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探究课的教学应植入“耕读”思想

2017-04-14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学225527王建宏于正华钱忠诚王昭民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思想实验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学(225527) 王建宏● 于正华● 钱忠诚● 王昭民●



实验探究课的教学应植入“耕读”思想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学(225527)
王建宏● 于正华● 钱忠诚● 王昭民●

实验探究课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学中不仅实验设计不确定,而且实验中的操作步骤也存在不少变数,是教学实施中“难啃的骨头”.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积极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将“耕读”的思想植入各类课堂.同样,将“耕读”思想植入实验探究课的教学很有必要,可以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探究课;“耕读”思想;校园文化

江苏省目前使用的教科版教材把原来人教版教材的不少实验验证改编为实验探究,因为实验验证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而实验探究课是指在不知实验结论的前提下, 先提出某种假说,再通过做实验来求证假设是否正确的一种实验课.实验验证是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分离,与背景无关,注重探究的结果(事实,概念,理论),而不是探究的过程;实验探究是模仿当年科学家发现这些定律,重走“长征路”,在探究中复习旧知、提高认识.实验探究课的设计要求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并且具有起步低、坡度小的特点,同时实验探究的过程也符合最基本的认识规律近期,有幸听了一节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公开课.课上,要求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授课教师请两位平时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根据讲台上的实验仪器自由发挥进行实验,结果学生不知所措.接着,教师考虑时间紧迫就直接指导学生从如下五点入手:(1)如何构建三个共点力?(2)如何建立平衡状态?(3)实验时,弹簧有哪些注意点?(4)如何记载平衡状态下的力的三要素?(5)如何处理实验数据(暗示:如何化三力问题为二力问题)?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顺利的完成了实验.

看到这一幕,我想起我校的耕读校园文化.两年前,我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普教重点资助课题(42)“耕读:普通高中教学文化建构研究”,在建设“耕读”校园文化的同时打造了具有生命活力的绿色课堂,组织骨干教师团队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各类践行“耕读”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实验探究课而言,实验探究课所讲授的内容对教师和学生都存在未知的因素,在实验探究课的教学中植入“耕读”思想很有必要,“耕读”思想践行“行动是生活的最高境界”的理念,让教与学工作回归“实践求知、知行合一”的本源,建立健全“亦师亦友、平等尊重,互学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生态文化关系,让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教育成功.

就本节实验探究课,结合耕读思想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供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这位教师开始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结果浪费几分钟没有得到预期的目标.这一设计与“耕读”思想有冲突,基于“耕读”理念的普通高中教学文化建构,就是从农人耕作中汲取智慧,创设有利于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文明,实现教师乐教会教善教、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教学相长的教育理想境界.农耕文化是人类摆脱纯粹依赖自然,走向以自己的意愿生活的起点,其内涵是应时、取宜、守则、和谐.我们的祖先强调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做到“顺天时,量地利,用力少而成功多”.这位老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应该考虑学生前期已具备的知识、能力,应该把握实验探究课放手的度,既要满足课标的要求,又要让学生兴味盎然的参与探究.

其次,这位教师又采取了想把一切都包办的举动,这一举动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也与“耕读”思想要想更好的走入教学文化的期望背道而驰.因为,“耕读教学文化”需要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形成感染力强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或触景生情,引起对课程学习的欲望和情感体验,带着情感感知具体情境,领悟教学内容,甚至萌发相应的道德约束.因而,本节课教师应该适当的放手,在他们需要时适当的点拨.这样,能够让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体验,即使经历弯路,经历错误,也是正常的,长此以往的话,学生能学会探究,能自己真正走上独立探究之路.

最后,实验探究课是新课改形势下出现的一个课程栏目,实验探究课的教学不像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等课型有机械的教学模式.实验探究课的设计虽然可以围绕主要问题,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级分解成梯度问题,可以将若干问题按学习方式以及能力要求分段设计,但是教学目标制定只能相对简单,问题的设计也不能显得十分精炼,有时甚至于简单而思维度不高的问题需要过于频繁,只有在多种自主感知情况下多次互动生成的,最终才能完成拓展应用.一节探究实验课必然是教师适时指点迷津,学生思维高效参与、自主建构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体,让课堂灵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校本化特色的精品课程,才能让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融合更多的教育智慧,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享受到更适合的教育资源,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育领域,“耕读”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积累知识经验,并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对实践经验进行修正、完善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行为过程.“耕”与“读”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因此“耕读”既包含在实践中学习的意思,且实践在前,学习在后,与行知教育思想吻合;也指教学所采用的是“农业”方式,而非“工业”方式.即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实际上启示我们因材施教、尊重个性,这一点,与农民耕种相似.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周建华.电容的探究式教学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4,(1):1.

[3]俞晓明,韩爱明,何捷. 例谈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J].物理教学探讨,2014,05:11-13.

G

B

1008-0333(2017)10-0082-01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普教重点资助课题(42)“耕读:普通高中教学文化建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探究思想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