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碎金词韵》编订特点及其研究价值

2017-04-13杜玄图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谢氏诗韵词学

杜玄图

(内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四川 内江 641199)

论《碎金词韵》编订特点及其研究价值

杜玄图

(内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四川 内江 641199)

《碎金词韵》是清代词学研究繁盛的产物,其编纂体例繁杂,内容丰富,是一部在词韵韵部统领之下,融汇了丰富音韵学知识和词学思想的综合性韵书。同时,作为谢元淮《碎金》系列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谢氏“词为诗余”“以(昆)曲歌词”的词学主张。以《碎金词韵》为中心开展课题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对今人模拟宋词格律用韵,以及规范昆剧韵白声类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目前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而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碎金词韵》;编订特点;研究价值

一、《碎金词韵》及其研究概说

《碎金词韵》为清人谢元淮所撰,凡四卷,是一部指导时人填词选韵的词韵专书。作者谢元淮,湖北松滋人,生于1784年,约卒于1867年,大致与《词林正韵》作者戈载(1786-1856)同时。谢氏一生著作颇丰,今有《养默山房诗稿》十卷,《养默山房诗韵》六卷,《碎金词谱》十四卷,《碎金续谱》六卷,《碎金词韵》四卷,《养默山房诗余》(不分卷,收《填词浅说》《海天秋角词》《碎金词》三种)等著作传世。

其中,《填词浅说》和《碎金词谱自序》等词论作品集中反映了谢元淮“古无词韵”“词为诗余”等词学主张。《碎金词谱》和《碎金续谱》是谢氏搜罗前代旧词所得,除考订宫调、详列四声平仄外,首次据昆曲谱以工尺,“以(昆)曲歌词”。这在力求恢复词之韵律特征和音乐体性的清代,无疑是一次开创性的尝试。

《碎金词韵》附刻于《碎金词谱》之后,据《碎金词谱》归纳旧词用韵为十九部,其中平上去十四部:东董韵、江讲韵、支纸韵、鱼语韵、佳蟹韵、真轸韵、寒阮韵、萧篠韵、歌哿韵、麻马韵、庚梗韵、尤有韵、侵寝韵、覃感韵,入声五部:屋沃韵、觉药韵、质陌韵、物月韵、合洽韵。这与沈谦《词韵略》、仲恒《词韵》和戈载《词林正韵》等专书所归纳的词韵部完全相同,都属于清代词韵研究的“十九韵部”系列著作。韵目的使用上,一仍沈谦《词韵略》之旧,使用诗韵韵目,这也是谢氏“词为诗余”主张在词韵研究方面的体现。声类方面,谢元淮参考黄公绍《古今韵会举要》,先以宫、次宫、商、次商、半商徵、角、徵、半徵商、羽,分别标示帮组、非组、精组、知庄章组(不含日母)、日母、见组、端组、来母和喉音四母,是为“九音”。次标清浊,清、浊与诗韵韵目之“阴”“阳”相对应。“九音”“清浊”所反映的声类系统与当时昆曲的韵白声系非常相似,这也是谢氏“以(昆)曲歌词”在词韵声类方面的体现。

除《碎金词韵》外,谢元淮尚辑有《碎金词谱》和《碎金续谱》。这些词谱和《碎金词韵》是配套刊行的,集中反映了谢氏“词宜入乐”的词学观[1]。就清代词学和词韵专书发展史来看,《碎金词韵》是清代词学研究繁盛的产物。就“词韵”“音韵学”而言,《碎金词韵》有其独到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从“词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碎金词韵》是谢元淮“碎金”系列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谢氏“词为诗余”“以(昆)曲歌词”的词学主张。该书编纂体例繁杂,内容丰富,是一部在词韵韵部统领之下,融汇了丰富音韵学知识和词学思想的综合性韵书。

然而,学界迄今尚无针对谢元淮《碎金词韵》的系统研究。仅于刘超《谢元淮词学研究》(2008)和张瑞《清代词韵专书研究》(2009)这两篇论文中略有涉及,所论不详。

刘文主要通过比较《碎金词韵》与《词韵略》《词林正韵》等韵书在韵部划分上的异同,认为“《碎金词韵》采取沈谦的归部法归纳诗韵,又融合了许多曲韵的因素,是一部诗韵和曲韵的混合体。这和《碎金词谱》演唱的实际需求是分不开的,也正是《碎金词韵》不同于《词韵略》的最关键的地方”。[2]35张文认为《碎金词韵》对前代词韵书既有借鉴吸收,又有发展变化。其中融合了其以昆曲唱词的主张,是“一部不能忽视的清代词韵专书”。[3]52

