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明天的希望

2017-04-15徐海星马红梅伊航

当代贵州 2016年45期
关键词:杉树铜仁市山村

徐海星+++马红梅+++伊航

在距离铜仁市德江县城20公里的荆角乡杉树村,一栋色彩斑斓的房子矗立在山腰上,其间不时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

这里就是杉树幼儿园的所在地,占地总面积1139平方米。走进幼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幼儿园门口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标语,孩子们在铺着塑胶草皮的操场上嬉戏,园里还有各类功能多样的大型玩具,和孩子们最喜爱的沙池、水池以及文化墙,除此之外还配备有午睡室、活动室。

据杉树幼儿园园长冉芝玲介绍,杉树幼儿园是2014年建设的一所山村幼儿园,如今在园幼儿85人,其中留守儿童占了一半以上,现有教职员工10人,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在杉树幼儿园开园之前,因为自然条件恶劣,村里大多数父母外出务工,孩子是“以牛羊为伴、与泥巴为伍、缺教师管”的留守儿童,入园难甚至无园可上。

杉树村面临的难题是德江县乃至整个铜仁市学前教育的一个现实缩影,据铜仁市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前,全市农村3至5岁学前儿童达10.29万人,近5万名学龄前儿童无园可上,其中留守儿童占53%。

据铜仁市教育局局长龙丽红介绍,2013年,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结束,铜仁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0.11%,低于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水平,特别是乡镇以下农村学前教育3年毛入园率仅为45%。

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铜仁市于2014全面推进山村幼儿园建设,建成山村幼儿园2005所,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77.1%提升到93.3%,农村学前教育覆盖率从10%提升到100%。

“最大困难是师资缺乏和财力紧张”龙丽红这样描述山村幼儿园建设中所面临的难题。一方面,铜仁市通过对各个村级小学闲置校舍、村委会办公楼、民房等进行改造,山村幼儿园的数量大幅增加,但另一方面,师资以及资金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针对师资短缺的问题,铜仁市通过“招、转、聘、募”的方式,盘活教师资源,三年来共增加在编教師1403名,同时对小学富余教师进行转岗培训,转岗841名。政府则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招募山村幼教志愿者1416名、聘用保育员2641名,确保了新建幼儿园顺利运转。

在资金投入上,2016年全市学前教育投入达到4.27亿元,占教育财政总投入经费的6%。并投入5347万元购买了1000名志愿者和1535名保育员一年的服务,拿出2080万对申报成功的104所民办园进行奖励,同时启动了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对全市所有农村幼儿园在园儿童实施营养膳食补助,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

目前,铜仁市还形成了以县级优质幼儿园开办分园、优质幼儿园对口帮扶薄弱幼儿园等梯级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山村幼儿园也参照县、乡两级中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以及建设规划模式,山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这是贫困山区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探索,也是当前脱贫攻坚阶段,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抓手。”龙丽红向记者阐述道,集团化办学也是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的重要方式。

2016年铜仁市启动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投入建设资金5338万元,提质升级518所山村幼儿园,平均每所投入近10万元,将在2018年实现所有山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

杉树村村民黄朝权向记者介绍道,自己六岁的儿子从2014年建园开始就在杉树幼儿园学习了。“但是原来条件不好,他哭着闹着不愿意去,升级改造以后,他上幼儿园的兴趣很浓,因为老师会唱歌会跳舞,还会讲故事。”

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学前教育,2014年启动的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60亿元用于幼儿园建设,其中共新建、改扩村级幼儿园3234所,预计2016年年底全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将达到83%,比2013年增加13个百分点。

山里娃也有童年梦,在即将启动的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贵州省将继续加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提质升级力度,让每个山里的孩子不仅“有园上”,还要“上好园”,就像杉树幼儿园门口那句标语:“让人生从这里起步”。

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11月23日上午,贵州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堡镇气温骤降,但镇上长兴中学的食堂内却热气腾腾,菜香四溢。萝卜片炒肉、炒土豆片、炒魔芋豆腐、白菜汤是当天的营养午餐,学生们正安静、有序地排队领餐。

2012年,长兴中学开始实行营养午餐计划,按一荤、两素、一汤进行搭配,米饭按照学生自己的需求添加,肉按每人不少于1.2两配备。学校在开餐前将营养午餐的餐票发至学生手中,学生凭票享受营养午餐。营养餐菜谱每天不重样,需经过学校分管营养午餐的领导和食堂主管签字方能执行。

为保障学生吃得安全,长兴中学对食堂精细化管理已经逐步规范。从食品原材料采购入库出库、食谱的设定、营养午餐的制作,到食堂账目、食堂安全,再到相关从业工勤人员的培训等,都建立起了相应的监管制度。

不仅如此,松桃自治县学生营养办还给长兴中学配备了留样柜和留样杯,对学生每日入口的馒头、饭、菜、汤等采取48小时留样制度,切实将食品安全落到实处。

“我省营养改善计划的推行,切实解决了离乡镇比较偏远村庄孩子的吃饭问题,既让学生有了充足的休息时间,又为其专心学习奠定了基础。”长兴中学校长姚茂松说。

自2012年贵州省启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经过四年探索实践,全省实施以“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为基本特征的“贵州特色”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形成成熟体系。从2014年12月底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伙食补助执行新标准,每生每日补贴由过去的3元提高到4元,达到了每生每年800元。

目前,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省87个县(市、区)近1.3万所农村学校,除贵阳市云岩区无农村学校未实施外,全省实现了以县为单位全覆盖。中央和省财政累计投入营养膳食补助资金120亿元,每年近400万农村中小学生受益,农村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明显改善,培养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

位于赫章县水塘堡彝族苗族乡的田坝初级中学,近年来寄宿学生不断增加。为满足寄宿学生的需要,该校集中经费采购学生用床、阅览桌、储物柜、洗衣机等设施,在上级项目资金支持下建成学生浴室等基础设施,通过一系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每个寄宿学生都有床位并且有储物柜存放物品,每间宿舍都有阅览桌供学生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田坝中学于2015年12月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少年宫设有棋艺室、书画室、器乐室、舞蹈室、航模室、图书室、广播室等功能室,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在贵州,像田坝初级中学一样基础设施完备、寄宿条件大大改善的偏远山区学校还有很多。

2011年,全省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88万人,近200万有寄宿需求的学生无法在校寄宿。为了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点”,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

2014年3月“全面改薄”(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贵州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5574所,占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数的52.3%,学生宿舍876.6万平方米,学生食堂283.4万平方米,在校寄宿学生201.7万人,农村初中生、小学生寄宿率分别为70%、30%,较2010年分别提高了22和24个百分点。

2016年,全省已下拨中央和省级资金近43亿元,支持各地新建、改扩建“全面改薄”项目1400余所(其中建设和完善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1000余所),校舍、运动场等建设面积达490万平方米,配置教学仪器、计算机、班班通、课桌椅、图书、音体美器材、学生用床等设施设备共160余万台(件/套/册)。

扶贫先扶智,贵州大力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障了特殊困难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

猜你喜欢

杉树铜仁市山村
发现非遗之美
我请大雁落山村
山村之晨
关于对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山村晚归
鉴赏
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妈妈的“跟屁虫”
杉树
大受欢迎的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