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的采访更加多元化
——以探访长江经济带发展之路活动为例

2017-04-15■高

法治新闻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白鹤梁涪陵网络媒体

■高 畅

全媒体时代的采访更加多元化
——以探访长江经济带发展之路活动为例

■高 畅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无数网络媒体人正在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着中国的变化。如今的网络媒体不再是机械转发稿件,他们能采访写稿,能摄影拍照,还能掌控无人机,许多人都成为能掌握全媒体技能的多面手。

今年 6月 28日到 7月 11日,我有幸参加中央网信办主办的 “共舞长江经济带——探访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生态发展之路”网络主题活动。全国数十家网络媒体兵分三路,在十余天的探访过程中,不怕吃苦,不怕高温炎热,白天采访深夜赶稿,展现了网络媒体人的敬业精神与素养。

写稿 “不惟阳春白雪,不离下里巴人”

采访绝对不是简单的对话,一场有营养的采访包含记者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通过有效的交流,把被采访者的情感和认知充分挖掘出来。所以,任何调研和采访之前的准备工作都必不可少,这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其实,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进行采访是很常见的,为了保证新闻稿件的时效性和真实性,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需要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他相关事项。

笔者本次调研从重庆到湖南、江西到湖北,最后到上海。由于采访地点多,行程路线长,大部分时间是在车上,同行的记者们为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很多人就在车上写稿,有的甚至到下一个采访点时,之前采访的稿件就发布出来了。

还有的记者积累采访素材,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熬夜撰写调研深度稿件,凌晨两三点睡觉是常事。第二天一早八点,又要开始新一天的采访。彼时,我们每天早上相互的问候都变成了 “你昨天熬夜了吗?”或者 “你昨晚写稿了吗?”

在采访过程中,每位记者的关注点和落点都不一样。比如,地方级媒体在写新闻时需要结合采访地在长江经济带相关领域的新发展和新举措,和本地情况联系起来,对比借鉴。再比如,在本次所有发布的稿件中,有的记者是描写出一幅完美图景,有的记者则 “小而美”地把某个事物描写得淋漓尽致。 “不惟阳春白雪,不离下里巴人”,不同特点和风格的稿件将长江风貌呈现在受众面前。

深入了解当地人民生活,才能 “下笔如有神”

采访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大家也收获颇丰。笔者从小在北京长大,对长江了解甚少,在采访前做了大量功课,总结出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的疑问。

事实证明,带着疑问去采访是个不错的体验。所到之处,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迸发出的灵感及时记录,这有助于稿件的成型,同时也可以增加现场感。

通过这次调研,笔者有幸深入接触长江,感受长江的磅礴之美,也深刻体会到当地人民致富的信心与家乡的自豪感。

山路崎岖,细雨绵绵。在重庆采访期间,笔者走访了一些农村、农业种植园,当地居民多以农业种植为主。柚子、三峡笋、涪陵榨菜……形成规模种植,经过各种深加工、改良等方法包装出新产品。 “涪陵的第一张名片是涪陵榨菜,我们要把三峡笋打造成涪陵的第二张名片。”三峡笋业的负责人信心满满。

长寿湖、白鹤梁经过生态修复和保护得以 “旧貌换新颜”。 “世界第一个古代水文站”白鹤梁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中,笔者认为这是重庆不可替代的城市名片。白鹤梁的题刻记载了自唐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文科学价值。笔者对此叹为观止,感叹历代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们古朴的文化和精湛的技术手段。

全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变与报道方式多元化

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是每个小组引入 “黑科技”无人机和VR,无人机对沿途多处进行航拍,俯瞰长江风貌,展现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新成果;VR能够实现360度全景拍摄,增强让受众有 “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果园树林、湿地公园、港口码头,我们无法在视野范围内概览全貌,无人机都可以实现。

有人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记者如同一条流水线:采访、录音、拍照、上传视频、 直播、 发布。

有的纸媒记者拿起自拍杆,做起了 “直播”,简短的介绍,熟练地使用拍摄设备,到发布成品, “一套活儿”游刃有余。他们告诉笔者,这些本领都是 “自学成才”,纸媒记者实现了从 “纸上”走出来,成为多面手,甚至可能成为 “网红”。

视频直播的报道形式适用于现场感强烈、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现场,同时也能将抽象的理念具象化。在采访期间,记者们探访了重庆龙头港、武汉新港等重大枢纽港口,也参访了上海长宁区以及江西南昌高新区等创新前沿地区,通过现场视频直播、现场解说的方式,将长江经济带生态、创新发展的这一主题落到正在发生的各个现实场景,使观众更直观地认识和感受当下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这次活动中,还有一些党报记者,公信力和权威形象是其标签。在全媒体时代,当记者身份转变之后,党报记者的文字和思维依托新媒体工具对内容进行差异化的二次加工和传播,不但保留权威 “基因”,还能做到个性鲜明。

当前,有不少媒体都已经建立起全媒体矩阵,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报道方式优势互补、相互渗透,进行多样化、多渠道传播。而全媒体记者也在不断 “蜕变”,掌握各种技能,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成为全媒体传播时代中的新生力量。

(作者系新华网证券频道主编)

猜你喜欢

白鹤梁涪陵网络媒体
涪陵榨菜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永远创新的涪陵页岩气公司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白鹤梁题刻收录、整理、考古、研究综览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水下博物馆
国内白鹤梁题刻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