概其要者,刘、张二文认为《碎金词韵》主要体现了谢元淮的词韵观,归纳诗韵而又融合曲韵是其最大特色,这正是为谢氏的词学观服务的。但都未深入探讨《碎金词韵》是如何融合诗韵、曲韵,如何反映谢氏词学观的,且在文本的音系研究方面略显不足。

虽然学术界对于《碎金词韵》的研究非常薄弱,但这并不意味着《碎金词韵》本身没有研究价值。反之,我们认为该书在“词学史”“词韵史”和“语音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碎金词韵》编订特点

《碎金词韵》作为清代晚出的词韵专书,充分吸收了前贤时人的词韵研究成果。同时,作者谢元淮进一步强调韵律对于词学的重要性。通过对《九宫大成》中词乐谱的发掘和研究,谢氏看到了词重新据谱入乐的可能。辑《碎金词谱》,编《碎金词韵》,并延请曲师,为五百多首唐宋词作都谱上了时曲(昆曲),终于“即使分刌节度不能如宋词之谨严,亦足以谐协竹肉矣”。[4]因此,相比于其它词韵专书,《碎金词韵》多了一些时曲的成分。

为了合理地融入这些时曲成分,《碎金词韵》的编排可谓兼采诸家,内容丰富、体例杂糅:

1.韵部划分。谢氏充分肯定沈谦《词韵》所分十九部,故其韵部划分完全遵照沈氏十九部。其中舒声十四部,入声五部。

2.“灰”“元”等韵割半分用。参考《洪武正韵》,遵从沈谦《词韵》分法。谢元淮主张平声十灰、十三元,上声十贿、十三阮,去声九泰、十卦、十一队、十四愿等韵当分立二部。谢氏此举实与其“以(昆)曲歌词”的主张有关。

在谢元淮看来,沈氏分法与《洪武正韵》相同,该分法既合时音,又与昆曲音接近(明魏良辅对昆曲的改造,既包括唱腔,也包括昆曲语音,改良之后的昆曲仍以吴音为基础,但同时融合南北声腔,已吸收不少北音成分)。显然,这有利于其“以(昆)曲歌词”的实践。

今人提及《碎金词韵》则言其“归纳诗韵,又融合了许多曲韵的因素,是一部诗韵和曲韵的混合体。”[2]35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但略显片面。所谓“诗韵”因素,是指谢氏“词为诗余”的词韵观,《碎金词韵》中主要表现为使用平水韵目,这其实是时代的产物(清代近二十部词韵专书,近半使用平水韵目)。所谓“曲韵”成分,非曰本意立足于吸纳曲韵,不过是谢氏基于其“以(昆)曲歌词”主张下的综合考量,也是调和“词乐”与词韵的一种尝试。

3.韵目使用。谢元淮认为,既然“词为诗余”,词韵与诗韵便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看来,沈氏词韵很好地反映了二者关系,“合之为词韵,分之仍诗韵也。”[5]词韵应是在诗韵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因此,其韵部和韵目遵用《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每部之下,又按诗韵划分,每一诗韵,又按黄公绍《古今韵会举要》分阴、阳及阴阳通用。如“东董韵”这一词韵韵部下,平声分“东阴”“东阳”“东阴阳通用”“冬阴”“冬阳”和“冬阴阳通用”,上、去亦然。

4.小韵安排。遵从《广韵》,每韵中字,各以声从,声同者为一小韵,小韵首字以反切注音,属字不注。领切之字为小韵目,外加“□”标注以示醒目,小韵目的使用也大致遵从《广韵》。

5.声母标法。参考黄公绍《古今韵会举要》,先以宫、次宫、商、次商、半商徵、角、徵、半徵商、羽,分别标示帮组、非组、精组、知庄章组(不含日母)、日母、见组、端组、来母、喉音四母。次标清浊,清、浊与诗韵韵目之阴、阳相对应。

