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词贴切

2017-04-13颜伟斌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炼字传神用词

颜伟斌

【技法梳理】

“用词贴切”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写作中准确选用优美精妙的、新鲜传神的、深刻透彻的词汇,使读者的眼睛为之一亮,从而赢得阅卷者的青睐。那么,如何让作文的语言达到字字珠玑、笔下生花的效果呢?以下介绍几种贴切使用词语、提升作文文采的方法。

一、推敲炼字法

要做到有文采,就需要文章用字用词有“一字传神”的效果,而要收到这样的效果,就需仔细推敲、精心炼字。推敲就是在写作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所要使用的词语。炼字是以切情、切境、切题为前提,对词语进行反复锤炼、修改,以达到声色优美、简洁精练、形象鲜明、增加情趣等目的的过程。经过推敲炼字筛选出的切合具体语境的“唯一”的词语,往往会产生一字千钧、一字传神的奇妙力量,收到使全句增色、全文生辉的艺术效果。如巴金在《灯》中写道:“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用“颤抖”而不用“闪动”,是因为“闪动”只是客观描写,“颤抖”则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作者“担心灯会灭”的心情相吻合。

二、巧用熟语法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精选一些熟语来使文章语言简洁贴切,收到以少胜多的表达效果。它可以是成语、俗语、谚语,也可以是一些有生命力的流行语、新生词语等。特别是成语,它形式简洁,含义丰富,若能准确运用成语,必能获得言简义丰的表达效果。一些谚语、民谣、广告词清新生动,内蕴深刻,富有哲理,引入文中,值得玩味。如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以及其他形式的熟语,会使文章语言形成贴切和谐之美。

三、移用术语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常用于形容、描绘某类事物的专用术语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移用到别的另一类事物上来,以产生别具一格、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如有位学生这么写自己的班主任:“新班头个子尚争气,没有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丢脸,身材也符合咱中国国情——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有点少年老成,大概是脑袋太过聪明的缘故吧,顶上‘草木稀疏,更显其老气横秋。幸亏他的发型是‘地方支持中央型,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倒也没有给人以萧瑟之感……”该学生巧妙地借用专有、专用的术语嵌入自己的文章中,不但拓宽了作文语言的表述领域,更增强了作文语言的表现力,让人读起来倍感清新诙谐、风趣幽默,引发读者会心的微笑。

四、文白相间法

中学生适当汲取古诗文中有生命力的词语用于写作中,可使文章语句显得精练简洁,还可以避免词语单调,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和美感,更有了“文白融合”的古典韵味。比如舒婷的《小河殇》里有这么一段文字:“很多年以后我回到河边。老房东烧的是蜂窝煤,村民都到新掘的井挑水吃,河已不复当年‘眼似秋波横,眉如青山黛了。枯瘦如斯,污秽如斯,像负伤的动物苟延残喘……”如此借鉴并化用古诗文来写作,不但丰富了作品的韵味,且能引發读者去想象。读这样的文章,会在似曾相识之感的伴随下,领略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当然,选用文言词语要注意贴切和谐,不要弄得不明不白,不伦不类。

猜你喜欢

炼字传神用词
感怀
相似的内容,灵动的表达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真实、大众化
追问文本,捕捉文字背后的声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一字一词总关情
顾恺之艺术成就浅议
传神的原文,传神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