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实现路径探索

2017-04-13鄂巧稚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经济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探索

鄂巧稚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逐渐与市场经济靠拢,在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大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属性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目前的发展形势上看,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应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經济管理路线,这对于未来更好地发展市场经济,体现公益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首先探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目标并探索解决办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经济管理 措施 探索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

作为我国政府机关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行政单位是为居民提供重要服务的非营利性单位,其所消耗使用的资金全部为政府拨款,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过程中,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尤其是在社会服务方面,为激烈市场竞争中更好地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财政补助效益差

当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经费是按照相关的人数来供给的,这样的拨款形式不利于约束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面对目前社会就业情况的严峻化,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安置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无视社会的服务需求,将大量的人员安置于行政事业单位内,因而造成活动经费的不科学增长,由此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然而实际上,真正的财政补助却未能运用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方面,再加上人员的不断增加,甚至超过实际的服务需求,从而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效率低下且资源被严重浪费的后果。

1.2 财政负担过重

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制度的编制上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法制上的束缚,形成了敞开式的规划状况,不具科学、合理性;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减少了在行政上的编制,却开始转化为事业上的编制,从而使得政府像往常一样继续拨款,加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靠财政吃饭的困难局面;另外,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还通过利用部分的行政管理权力,进行非行政的编制,且照常享受工资及福利待遇,再加上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事务进行直接的掌控,组织一些事业活动来服务自己,在职责的划分上如此不明确,使得事业政务运转不流畅,以至于导致财政的补助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

1.3 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一直都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来管理、操作,由于其中涉及到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的管理,因而行政事业单位通常都被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为附属机构;另外,对于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不存在效益的扩大目的和相互间的合并与转移问题,因此造成规模上不够强大,从而成为阻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第一,在财政布局上较为分散,使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到有效的统一,使得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第二,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总是在教育的建设、专业的设置等方面上做重复的投资,均以各自的财政分割为主,忽略了彼此间的协调合作;第三,对于本单位的发展方向及目标不确定,具有盲目性,以至于造成国家财政上的沉重负担。

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应实现的目标

2.1 筹资经济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满足其公益性,在发展中经济资源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筹资渠道发生了十分重要的变化,并形成多元化与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中行政事业范围的资金来源并不再局限与政府的拨款,还可以接受社会部门的捐助以及科研成果的收入等。另外,还可以向世界银行进行贷款。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因为资金来源不同,并且所使用的时间长短不同,资金的风险程度不同,所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筹资经济管理目标比较差。

2.2 投资经济管理

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投资活动主要是指单位对资金的投放以及使用,包括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购进、长期股权投资等。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设规模得到扩大,且对外投资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诸多科研单位,对外投资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投资风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新时期积极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成本成为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所在。

2.3 成本经济管理

当前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序发展中,经济管理活动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不再局限于资金的预算以及收支管理上。当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采取以绩效为主的经济管理模式,往往需要按照最大化的目标实施成本管理。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核算体系,尤其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逐渐深化的发展进程中,成本核算体系需不断完善才能真正满足成本管理的经济目标。

3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解决措施

3.1 需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目标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经济目标的目的是帮助单位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明确化。比如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可以依据部门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这种情况不仅可以将考核的作用以及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出员工的潜力。

3.2 需实施全面的内部经济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每一项经济活动都需要依靠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并且只有经过规章制度的完善才能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比如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活动中,需要严格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且要将物品的采购、服务项目等积极纳入到预算管理之中。此外,采购单位不能徇私舞弊,要实施公开招标的形式,对于参与招标的供应商需要具备经营规模,要保证利用合法供应商。

3.3 实现对经费开支的控制

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得到深化发展,与此同时,积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内容。除此之外,在新时期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的控制以及支出可以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目标,并且还可以实现三公经费的透明性。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的用车标准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且优秀人才出国进修也需要进行限制,避免出现随意出国观光的现象,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招待费用的控制,要将勤俭节约的理念融入其中,实现对经费开支的有效控制。

3.4 实现资产、预算以及财务的有序结合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提供资金支持,并且还可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序发展与进步。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预算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新形势下只有将资产、预算以及财务管理进行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对财务内部环境进行控制,才能真正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序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下才能更好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进行革新,在遵循了以往积累的经验后,应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指引下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让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得到进步和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成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与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1):40-41.

[2] 周国超.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与实现路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5):273.

[3] 徐祖耀.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路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14):137,139.

[4] 张红珍.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问题的梳理及完善路径探讨[J].山西农经,2014(5):90-91.

猜你喜欢

经济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