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新农人崛起还需多方聚力

2017-04-15刘振远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年46期
关键词:新农经营农民

■ 刘振远

新时代,新农人崛起还需多方聚力

■ 刘振远

随着近年来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一大批工商企业从业者、大学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受农业利好政策和产业“蓝海”的吸引,将创业目光凝聚在农村的田间地头,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成为当代经营农业的新主体——新农人。他们,往往知识水平较高,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在政策的鼓励下,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活跃在山野乡间。

然而,美丽的花朵并不是都能结出硕果。有的新农人,怀着拼劲来,短短几年便铩羽而归;有的带着梦想去,从泥土里没“捞”到多少“油水”,却搞得一肚子苦水。

农业农村不同于城市创业的一些特点,对于这些“外来户”而言,就是不小的挑战。农业项目投资较大,农业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土地流转和用工价格日益上涨,加剧了新农人的资金压力,下乡创业前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很可能遇到贷款难、持续投入难,甚至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农业生产风险较高,受气候和市场影响大,一场无法预测的外力,就能使当年效益化为乌有,加之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信息体系不健全,一旦运气不佳或市场误判,就可能亏得血本无归;农业回报周期长,倘若急于求成,盲目扩大生产,还需承担因市场变动导致的规模效益降低甚至亏损的风险。除此之外,新农人创业,还不得不面对乡村治理中的一些问题,不得不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得不处理好同农民、基层干部之间的关系。农村社会环境与城市不同,往往更为复杂,对新农人创业创新提出的挑战也就更大。

此外,新农人创业在一些地区,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比如在西部一些地方,特色农业吸引着众多的新农人集聚,地方政府对待新农人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双创”的支持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搞比赛、做评比的层面,没有真正从新农人创业创新的实际出发,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如何让花团锦簇的新农人,最终结出累累硕果?政府、社会和新农人自身都应该有所作为。

政府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转变扶强不扶弱的发展思维,多管齐下,为新农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首先,立足新农人的生产需要,加强惠农政策的倾斜,破解融资难、物流难、用工难等问题;其次,健全农村法治体系,在充分自愿的前提下,引导新农人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既降低新农人创业创新的人际关系成本,又使他们成为带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火车头”;再者,加强对新农人的培训和引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农业生产经营规律,适应农村社会环境,少走弯路、不走歪路,闯出一片天地来。

社会对于新农人这一新兴的农业经营主体,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一方面,应转变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偏见,树立农民是职业而非身份、农民职业高尚的认识,鼓励更多有志于“三农”事业的人才在农村开创事业;另一方面,对那些因准备不充分、能力不足、运气不佳而创业失败的新农人,应当宽容以待,并鼓励他们重整旗鼓,继续拼搏。

回到新农人自身,来到农村这片陌生或久违的天地,应该放下身段,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更加注重脚踏实地,不断积累农村创业经验,不断摸索农业经营规律,主动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特点,提高自己的创业创新素质与能力。

猜你喜欢

新农经营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