6.入派三声。中古入声字作平、上、去三声,参考周德清《中原音韵》。但碍于周氏分附于本韵之后,不便作词作曲者检索,改作集中编排,附于入声五部之后。

7.反切使用。《碎金词韵·论例》中,谢元淮主张改良反切。在照顾时音(如平分阴阳等)的基础上进行反切改良,更有利于发挥汉字的声律特征,避免“声不归押便乖切例”。纵观《碎金词韵》全书,谢氏严格按照“以阴切阴,以阳切阳”的标准使用反切,但只限于平声字。如《广韵》和《古今韵会举要》中有符合此标准的,则多遵用之。至于改“德红”“德中”为“都翁切”这类以零声母作切下字的尝试,谢氏执行得并不理想。

结构上,各领切字的音义注释大致以“反切+九音+清浊+释义”的顺序安排,小韵中属字只释义,不注音。比如“东董韵”平声“东阴”之“东”小韵音义为:“都翁切,徵,清音。春方也。”该小韵下属二字:“涷,夏暴雨;又水名,送韵同。”“蝀,螮蝀,上、去声同。”

三、《碎金词韵》研究价值

我们认为,对《碎金词韵》的系统研究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其学术价值:

(一)系统地明确谢元淮的词学主张及其在词学史上的地位

通过探究《碎金词韵》对“合乐可歌”“以(昆)曲歌词”主张的具体实践,结合对《碎金词谱》《填词浅说》的研究,可明晰其词谱和词韵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历时的前后对比,探讨谢元淮词学观的来龙去脉,以及在清代词学史上的地位。

一方面,《碎金词韵》产生于清代“词谱”“词韵”“词乐”诸学兴盛的时代,但诸学成果并未真正有机结合于“尊体”思潮下的词学复兴实践。谢元淮凭借自身词学和音律的素养,兼采诸家之长,编订“碎金”系列词学专著,首次将“词谱”“词韵”“词乐”成果融为一炉,以昆曲歌词,开创了词学研究新局面,在词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实践意义。

另一方面,《碎金词韵》作为谢元淮“碎金”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谢氏“词为诗余”“以(昆)曲歌词”的词学主张,但《碎金词韵》文本具体是如何体现谢氏词学主张的,这是我们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

(二)明确《碎金词韵》在词韵史上的地位

作为清代最晚出的词韵专书,《碎金词韵》对前代词韵有继承也有发展。

谢元淮首先对词韵的源流作了梳理,认为词是诗余,“古无词韵”。在填词盛行的宋代并没有统一的词韵标准,因此填词应按诗韵。根据谢氏的考证,所谓宋代的《词林韵释》,与周德清《中原音韵》并没有太大区别,实并非词韵,而是曲韵,其产生年代当不早于明代。

基于此,谢氏在内容和体例上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比如韵部划分上,参照沈谦《词韵略》、仲恒《词韵》及戈载《词林正韵》等韵书的韵部安排,以“碎金”二谱所收旧词为据,分《碎金词韵》为十九韵部。又如对于入声问题的处理,吸收了《词林正韵》的做法,于入声五部之后,再附“入作三声”五部,以便填词者参考选用。

同时,为实现其“合乐可歌”的词学主张,谢氏在词韵编纂体例上又有所发展。比如,为了“能协律和”,谢氏“从黄氏《韵会举要》”,“字分宫商角徵羽五音”,又填词要求下字“四声阴阳不容稍紊”,故“从元燕山卓从之《中原音韵类编》暨明吕坤《韵是》”,“详分阴阳及阴阳通用”,对每个韵字的清浊、阴阳都详加辨别。

许乔林为之作序,赞其为自沈谦《词韵》以来的“第一善本”,表明此书确有不同于其他词韵专书的特点。可见,谢氏《碎金词韵》于清代诸家词韵专书中,是有着其自身特色的,在清代词韵史上,也是具有独特地位的。

但是,独具特色的《碎金词韵》问世后,除了受到部分学者的赞誉和推崇外,并未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运用。这是为何?该书在清代词韵研究史上到底具有怎样的地位,对今人模拟宋词格律用韵有多大借鉴意义,值得我们研究。

