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正位置,稿子才能接地气
——驻村蹲点调研记

2017-04-15唐湘岳

法治新闻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光明网光明日报老百姓

■唐湘岳

摆正位置,稿子才能接地气
——驻村蹲点调研记

■唐湘岳

“唐老师:您好,非常感谢你的到来。一个月的蹲点调研时间太短,但你的脚印和声音伴着泥土的芳香洒满通溪桥村,你的一举一动左右着贫困户脱贫欲望的视线,你的功劳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释放直到永远。你真的辛苦了……我们陌生的朋友、亲人……”

当我依依不舍即将离开生活、工作了一个月的湖南安化县烟溪镇通溪桥村的时候,手机微信上闪出上面这段文字。微信是村党支部书记刘生廷发来的。我眼眶湿润了。微信的告别充满感情和褒奖,我只是觉得为这个贫困村做得太少太少了。

静心总结,一个月驻村蹲点的体会是:一名党报记者,只有摆正位置,才会得到百姓认可,写出带着泥土芬芳和露珠色彩的稿子。

学生

住进通溪桥村村民刘叶飞家中,思绪回到41年前。1976年,我高中毕业响应党的号召从长沙下放到湖南省岳阳县云山公社当知青。还记得两句当时的流行语: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今天我又住回农村了,这次的身份是蹲点调研记者。我暗暗定位自己的身份——学生。对于农村,尤其是扶贫工作,自己懂得太少,不学习怎么行?

谁是老师呢?乡镇干部、驻村扶贫干部、村干部、村民都是。

我向他们请教扶贫政策,了解镇情、村情。

贫困户刘奋勇给我上了第一课。刘奋勇正在田间劳动,房门的墙上用粉笔写着手机号码,我纳闷为何把电话留在墙上?

谜底解开。刘奋勇的妻子刘腊容身患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瘫痪在床上。刘奋勇要挑起劳动的担子,又要照顾病重的妻子。为了怕妻子出意外,他就把电话号码写在门口,并交代邻居,如果腊容在屋里叫,就立刻拨打这个号码,他就从地里赶回家。

一个靠勤劳致富的幸福家庭,最早搬出木房住进新砖房,可还是被疾病击垮。刘奋勇背着腊蓉四处求医,积蓄花光,还欠债12万多元。刘奋勇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帮腊蓉端屎端尿,一口一口喂腊蓉吃饭、服药,然后去干活。奋勇与腊蓉的伙食不是一个标准。家里鸡下的蛋专供妻子吃。

刘奋勇对我说: “感谢政府为我家做的事。腊蓉要我给她吃安眠药,我不能给,我只希望她能够好起来。亲人需要陪伴,活着就要奋斗。”

这对贫困夫妻展现出不向命运屈服的奋斗精神,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忠贞爱情感动着我。只有小学文凭的刘奋勇,于如今浮躁的社会而言,何尝不是精神的富翁与导师!①

烟溪镇镇长孟志刚给我讲了很多乡镇干部的事情,印象最深的是从未有双休日概念,白加黑,5加2,忙于工作,很少照顾家庭,压力山大。还了解一个信息,镇里订了不少报纸,可很少去读。当我把几篇初稿让他去审阅,他居然说: “唐记者,想不到我们镇上的平凡小事一写出来,这么有故事有滋味有情怀。以后我要认真读报纸了, 尤其是《光明日报》。”

听到此番表扬,我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忧虑。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报纸是不是真的办在了老百姓和基层干部、基层知识分子的心坎上,是不是离泥土与露珠还有距离呢?

孟镇长是用 “表扬”无意间给我上了一课!

教师

我的住户家有个儿童刘欣源,因患脑癌动手术休学在家。 “六一”节快到了,他要给在外打工的爸爸写封信,有些字不会写,就来问我。我就当了一回语文教师。

由此想到,村里的留守儿童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我去附近的新开完小学了解,留守儿童占一大半。校长抓住我给学校的全体老师搞一次新闻业务培训。我爽快答应了,给这些农村教师整整讲了一个晚上,我讲光明日报的历史,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讲如何发掘基层的新闻,讲给新闻媒体投稿的注意事项。

因为有了这次临时讲课,我才建议学校开展一次征文,收集留守学生给家长的信。老师们迅速行动,收回信件100多封,这才有了我的融媒体报道 《留守儿童读给远方的家书》②,在去这些孩子家里拍摄视频的时候,我又一次受到了教育。校长居然不询问他人就能走进每个留守孩子的家庭,要知道学生的分布是方圆百里呀,一个基层的校长做到这一点太不容易了。

