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性别视角下武汉市城市居民参与体育休闲的对策研究

2017-04-15胡启良王云玲

关键词:城市居民性别差异武汉市

胡启良,王云玲

(1.湖北经济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2.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社会性别视角下武汉市城市居民参与体育休闲的对策研究

胡启良1,王云玲2

(1.湖北经济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2.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性别差异导致的我国城市居民休闲机会、休闲态度等方面的差距,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系统分析等方法,对武汉市13个市辖区城市居民参与体育休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专题分析,在探讨体育休闲社会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根据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揭露了性别不平等背后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提出了武汉市城市居民参与体育休闲两性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社会性别;城市居民;体育休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休闲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意识形态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居民参与体育休闲的热情不断高涨,参与人数逐步增加。但体育休闲发展过程中遭遇了各种阻力出现了各种问题,其中社会性别问题尤为突出。

一、社会性别的内涵解读

社会性别(Gende)不同于生理性别(sex),是指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者男性的气质和性别角色,及与此相关的男女在经济、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机会的差异,是文化的产物,是社会的构成,是社会和文化赋予男女两性的一整套性别观念、行为模式和评价标准,它还是一种文化制度和分析范畴。社会性别强调社会构成性,是通过社会实践发展而成的女性和男性之间的角色、行为、思想和感情特征方面的差别。

二、体育休闲中的社会性别问题

(一)参与体育休闲的政策支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申明“参加体育运动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强调“要使所有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对所有人来说成为现实”。《布莱顿妇女与体育宣言》明确提出“体育运动是平等公正开展的活动”。我国颁布实施的《体育法》中规定“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加身心健康”。《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重视妇女和老年人的体质与健康问题,积极支持他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注意做好劳动强度较大、余暇时间较少的女职工的体育工作”。这些政策法规明确规定了妇女参与体育的权利,并赋予了女性同男性一样享有平等的参与权。

(二)体育休闲中的社会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分化,但不同的地区、文化、阶层男女的休闲方式却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并非只是量上的,更重要的是休闲机会、休闲相关的态度等质方面的差距。相关研究表明,政策法规上的平等只是制度层面上和形式上的平等,而不是事实上的平等,现实社会中男女两性参与体育的权利和机会依然是不平等的,特别是在体育休闲领域中,社会性别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两性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

随着社会性别与体育休闲成为体育社会学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研究副省级城市(武汉市)居民参与体育休闲的性别差异现象,正确认识和重视体育休闲中的社会性别问题,并致力于发现和认识体育休闲中的性别差异产生与存在的社会根源,为防止社会性别问题继续扩大、缩小性别差异、促进两性体育休闲平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

三、武汉市城市居民状况调查

武汉市城市居民是指常住在武汉市市区的,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合法公民。据武汉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5月第六次人口普查,武汉市常住人口978.539万;如果包括81所高校及暂居人口的话,武汉市总人口已突破1250万大关,居全国第六。

(一)年龄状况

武汉市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76947人,占总人口的9.98%;15-64岁的人口为8013317人,占总人口的81.8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95128人,占总人口的8.13%。可见主要城市居民分布在15-64岁,故而本次调查年龄主要集中在15-64岁,本次调查状况来看,其中在15-34岁的有217人,占调查人数的51.9%,35-49岁的有13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2.3%,50-64岁的有6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5.8%。

(二)性别状况

总人口性别结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全体人口中男女人数比例的反映。从本次调查的性别结构来看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033093人,占总人口的51.43%;女性为4752299人,占总人口的48.57%。男女城市居民和总城市居民的居民呈现男高女低的态势,但两者差距不大。而本次调查中,男性221人,占总人数的52.7%,女性197人,占总人数的47.1%。

(三)收入消费状况

根据武汉市2003—2012年统计年鉴显示,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3年的8524.52元到2012年的27061元,表明武汉市城市居民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这为居民参与体育休闲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基础。相关研究表明,武汉市城市居民的年体育消费从10年前180.50元到如今的424.70元。体育休闲平均消费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距甚远,但高于中国平均水平,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四、武汉市城市居民参与体育休闲的现状调查

(一)参与频率

表1 :武汉城市居民参与休闲活动频率调查表(N=418)

表1反映了武汉市城市居民男性每周参与体育休闲的频率大部分在每周三次或三次以上,其中每周三次的占有31.2%,每周三次以上的占有30.3%,每周0次的仅有7.7%。而女性参与体育休闲的频率分布较为均衡,每周两次所占比例较多,大概为31.4%,每周一次的占有21.8%,每周三次的占有21.3%,三次以上的仅有15.7%。

(二)参与时间

表2 :武汉城市居民体育休闲时间调查表(N=418)

表2中33.5%的男性每次参与体育休闲的时间是120分钟以上,41.6%的男性每次参与体育休闲的时间是60-120分钟,20.8%的男性每次参与体育休闲的时间是30-60分钟,而4.1%的男性参与体育休闲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而女生每次参与体育休闲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占44.2%,30-60分钟的占36.0%,有8.1%的女性参与体育休闲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

(三)参与项目

两性在体育休闲项目的的选择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别,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点。调查显示男性倾向于选择对抗性强、冒险和刺激的项目,如篮球、足球、轮滑、攀岩、赛车等项目;女性则倾向于选择非直接对抗、运动强度小、动作优美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羽毛球、游泳、瑜珈、舞蹈等项目。

