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发力,放大问题情境

2017-04-14成燕

关键词:教研经验绘本

成燕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幼儿去质疑问难。布鲁纳的问题教学法(又称发现法)主张创设问题情境,他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问题情境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一、分析教材,把握问题情境

分析教材是实现活动设计的第一步。分析教材的主要目的,一是确定教学的范围与深度,这与“教什么”有关。二是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质,研究其适当的呈现方式,为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奠定基础,这与“如何教”“如何学”有关。

在《小象消防员》这本绘本中,通过仔细研读,不难发现,整个绘本围绕“小象波波找工作”这一事件展开,“什么样的工作最最适合小象”就是本次活动的中心脉络,也是本次教学的问题情境。以怎样的方式展现问题情境,怎样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特征放大问题情境?在三次教研活动中,不同的教师提出问题情境的方式存在着差异。

二、第一次教研活动:以生活经验为核心的问题情境

1.引出职业。问题情境的提出需要借助于一个开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活动的导入。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以生活经验为核心提出问题情境,体现在导入环节的谈话活动中。“引出职业”,以教师这个职业作为活动的入手点,让幼儿思维的大门由此打开。大班幼儿对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特别是幼儿园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教师这个职业,对幼儿来说非常熟悉,所以,这是一个能快速达成共识的问题。

2.说说职业。对于个体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表述的问题,让幼儿先想一想自己父母的工作,再说一说。有的幼儿能直接说出父母的职业,也有的幼儿能说出父母职业的显著特征,但是不能确切明了地说出具体的职业,这时他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就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在讲述和倾听的过程中,幼儿对职业有了扩展的认识。

3.引起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职业?”这是一个渐进的问题,从幼儿的反应中,我们能感受到个体对职业的关注点以及对职业认识的丰富和深刻。随后教师小结,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又预示着下个环节的开始。

我们能看到,在结合画面,引出问题情境之前,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并不把幼儿看作年幼无知不成熟的人而控制他或操纵他,而是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完整的人格面对幼儿,真诚地与幼儿交流互动,并把幼儿看作是完整的人。但是,在之后,教师却没有就“小象波波适合什么工作”展开讨论,而是直接让幼儿了解绘本故事的进程,幼儿失去了运用已有的经验去大胆猜测和想象的机会。

三、第二次教研活动:以“游戏”为核心的问题情境

1.丰富环境。教师从职业(工作)入手引出问题情境,先了解一些具体的职业,共同讨论职业所包含的特征,并达成共识。但和第一位教师所不同的是,她创设了一个森林招聘会的现场情景,并以“给小动物找工作”这一游戏作为活动的开场部分,让幼儿置身于具有童话色彩的解决问题的情景中。

2.拓宽思维。从老师的这一设计和现场小朋友的反应来看,教师对学情做了一定的分析,表现在:第一,不是以简单的谈话作为活动的开始部分,而是紧紧抓住大班幼儿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一开始就为幼儿提供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让幼儿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第二,以游戏的方式调动不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让幼儿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拓宽既有的思维,“你觉得它适合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在不同的观念对碰中,幼儿的思维获得了挑战。以游戏的方式学习能极大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悦。

幼儿天性渴望学习,但是仅仅通过自身努力,而没有得到成人的帮助,他们并不能学到所需要了解的全部知识。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而以游戏为核心的问题情境,虽然让幼儿觉得很新鲜很好奇,但仔细分析一下,教师所选取的四个职业(清洁工、农夫、邮递员、警察)和四个动物形象(长颈鹿、奶牛、袋鼠、猎豹)的匹配度并不是很高,有些职业甚至可以互相替换,所以把动物贴到相应的职业下面这个环节没有必要在课的开始部分就完成,要允许幼儿有不同的见解并真正地尊重他们的见解,让幼儿畅所欲言。因此,何不把这个答案放到绘本中揭晓呢?

四、第三次教研活动:以游戏精神为核心的问题情境

1.游戏对话。真正的游戏就是一种对话,游戏者之间是一种完全平等、民主的关系,这是游戏者共存于一个游戏的基本条件。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教师更注重和幼儿之间的对话交流。它摒弃了纷繁的教学形式,以“生活中的职业”为线,串联起幼儿的生活和认知经驗,使老师能有更多的精力考虑活动中的师幼对话。

2.焦点聚集。“同时出示四幅图”,巧妙地将焦点聚集在职业和动物特长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上,强调幼儿通过自主观察,分析职业特点和动物特点,建立两者的适配联系,增强了活动的实效性,幼儿能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发散自己的思维。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游戏者在场的。师幼同处在一个场中,在心理和精神上互相融合。

同一个绘本,在教师不同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成就了三次不同的问题情境,我们能感受到不同教育观的碰撞,包括:幼儿是活动主体,因人而异地对幼儿实施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游戏是活动中的主导形式。我们也感受到在不同教师的组织下幼儿所呈现的学习状态,时而积极,时而疑惑,时而沉思。因此,在把握和放大问题情境时,我们要以游戏的精神让教学成为一个生动、真实、开放、有意义的过程,一个教师和幼儿共同建设的过程,一个能让幼儿在生动的想象和充分的表达中享受,而教师则在分享那些天真的经验和由此带来的生命气息中得到陶冶的过程。

猜你喜欢

教研经验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乐淘淘“先进”经验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乐淘淘“先进”经验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