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产教融合书写“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新篇章

2017-04-15陈锋郭伟张力玮左玉珍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6期
关键词:产教全球化校企

陈锋+郭伟+++张力玮+++左玉珍

一、“一带一路”倡议

为国际教育合作开启新的视野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陈主任,您好!很高兴您能够接受本刊的专访。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各界积极响应,教育部也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您认为教育如何应对当前全球化的挑战,如何理解教育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陈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

全球化应当是经贸全球化和人文全球化同步推进并紧密结合。全球化发展到今天,面临新的形势、遇到新的问题,只重视全球化领域中的经贸合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从认识和行动上,改变过去注重经贸交流、忽视教育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倾向,同步推进经贸交流和人文交流,并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使商品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产业投资全球化,并与人的流动全球化、教育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同步進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加全面均衡的全球化,才能真正巩固全球化的成果。面对全球化新形势,各国的企业界和教育界,特别是高等教育界和职业教育界人士,要自觉推动教育交流和人文交流,为进入新阶段的全球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在全球化新阶段,教育合作的重要使命就是缩短各国先进技术应用的差距,建立共同进步的全球化新机制。当前,全球正处在深刻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进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基因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交通、脑神经科学等,对人本身、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鲜明特点是,从科技创新到产业革命的路径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向融合,导致世界各国在技术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问题日益明显,发展速度的鸿沟越来越深。为应对这种挑战,我们必须加强人文交流,加强全球技术与高等教育合作,通过合作建立起一个产业先进技术惠及人民的通道,缩短各个国家先进技术应用的差距,建立共同进步的全球化新机制。因此,这样的教育合作,就不是单纯的教育领域之间的合作,而必须将产业合作、技术合作和教育合作统筹起来考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产教融合方式来推动“一带一路”的教育合作。

二、“一体两翼”新理念

打造国际教育合作的升级版

《世界教育信息》:我们知道,您所在的中心实施了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这个合作计划被纳入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工作会成果,请您介绍一下“双百计划”实施的背景与主要特征。

陈锋: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以下简称“双百计划”)是中心为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采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引入发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并进行本土化改造的一项措施,是中心开展国际应用技术教育合作的积极尝试。

第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需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在基础科学研究和重大集成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也需要建设更多的应用技术大学,推动新创意、新技术迅速地向生产和生活转化。新技术前所未有地覆盖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使知识资产和技术能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对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成为人力资本供给的主要问题。

第二,全球化深度发展,产业与技术的转移、扩散以及技术技能人才流动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应用技术教育的合作正在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动力。应用技术教育影响着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速度和广度,这是一国经济社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主要的发展路径,推动价值创造导向的应用和应用导向的创新。

第三,中美两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双方除了在研究型大学之间开展合作以外,还应在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开展合作。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背景下,应用技术教育领域的改革正在成为中美两国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领域。

基于以上背景,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指导下,中心与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合作实施“双百计划”,意在5年内推动中美100对应用技术大学、学院深入合作,促进中美100对校企深度融合,搭建中美应用技术教育领域高校和企业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并形成长效机制。2016年6月,“双百计划”被正式纳入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成果,并在中国教育部原副部长郝平、美国原副国务卿斯坦格尔的见证下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百计划”开启了中美两国在应用技术教育领域合作的先河,主要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疗等领域为国内院校提供师资、课程等资源。目前,“双百计划”确定了首批14所试点院校和28所项目培育院校。

“双百计划”有如下核心特征。一是采用“平台对平台”,“高校+企业”的合作模式,实现精准对接国家战略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共享。二是与帮助项目院校建设有竞争力的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以项目为依托推动学校系统化的改革,包括学校治理机制、专业和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成果验证、创业创新能力等,全面激发学校改革创新的活力,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三是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国际合作,接入本地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全球化的技术生态圈,不断做强以产教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价值链。按照这样的模式,我们在中美合作的基础上,同“一带一路”沿线的发达国家来构建“平台对平台”“学校+企业”的合作模式,受到了很多国家的赞同和支持,产教融合的国际合作网络正在积极地推进和拓展之中。

《世界教育信息》:中心在国际教育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并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新理念,请您介绍一下中心“一体两翼”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陈锋:中心注重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理念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念创新的源头。中心自成立以来,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汇聚全球创新要素,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与历史使命,提出“一体两翼”的国际教育合作新理念。所谓“一体两翼”,就是以产教融合为主体,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两翼,以先进教育输入和本土化改造为基础,以“平台对平台”“学校+企业”为核心模式,打造升级版国际教育合作。

在“双百计划”实施的基础上,中心逐渐形成国际教育合作的鲜明特征。在合作模式上,采取“平台对平台”的方式,这种合作模式有以下优点。第一,这种平台化合作模式,使得在项目层次上,资源更加富集,信息更加对称,合作更加多样、精准。过去教育领域国际合作大多数采取的是“点对点”的模式,我们试图建立一种“平台对平台”的合作模式,建立面向国际合作的平台,能够对接国外平台,或者与国外合作方一起共同打造平台,形成平台化的合作模式。第二,在平台层次上,实现协同共享,构建创新网络,能够共享信息技术、共享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共同开展行业应用和社会服务,从而实现合作效益最大化。第三,通过多元主体开放合作和多层次的网络协同,形成一个具备自我演化能力的生态系统。这个创新生态系统以人的创造性价值为核心,是一种大型企业、创业企业、研究型大学、应用技术大学、社区学院等共同发挥作用的体系。在这个平台上,有很多参与主体,不同参与主体之间,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这种合作不单是“结对子”的,也可以是“多对多”和“多对一”,可以是人才培养合作、技术创新合作、资源共享合作、社会服务合作。这种方式在平台内部会形成各种合作项目,会形成各种形式的中小平台,又跟中心推进建立的各种平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具备自我演化能力的创新生態系统。