(四)参与动机

表3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参与体育休闲的动机排名前五分别是健身强体、缓解紧张心情、个人兴趣爱好、交朋结友和增强自信;而女性参与体育休闲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健身强体、减肥美体、缓解紧张心情、交流情感和个人兴趣爱好。

表3 :武汉城市居民参与体育休闲的动机调查表(多选)

(五)消费

表4 :武汉市城市居民每月用于体育休闲的月消费调查表

表4结果显示男性在体育休闲消费水平上要远高于女性,在体育休闲消费范围10-100元中女性要占明显优势,占所调查人数的46.2%,而男性仅占调查人数的27.6%;而在1000元以上消费上男女人数都不多,分别占各自性别人数的14.9%以及8.1%;男性消费金额百分比最高的区间是100元至500元,女性在小于100元消费区间人数最多。

五、武汉市城市居民参与体育休闲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的性别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性别观念和现实社会性别不平等是女性在体育休闲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儒家礼教为主的“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社会观念依然影响着中国妇女的生存价值,使女性依然处于从属地位。社会地位的相对低下使女性在体育休闲活动中丧失了主体性,对传统观念的性别角色的妥协和认同也限制了女性对其休闲兴趣的表达,使她们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明显少于男性。虽然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性别差异的影子依然残留在人们的意识里影响着女性的社会价值,社会性别不平等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体育休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性别差异的存在较明显。

(二)参与权利和机会的影响

男性在参加体育休闲的人数、时间、项目、参与率等都超过女性。归根结底是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家庭的差别对待、社会的偏见与歧视,特别是体制的障碍等等这些社会成因使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女性自我限制、对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妥协和认同也限制和阻碍女性对其体育休闲爱好的形成。女性在承担社会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劳动,因此她们的休闲时间相对较少,使她们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明显少于男性。

(三)资源配置的影响

体育休闲参与的两性性别不平等,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体育休闲资源的配置上存在社会性别问题,现有的资源配置不能公平地满足女性的特殊需要,导致女性不能充分的参与到体育休闲活动中去。其次,女性在经济地位的弱势限制了女性享有休闲体育活动的资源,特别是消费性较高的体育休闲活动,使她们在休闲场地和项目的选择与消费上比较谨慎。大部分参与体育休闲的女性在参与项目上选择的大都是一些不需要什么体育器材且静一点相对比较单调的运动。在场地选择上趋向于场地消费少、离家近且便于兼顾家庭。

(四)性别化的限制

女性在参与体育休闲活动中受社会性别偏见影响很大,在无形中使体育休闲参与性别化。大多数情况下体育休闲活动被预设为男性的休闲方式。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就被教导要遵循符合社会对女性提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要求,同时在这种潜移默化中不自觉地把它内化成一种心理定势,因此女性参与体育休闲受到限制,且女性的参与被打上了“差异性”的标记,造成体育休闲参与性别化。在传统观念的潜意识里女性参与运动是为了瘦身,而不是为了健康。这其实是性别文化对妇女参与运动是一种歧视。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女性默认了这种思想,其参与运动的目的慢慢的变为了为了“美丽”而参与一些强度较小、强调体态和外表吸引力的运动,并使参与情况和参与项目上呈现了性别化。

六、武汉城市居民参与体育休闲的对策

(一)借城市建设的有利时机发展地方特色的体育休闲项目

武汉市江岸、汉阳、武昌、青山、洪山、东西湖、江夏等13个市辖区,社会、经济、体育等各方面发展不可能呈现均衡发展。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积极引导居民从事健康、文明的体育休闲活动,根据各区的具体情况发展地区特色体育休闲,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体育休闲,逐步实现各区体育休闲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

(二)加强指导,改善设施,共同发展

武汉市各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全面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引导人们从事健康、文明的体育休闲活动,并在锻炼技术、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增加、改善体育休闲基础设施,增加体育人口,促进地域、城乡、社会性别、年龄、职业等结构上在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共同发展。

(三)消除性别歧视,促进两性参与体育休闲的和谐发展

明确社会性别与体育休闲发展策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改变传统观念,消除体育休闲性别歧视,促进女性体育休闲与女性体育休闲文化的发展。将体育休闲作为一种女性通过参与、维护尊严和设定目标从而建立自信和提升福祉的方法,吸引更多的女性参与体育休闲活动。建立和配置适合女性活动的场地和器材,满足女性体育休闲活动的各种需求,在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促进两性体育休闲的和谐发展。

[1]欧平.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休闲体育[J].体育学刊2009,16(5):32-36.

[2]社会性别和体育主题研讨会呼吁男女平等受益[EB/OL].http:// www.sports.cn/.

[3]田桦.体育休闲产业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80-81.

[4]潘国祥,潘俊杰.武汉市休闲体育资源配置的对策及现状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34-35.

[5]陈燕,曾成.武汉市休闲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6):628-630.

[6]石振国,孙冰川.近年来我国休闲体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评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33-36.

[7]胡锐.中国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限制因素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6):49-51.

湖北省教育厅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性别视角下武汉市城市居民参与农村休闲体育的对策研究(14G279);2016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休闲教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学设计(2016368)

胡启良(1973-),男,湖北阳新人,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性别差异武汉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不同性别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性别差异
乌鲁木齐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自发性体育组织参与对城市居民社区信任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