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访带给我不可言说的力量

2017-04-15史兆琨

法治新闻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布列哈密市哈密

■史兆琨

采访带给我不可言说的力量

■史兆琨

“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执法无私,立身有责;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这片土地上,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心灵……”在央视节目录制现场,当主持人白岩松读完这段颁奖词时,阿布列林·阿布列孜大踏步走上舞台,手举奖杯的瞬间随即定格在了各大媒体的报道里。

2017年2月8日,阿布列林当选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由于他多年从事司法的经历,没几天,我就接到了采访任务。2月20日一大早,我匆匆赶往机场,踏上了采访阿布列林的边疆之旅。

要想别出心裁就要深挖细节

当接到这个采访任务时,我内心有些不安,因为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关于阿布列林的报道,能说能写的几乎全部被同行记者挖掘出来了,我意识到,想要写得别出心裁没有那么容易。如何挖掘未知、如何选取采访视角才会不虚此行,成为我内心一个问号。

此次采访目的地在新疆哈密,四个小时的飞行后,航班在乌鲁木齐降落,恰好赶上了那个冬天新疆最大的一场雪。被零下十几度的空气包裹着,脚踩在厚实如棉被般的雪上,吸入肺里的空气都清清凉凉,有种第一次来疆神清气爽的小兴奋。下午需要乘坐高铁赶往哈密市,第一天时间几乎都是在交通工具上度过的。

哈密市委宣传部承接了此次采访,非常重视。当我表达了我想采访阿布列林本人以及与他工作过的同事、一起生活的家人的采访需求后,宣传部第二天帮我列出了一个采访名单,我看到名单时颇为感激对方的敬业,唯一担心的是两天的时间里我是否可以全部完成任务。按照规定计划,我有两天的时间可以用来采访,面对着名单上12名位于哈密市不同位置的采访对象,我预感到这两天会过得很充实。

由于阿布列林白天需要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人民代表大会,我就从周边人采访开始做起。第一天随着汽车在哈密市的公路上不断颠簸,我顺利完成了6个人的采访。与每一位采访对象交谈时,我尽量多挖细节,但凡感觉有价值的点都会继续追问下,这样做的后果是嗓子处于极度缺水的状态,心里却是满满的成就感。

在哈密市法院见到阿布列林的妹妹吾尔也提·阿不列孜,跟她聊了一些媒体惯常会问的问题,熟络一些之后,她主动说起:“我哥哥特别聪明,当时我选法律专业也是哥哥指导我的,他说以后法律会越来越重要。”甚至还兴奋地提到,自己的儿子对于舅舅当选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感到特别自豪。我把这一细节写进了我的稿件,其实,后来通过与阿布列林交谈,发现他的确有着不一般的眼光和远见,家人对他的作为也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认可、再到赞赏的过程。

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民工张宏奎是我采访的第二位阿布列林帮助过的人,感触也最多。他是一位木匠,1998年,从甘肃定西来到新疆哈密从事建筑装修,老板赖账的情节使他和阿布列林开始有了交集。

循着一堆木料,掀开门帘,我看到了坐在沙发上的张宏奎。

他趔趔趄趄拿起双拐,立起身,摆满一盘盘小吃的桌子映着他脸上朴实的微笑,令人温暖到心底。我立刻迎上去,主动问好。

他小心翼翼又贴心地说:如果感觉冷,可以上炕坐。我爽快地应声,立刻脱鞋上去,靠着被子和他对桌而坐,开始耐心倾听。他是个擅长讲故事的人,说起我问到的那些经历,具化到细节都讲得非常生动。尽管我知道不可能将所有细节都写进去,但我依然选择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辅助的提问者。

一个个生活的艰难和挑战,在他的连贯快速述说下,透着一种隔着一段距离又事不关己的轻快,但我明白,每一个字符背后都有着当时难言的沉重。

当我离开时,他捧起一大捧红枣塞给我,还让我吃自制的特产点心,并坚持拄着双拐将我们送出数十米外的马路边,而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毛衣,在零下十度左右的空气里,他依然笑得灿烂。

车子启动五分钟左右,我突然发现录音笔忘在桌子上了,电话联系张宏奎后迅速返回,远远看到他和妻子早已站在马路边,手里拿着我的录音笔,唯一不同的是身上多了一件略显旧的褐色呢子外套,我立刻打开车门跳下车,带着诚恳的歉意,有种想哭的冲动,跑过去握住他们夫妻俩打磨过无数木料的手,冰凉,却有一种暖到心里的淳朴……

活力源自不断延展的成就感

在哈密的第二天晚上,也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间隙,我终于采访到了阿布列林。那是晚上九点多,由于两个小时的时差,确切地说是新疆的晚上七点多。满满一天的会议安排丝毫没有让阿布列林显出疲惫之态,他依然精神矍铄,言谈间透着一种雷厉风行的干练。

为了使采访进行得较为深入,阿布列林在记者坐下打开电脑这个空当,迅速进入卧室,打开抽屉,开始翻找与采访内容可能相关的照片和文件。我随即跟上去,陪着他翻找,时不时地听他介绍下已找到的资料。

采访中我发现,阿布列林是一个有自己精神体系的人,他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和理解讲述自己的故事,如果略过哪个细节,他还会细致地给我补充讲述下。

采访进行到一个小时的时候,我说:“阿布院长,您喝口水休息下,我们再继续。”阿布列林身上透出的一股劲儿会时刻让你觉得,他内心住着一个朝气蓬勃的大男孩。2009年7月,年近花甲的阿布列林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报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律本科班。作为那一届学员中年龄最大的在职函授生,阿布列林白天工作,每晚和双休日、节假日都去听课,遇到恶劣天气,甚至会出现他一个人听课的情况。讲到这个细节时,他声音里带着些许自豪的成就感,我想,或许正是这样成就感与魄力的不断延展,让他一次次作出了可以令他的人生生机盎然的决定,无论走到哪,无论面对谁,他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一句:“我一生谨慎,从未有愧。”

有人曾经问我:“女孩作为记者挺辛苦吧?”我内心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我知道我喜欢这种历经岁月洗练的辛苦。每一次采访就像一道道深深的烙印,会让我路过每一段岁月时,以采访感悟和记忆碎片的形式,像一个一个的生命路标,见证着我的成长。如果生命总需要一些印记,我希望可以有更多这种路过别人生命的采访形式,带给我的生活一股不可言说的奇妙力量。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新闻中心记者)

猜你喜欢

布列哈密市哈密
京新高速全线通车哈密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新疆哈密市沙尔萨依地区钼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爸爸的宝贝
布列松与决定性瞬间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哈密市环境空气中PM10与PM2.5变化特征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新疆“焦裕禄”
亨利在英国
哈密垦区棉花超宽膜1膜3行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