突对青年学生信仰的影响及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7).

〔4〕王琦,张俊.共青团工作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5,(11).

〔5〕郑长忠.在郑和多元中实现对青年的价值引领——文化建设中的共青团角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4).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多元文化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
“舌尖上”的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