(三)探讨《碎金词韵》在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作为一部词韵专书,《碎金词韵》的主要功能是指导词作欣赏和词的创作。但从语音史研究角度来看,书中还有很多反映方音及时曲音的信息。

合乐可歌,是谢元淮词学思想的核心。为了实现这一主张,谢氏在其《碎金词谱》中“照本词字句,每一字左注四声,右填工尺”,又“广征曲师,将历代名词,尽被弦管”。这一实践反映到《碎金词韵》中,则是大量时曲成分的阑入。主要集中在阴阳清浊不合于系统音,阴阳通用(来日二母)不合于《广韵》《中原音韵》,五音(或九音)所反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合于《广韵》《中原音韵》等声类方面。

通过对“九音”“清浊”的归纳,我们可以得出《碎金词韵》的声类系统。将该声类系统与《古今韵会举要》比较,我们发现二书声类系统框架完全一致,同时又与今天的昆剧韵白声类系统非常相似。结合谢元淮“以(昆)曲歌词”的词学主张,及昆曲改良的历史,我们认为《碎金词韵》声类反映的是与清中晚期曲音声类系统相似的《古今韵会举要》声类系统,这对于今人研究昆剧改良史、韵白音变史以及规范昆剧韵白声类有一定参考价值。

此外,《碎金词韵》中还存在诸多“例外音”现象,往往能在现代汉语方音中找到相同或相似成分。比如“来”[l]、“日”[]二母读音相混,[f]、[]读音混同等现象。这是我们今天语音史研究和方音研究的宝贵财富,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碎金词韵》是为规范词作和唱曲服务的,虽韵部方面反映的主要是旧词的词韵系统音,但谢氏为配合其入乐的词学主张,声类方面尽用曲音。不同层面的音系中,富含着丰富的时曲音和方音信息。这是谢氏独特词学观的具体表现,更是方音和时曲音研究中的财富,这些财富值得我们去着力挖掘。

四、结语

《碎金词韵》作为谢元淮“碎金”系列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谢氏“词为诗余”“以(昆)曲歌词”的词学主张,是清代词学研究繁盛的产物。它首次将“词乐”成分融入“词韵”中,以昆曲歌词,开创了清代词学研究新局面,在词学史上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其编纂体例繁杂,内容丰富,是一部在词韵韵部统领之下,融汇了丰富音韵学知识和词学思想的综合性韵书。在内容和体例上对前人研究成果既有承袭又有发展,在清代诸家词韵专书中,是有着其自身特色的,在清代词韵史上,也是具有独特地位的。以《碎金词韵》为中心开展课题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对今人模拟宋词格律用韵、规范昆剧韵白声类以及方音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目前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尚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1]郑祖襄. 一部不能忽视的古代乐谱集《碎金词谱》[J]. 中国音乐,1995(1):12-14.

[2]刘超. 谢元淮词学研究[D]. 保定:河北大学,2008.

[3]张瑞. 清代词韵专书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学,2009.

[4]谢元淮. 碎金词谱(卷首)[M]. 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5]谢元淮. 碎金词韵(卷首)[M]. 道光二十八年附刻本.

The Compi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alue of Research on Sui Jin Ci Yun

DU Xuan-tu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Neijiang Normal College, Neijiang, 641199, China)

Sui Jin Ci Yun is the product of the thriving study on Ci in Qing dynasty.It has complex stylistic rules and enriched content.It’s a rhyming dictionary of Ci with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rhyme in the framework of Ci rhyme.A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e Yuanhuai’s series of Sui Jin works,Sui Jin Ci Yun has mixed up with Xie Yuanhuai’s academic ideas on Ci.Take this as the center to carry out research, not only has the important theory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value.But the academic study of this book is still relatively weak, so there is a big research space.

Sui Jin Ci Yun; compilation characteristics;value of research

I207.23

A

2095-7408(2017)01-0088-04

2016-12-07

四川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SC16H004);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6SA0077);内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15JC03)

杜玄图(1987- ),男,四川西充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音韵训诂和文献学研究。

猜你喜欢

谢氏诗韵词学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分春馆的词学传承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谢氏南征记》
菊花诗韵
《东山再起》
谢氏宗亲对珠玑巷情有独钟
骑途雨纷纷,古城诗韵韵
2016年山东词学理论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高门与孤寒:南朝谢氏族人的升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