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记者,采访必备五种战力

2017-04-15■杨

法治新闻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闻线索信息

■杨 柳

新媒体记者,采访必备五种战力

■杨 柳

采访,顾名思义,对新闻事实进行采集寻访之意,是新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而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化,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新闻采访活动相应也发生了变化。那么,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快速准确多角度获取新闻事实呢?笔者作为一线的新媒体记者,跟大家分享新媒体采访的五种战力。

采集力

新媒体最大的改变是打破了精英群体对信息的垄断,使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主体,其次是打破了基于地域的社群,形成了基于利益、价值观、文化等所集结的社群。而这两种特性对于新闻采访活动的优势在于,新闻线索的发现渠道得到了拓展,新闻事实的挖掘方式得到了创新。

社交媒体的发达,使人们更愿意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进行线索爆料,快速直接而且易受到关注。对于记者来说,完全可以主动出击发现新闻线索,而不用像以前一样只是坐等电话爆料。

继掌握新闻线索之后,记者要注重对新闻事实的挖掘。可以直接在社交媒体上联系爆料人,以获得更多信息;如果攻克不力,则可以根据互联网大数据的 “留痕功能”,发现其在互联网上的活动轨迹,从而突破进入他所在的社群,达到信息采集的目的。笔者曾采写过 《谁来终结网瘾戒治乱象?》一文,就是通过微博联系到一个“被强行戒治网瘾”的爆料者,从而打入他们微博内部社群,采访到了更多当事人,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

策划力

新媒体是在新的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下实现信息有效传播的一种媒体形态,其相比于传统媒体而言,所呈现的内容形式多样,角度多元,交互感强,传播范围广。此时人们在看一则新闻的报道时,不仅仅满足于文字所表达的信息,同时对于反映该新闻的图片、音视频等也有大量的消费需求。对此,新闻采访的理念也需要发生改变。必须要强调的是,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访,不再是获得单一新闻事实的一项活动,而是全方位展现新闻发生发展现状的系统活动。

同一新闻线索或新闻主题之中蕴含很多细节丰富的新闻事实,针对不同的新闻事实,采集方式和内容输出方式也不同。所以在跟进某一新闻线索,进入正式的新闻采访前,需要对新闻采访活动进行策划,如人力的配置、新闻采集的形式、内容输出的方式与平台等等。

笔者赴上海就检察改革主题进行采访报道时,提前对采访活动进行了策划:对于改革中的制度建设等内容计划采访相关负责人,对此类抽象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以文字及图片形式进行表现;对于改革中的人物和故事,以视频方式采访参与改革的检察官,以彰显情怀的短片形式进行表现,最终达到 “一次创造性采访,多产品多平台输出”的成效。

技术力

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四大传统媒体的界限,消弭了报纸杂志文字图片、广播音频、电视视频等专业新闻内容之间的技术壁垒。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人力没有增加,却又想实现新闻报道 “一次性采访,多产品输出”,势必要借助技术的力量。

而这也对记者掌握和运用新媒体设备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新媒体记者,会操作无人机便可以采集到 “上帝视角”的图片及视频;会使用VR相机便可以采集到720度全景新闻现场;会使用防抖手持云台可以拍摄出稳定的视频画面;会进行视频直播便可采集到新闻现场实时动态。此外,掌握了摄影技术便能采集到凸显新闻主题的照片,掌握了图片处理技术便能对图片进行精细化处理,掌握了视频快速剪辑技术便能制作新闻短视频进行迅速发布。新媒体记者只有既掌握采访技巧、又掌握新技术,在将来的采访报道中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占得先机。

笔者在正义网所主办的 “一带一路检察瞬间”银川站的采访活动中,通过使用无人机、VR、视频直播等新媒体设备及技术,以一人之力完成了图片、视频、直播、文字等多种形式的采访,从而制作成不同的新闻产品进行多平台投放。如将视频直播 《跟我到银川市民大厅走一走,看银川检察机关如何用 “小窗口”服务 “大建设”》投放于 “一直播”平台,将视频报道 《西北 “凤凰城”,有检察官守护!》 投放于梨视频平台,将综合报道 《丝路上的 “凤凰城”,银川检察机关助力商业腾飞》投放于微信公众平台及网络平台,从而实现 “一次性采访,多产品输出”,获得不错的传播效果。

互动力

互动,是新媒体发展中一个处于核心位置的关键词汇,其基础含义是 “即时反馈”。从信息生产及传播角度来说,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反馈者、传播者。新媒体记者应当熟悉这种互动特性,利用其进行新媒体采访,可以事半而功倍。

比如针对某一热点新闻事件,人们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如果在媒介技术还不发达的时代,媒体可能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从而获得想要的结果。然而这样的采访形式,极大浪费了时间和人力。

在当今新媒体时代,记者如果想要知道 “人们对某事件有何看法”,只要利用新媒体 “即时反馈”的互动属性,在微博上设置讨论话题,邀请网友进行参与表达观点即可;如果还想梳理归纳网友们更具代表性的观点,只要设置一个具有不同选项的投票,便可得到一个小范围内的调查样本,从而获得采访所需内容。

此外,新媒体采访的互动力还体现在移动平台上的新闻视频直播中。新闻视频直播使受众在观看新闻的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个人观点并实时提问,有着极强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当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视频直播时,可以得到受众的实时反馈,记者可以根据网友的评论或者提问来调整采访策略,以获得受众更为关注并且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表达力

相比于传统媒体严肃理性的新闻采访形式及语言表达风格,记者在新媒体采访及报道的语言表达上,可以针对不同的采访人群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若被采访对象为年轻人,采访时可用一些网络流行语;被采访对象为年长者,采访时可用一些生活化语言,从而拉近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然而语言表达方式的活泼并不等于提问水平的 “弱智化”,而是对记者的提问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媒体采访活动中,尤其是视频采访和直播采访这类全程置于网友眼下的采访报道活动,用通俗的语言向受访者提出准确且专业的问题,挖掘到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才能彰显记者的专业水准。

除了语言表达之外,在视频直播类采访中,记者还要注意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比如发型是否整洁、衣着是否得体、姿势或者手势是否雅观等等,这些细节在视频直播中也属于一种信息,会实时抵达用户终端,因此要格外注意。

结语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倒逼记者从 “单一作战兵种”进化成 “全能作战特种兵”,要求记者分析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特性、创新策划新媒体采访思路、熟练掌握新媒体设备、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从而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多种类型的采访报道任务。因此,作为新媒体记者必须要不断训练自己的战力,为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闻报道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正义网新媒体编辑部副主任)

①李金健:《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访的技巧与创新策略》,《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6期。

②谢新洲:《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人民日报》2015年4月19日。

③何欣欣、王翔:《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直播——以央视新闻微博直播为例》,《今传媒》2017年第5期。

④胡泳:《互动的背后是个人的自主》,《光明日报》2014年7月16日。

猜你喜欢

新闻线索信息
报社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策略探讨
订阅信息
新闻线索
电视台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研究
展会信息
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的筛选与运用
做发现和甄别新闻线索的“有心人”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