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4-13张喜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张喜文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探究式学习也是师生双方建立新的关系,对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能力进行改变的一种学习过程,以提升学生能力和情感体验为主要目的,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无法取代的效果。探究式学习也是新课程中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目前小学探究式教学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我们需要对其引起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式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219-02

小学探究式教学需要以教师作为引导主线,将问题作为核心,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数学逻辑和创造力进行培养,提供开放式教学环境。发达国家中,基础教育使用探究式教学已经比较成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单纯地是一个倾听者,更多的是以课堂主宰者身份来参与,对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使用自己能够利用的资源来进行创造和探索,教师在问题当中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会有更高层面的东西被挖掘,打破了学科的抽象,形成了开放的教学环境,知识的获取渠道也得到了扩充。这些都提醒我们这些小学教育工作者,未来的小学教育必然是探究式教学模式,将课堂归还学生,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提倡合作互助,深入挖掘全体、协作、开放和创新的探究式学习平台。

1 探究性学习内涵和特点

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领域以及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创建类似学术研究的情景,让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进行实验和调查,处理加工信息,等一系列活动,从中获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养成。

1.1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1)探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学习需要选择课题,然后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然后获得成果,这些都需要学生的参与,亲自完成,因此自主性比较强。

(2)探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对自身生活和社会相关的事物进行实践,能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探究性学习具有过程性。探究性学习确定课题后,在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学习能力,从中获得感悟,获得知识。

(4)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型。学生学习的内容除了数学学科之外,还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融会贯通,学科交叉,可以侧重于实践也可以侧重于公式法则,即便是确立了同一主题,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目标来进行切入,进行研究分析,在获得结果表达的过程中存在比较大的灵活性,学生以及老师个性的发挥空间比较大,学习的内容开放性比较强。

探究性学习中,除了需要教师的指导之外,学生的参与也至关重要,学生以个体进行独立研究,或者以小组进行探讨分析,能够进行文字表达或口头表达,学习的方式开放性也比较强。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探究活动中的体验,凸显个性创造,不同学生使用的方法不同,产生的体验和结果也不同,所以评价标准也需要有开放性。

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以追求知识结果为唯一的目标;教学方法机械呆板,即使知识的传授,学生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这些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相当普遍。除此之外,我们提出使用探究性学习,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能够了解到自己是知识的发掘和探索者。

2.1 “探究性学习”在數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数学可以使学生有依据地猜想和发现。凭借着数学结构链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可以进行类比的猜想;凭借着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进行经验的猜想;凭借着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学生可以进行直觉的猜想。有了这样的猜想,学生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因此,这些资源的开发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前提条件。其次,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成为学生探索可能结论的过程。发现问题到根据依据来猜想,然后对自己的猜想进行研究,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数学能够为学生的发现提供方法和思维策略,让学生获得智慧,得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进行“再创造”。因此,这些资源的开发可以为学生真实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保证。

2.2 “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当中,学生对于偶然遇见的问题以及通过联想类比遇见的问题,能够从中发现规律。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就加深了对知识的产生以及发现的过程了解,他们在遇见事物和问题的时候就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总结归纳其规律。当学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就能够不断去发现和创新。

其次,学生从探究性学习中进行归纳和推理,能够通过经历验证结论。这样学生对探究的态度能够形成,学生对研究的方法也能够更好地掌握,从体验探索中感受到艰辛和发现的喜悦。

探究性学习,既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又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加深刻地掌握,而且学生对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会变得更加强烈,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驱动力,对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学习心态均有养成效果,能够更好地形成数学素养。

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和实施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使用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遵循认知规律,将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自主地学习,通过合作讨论来培养创新和实践精神,具体的操作和策略有以下一些内容。

3.1 创设问题探究情境

探究情景的建设需要在教学时设定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感觉熟悉,可以凭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习惯来进行解决,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以及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心口相通,所想所感能够表达。

3.2 倡导自主探究方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教学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看、听、读、写、做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3.3 合作交流探究活动

以学生个体作为探索基础,在小组以及班级内展示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互相之间能够进行探讨,从而深入了解数学知识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之间能够懂得互帮互助,相互弥补,提升自我表现力,促进人际交往能力。

3.4 实践运用探究拓展

探究知识是希望能够将知识合理地运用,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开发智力的一个手段和方式,它能够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在实际的教学教学中,将习题和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增加学生的数学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对探究性学习的实际效果进行关注,避免学生的无效参与,让探究性学习变成一种形式化的教学。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可以作为数学课堂的核心内容,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始终都贯穿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能够发挥出组织、引导的作用,能够亲身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尽量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更好地去探索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复杂环境下合理的运用探究态度去发现和创造,让自己未来的学习获得基础,能够持续地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万强.小学数学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11(3).

[2] 郝志军.论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2010(9):37-40.

[3] 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1(11):39-42.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