医生

身为乡村医生的村支书刘生廷恳切地对我说: “我们村患了严重的贫困病,记者见多识广懂政策,帮我们诊断下药当医生吧。”

经过调研,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问题一:老百姓与村干部有隔阂。一到村里就接到老百姓的告状电话,质疑村干部把应该发到户的水库移民款拿去修公路这件事。问题二: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当地资源不差,有闻名世界的烟溪红茶,有风光美丽的高山茶园——艾家寨,可没有一家属于村里的企业。去年被洪水冲毁的农田基本上没有恢复。有的老百姓反映,无田可种,怎么生活?问题三:文化设施不足。居然没有一个农家书屋,也没其他任何集体性文化活动。

我把这些问题与村干部做了交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召开一次座谈会,请有意见的村民当面向干部提意见。没料到,打电话的只有几个,开会时来了一百多人,火药味还挺浓。我当了一次临时主持人。请老百姓心平气和提意见,干部一条条耐心做答复。

会议从晚上8点,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1点。我最后发表了看法: “你们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修复被洪水冲毁的公路,这件事做得好,应该赞扬。因为没有集体经济,上面又没有给足够的资金,在当时取得绝大多数村民投票的情况下,用这笔钱修公路没有错。我会写稿子告诉全国人民这个感人的故事。”

踏着月色回住户家,又高兴又忧虑。高兴的是,干群关系缓解了;忧虑的是,公路还欠债290万元,怎么办呢?当然是要借助新闻的力量了。在2017年5月19日《光明日报》头版发表的稿件 《通溪桥的路》中,我讲述了愚公移山修路的故事,也告诉读者村里还欠了修路钱的困难。我又及时跟安化县委书记和前来视察的湖南省扶贫办领导反映了这一实际困难。省扶贫办领导当场表态,要按程序按政策给通溪桥村50万元的支持。县委书记也表态与县公路部门商量给予支持。

我跟镇、村干部和茶园老板一起攀登了艾家寨,商量发展观光生态茶园,让茶产业为村里服务的事情。③

我和镇文化站、村委会一起张罗着在最短的时间里把通溪桥村的农家书屋建立起来了。④当书屋开张,小朋友欢天喜地去借书看的时候,我心里美滋滋的。很多事情看起来难,有心去办就不难。

针对村里因病致贫的状况,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扶贫工作组把维维的妈妈送进了县精神病医院做免费住院治疗;对口扶贫工作队的安化县卫计局在村里搞了一次大型义诊。那天好热闹啊,老百姓说,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医生们为几百个乡亲做了体检和治疗,免费发放了很多药品。⑤

就医的盛况折射出来的恰恰是农村医疗的短板。我们党和政府应该在医疗上面出大招,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一遇大病立马致贫的大问题。党的新闻媒体也义不容辞大力推进有利老百姓的医疗改革,宣传乡村医生和卫生院的重大典型。

记者

记者的角色当然就是记录和展现。一个月里,我一共采写了10篇融媒体报道,其中7篇上了 《光明日报》。一个亮点是,我的所有报道都是立体的,全配了图片和视频。图片是我用手机拍摄的,拍摄和制作视频时找了当地电视台和文化站的同志做帮手。

人民网、央视网许多重点网站、朋友圈转载了我的新闻稿件,有读者打电话、发短信表示关注。安化县几个企业家看到报道后来到通溪桥村支援刘奋勇等贫困户,来到新开完小学帮助留守儿童。维维的爸爸写了一封 《感谢书》给我,连语言都不通,但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个贫困户久旱逢甘露,对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感激之情。⑥

在生活的舞台上,记者应该是什么角色呢?绝不是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 “指挥家”,不是风光无限一贯正确的 “英雄”,更不是擅长作秀的 “演员”,而应该是普普通通的学生,教师,医生,农民……一个人的角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忠于党的事业、贴近老百姓的心!

(作者系光明日报高级记者,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

注释:

①见 《奋勇的陪伴》,光明网,2017年5月16日。

②见 《留守儿童读给远方的家书》,光明网,2017年6月1日。

③见 《通溪桥的美与潜力》,光明网,2017年6月4日。

④见 《文化的种子在萌动》,光明网,2017年5月28日。

⑤见 《“天使”来到通溪桥》,光明网,2017年5月26日。

⑥见 《维维的心愿》,光明日报客户端,2017年5月8日。

猜你喜欢

光明网光明日报老百姓
嚯,祛病了!
主流媒体正面宣传分众化传播初探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助推问题意识品质的提升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光明日报》法律顾问黄晓:什么时代都是内容为王
《光明日报》融媒建设实践分析
光明网微软合造媒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