在合作主体上,采取“学校+企业”的方式。“学校+企业”是我们经常讲的一个理念,中心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基于技术进步的基础,产教融合平台的建立之所以要“学校+企业”,是因为我们需要以产业技术进步和企业全球化布局为主轴,形成产教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希望通过企业全球化布局带动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通过校际合作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并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先进技术转移的通道和技术创新共同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虽各有优势,但无论是在推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还是在推动产业全球化布局过程中,都是具有短板的。我们要通过两者紧密结合,使各自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各自的短处得到充分弥补。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心将同有关高校和企业一道,共同致力于搭建“企业+学校”的全球合作平台,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共享科技成果。

《世界教育信息》:中心在国际教育合作方面还拓展了哪些领域?今年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陈锋:为学习引进更多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中心不断加强与多国联动,构建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拓宽“一体两翼”的国际教育合作网络。

在中英教育合作方面,中心抓住开展英国“繁荣基金”项目课题研究的契机,探索构建旅游专业和文化创意专业的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在繁荣基金课题基础上,今年将与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中心合作实施中英“产教融合+”教育合作,引进英国应用型教育教学资源,采用“平台对平台”“学校+企业”的合作模式,共同搭建中英“产教融合+”教育合作大平台,指导项目院校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将着力推进中英教育合作及本土化改造,提高中方院校符合国家及地方行业需求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帮助中国院校融入国际应用技术教育发展格局,加强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国际合作,建设国际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在中德教育合作方面,中心今年将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共同启动“中德应用型师资培养计划”,选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赴德访学交流,培养一批胜任本科院校转型需要的高素质国际化师资队伍,搭建中德国际化产教融合资源平台,建立中德学习交流社区,并形成中德教育合作交流长效机制。

在中芬教育合作方面,中心与芬兰驻华使馆、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等建立联系,构建课程教学、师资培训、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全领域的合作体系。中心计划于2017年9月,在中国合作举办“第一届中芬应用技术大学校长论坛”。

在校区、园区2.0与未来学校建设方面,我们充分利用思想、政策和智库优势,依托四大业务平台及相应的专家、项目、企业和金融机构资源,以形态创新和开放众筹理念,建设升级版的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校区、教育园区和创新园区以及更加具有探索性的未来学校。目前,已与荷兰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爱尔兰高等技术教育协会、爱尔兰贸易科技局、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中心、英国贸易投资总署、芬兰驻华大使馆等机构达成合作共识。

中心将在2017年6月举办的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发布一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三、携手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共同开创共赢发展的新格局

《世界教育信息》:据了解,中心去年举办了“一带一路”产教融合与企业国际化发展论坛,请您介绍一下会议取得了哪些成果?中心在教育“走出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和布局?

陈锋:中心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落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2016年12月,联合中兴通讯、中国中车、中广核等企业举办“一带一路”产教融合与企业国际化发展论坛,深入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发展趋势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与创新问题。 中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第一次将教育国际合作和企业国际化发展作为共同的主题来讨论,期望为经贸全球化和教育全球化开辟更加广阔的图景。

在论坛上,中心倡仪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化人力资源联盟和“丝路国际学院”,希望以联合体的方式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搭建“平台对平台”的合作体系。首先,搭建一个国际化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建设“国际人力资源发展联盟”,以联盟作为核心平台,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推动“丝路国际学院”建设。同时,欢迎“一带一路”有关国家的教育组织、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组织和联盟对接,或加入联盟。特别是,欢迎国内正在“走出去”或者已经“走出去”的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到联盟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希望我们有志于“走出去”的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加入到联盟里。我们希望探索建立一种校企共同走出去的“丝路国际学院”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筹建“丝路国际学院”,构建“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是个很宏大的计划,请您介绍一下“丝路国际学院”的构想和功能,且在其中的各方是如何参与的?

陈锋:我们构想,“丝路国际学院”由中外高校合作建设,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方式,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重点,满足企业国际化人才需求,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技术应用和社区服务集成一体。

“丝路国际学院”建设有多种方式:可以由一家企业牵头、多家企业和高校参与,中外高校合作共建“联合学院”;可以由一所高校牵头,多家企业和高校参与,中外高校合作共建“联合学院”;可以由多所高校和企业组成联合体,中外共建大学园区和产业园区。我们邀请国外相关教育组织作为共同合作伙伴,欢迎中外企业积极参与,欢迎有关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投资基金参与合作,秉承“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研究推动“丝路国际学院”建设的模式,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的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全面交流合作。

我们和许多高校、企业已经联合开展了一些研究。大家认为,“丝路国际学院”具有“五个中心”的功能定位:一是作为高校人才国际化基地,实现留学生学习实训、职业化语言能力提升、国际化职业素质提升和定制化培养;二是作为教育交流中心,实现教师进修与国际交流、国际人力资源合作、文化交流与信息对接以及丝路人才共享;三是作为企业海外培训中心,实现本地员工、中方员工以及趋于客户的职业认证培训;四是作为企业展示中心,实现解决方案与产品的展示与体验;五是作为企业海外客户支持中心,实现海外客户售后服务和体验管理。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重大课题,希望和大家共同努力,为实施“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计划作出我们的贡献。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朱婷婷

猜你喜欢

产教全球化校企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