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与评价探析

2017-04-13邵春瑾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邵春瑾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方针指引下,要求应该更加重视课程的整体评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突出综合实践课程的应用目标,使其与其他课程共同构成学校的基本课程。该文主要通过研究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背景、活动的意义及原则,深入探讨综合实践课程核心素养及在实施过程中的课程评价。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核心素养 评价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205-02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持续加快,素质教育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在学习好文化课的同时,要认真学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范围之内搭建属于自己的目标平台。这也是在我国课程改革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课程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加强和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课程产生的历史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提升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它的成功开展是我国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手段。近些年,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它的改革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学习的改革,更是教育教学在体制上的重大进步,将会引领课程体系的深层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一方面传承了基础教育的良好模式,另一方面又显现了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我国的相关教育法律就明确规定,凡是能够适应义务教育阶段要求的基础课程体系,都应该积极实施开展活动课程体系建设,为课程的成功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众多的典型经验,为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因为没有更为全面的课程体系指导,单独依靠地方学校的摸索积累来开展实践活动,就如同大海捞针,可容易造成教学的失败。同时,我们能够看出在活动课程开展的初期,也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困难。因此,在开展改革的初期,就对此次课程的改革做好程序上的安排,合理制定相关的措施和意见安排,加强对活动课程的指导、安排。

2 课程安排的核心指导思想

2.1 把握正确方向

运用正确的方向引领,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定位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通过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制定合理的目标作为课程教学体系的大纲进行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要认真把握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和相关标准,同时安排科学合理的评价工作,通过课堂的正确引导和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能够推动学生更新传统思想,转变学习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2.2 提倡鼓励教育

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就是为了锻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作用,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的活动,在活动中应该本着激励的形式,做到多鼓励学生的优点,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3 运用不同方法教育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教师对具有不同学习习惯和特点的学生进行有差异化的指导学习。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并且取得一定的突破。要更加注重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评价,对于新增加的实践活动课程,应该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合作学习等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理念,并且能够积极地在新课改过程中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在核心问题上得到深度转化。

2.4 多角度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应该得益于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评价机制,采取现代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应该广泛邀请相关的教育专家和一线名师联合对活动的开展进行过程性评价总结,最终得出可行的研究评价标准。

3 实施的过程

3.1 核心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是本著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因材施教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的思想,深化改革,大力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的战略,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批合格人才。同时要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态度,因为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整个体系的关键,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认真根据教学思想的引领,科学组织,精心谋划,积极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发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服务。

3.2 核心目标制定

制定科学合理符合现实教学需要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应该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组成。教学目标要以国家教育方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为依据,结合教学对象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而科学设定,努力体现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3 核心内容

教学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定位和课堂教学目标,突出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时代性等特征,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在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研究。将理论讲解与实践体验结合起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教学步骤

教学的过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要符合教学的思路走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思路和办法的过程中,应该紧紧把握教学的实际,掌握学生学习的思想变化,理清层次变化,同时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特殊化。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方法,掌握重点教学步骤,让学生能够听得懂,听得会。把教师的教学时间与学生能够学会的时间进行科学分配,保证教学质量。

3.5 保证效果

良好的教学效果才是教学的核心因素。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重点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要分析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水平的程度如何,对知识的学习程度明白了多少,这主要体现出学生对知识量的增长、对学习方法的感受、对智力发展和情感的变化;二是要正确看待学生对获得知识的满足情况。这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热情的培养方面。

3.6 教师的要求

要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的综合课程就是要求教师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良好的素质和礼貌的语言,同时能够熟练地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

4 结语

该文就是在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开展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的问题,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加快改革的重要组成,希望通过以上的研究,能够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志,等.普通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南(实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 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徐燕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表现性评价的教育哲学定位与操作实施建议[J].上海教育科研,2013(3):55-56,24.

[4] 万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多样化课型结构及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44-46.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
浅谈提高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开启“四促驱动”模式,构建高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