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017-04-13陶倩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后勤高校信息化

陶倩

摘 要:高校在网络环境下发展迅速,其中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后勤管理工作,也与时俱进地开始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然而,我国各高校在后勤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不注重统一规划、缺乏技术支持、系统功能不够全面等问题,该文从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等方面作了探讨。希望能够为高校的后勤信息网络建设带来一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 后勤 管理 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07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后勤管理也在不断地改变。这对高校后勤管理的服务质量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后勤部门必须以提升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为宗旨,真正实现从传统的服务保障型向服务多样型转变。高校后勤管理的流程和业务内容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来实现。这极大地方便了后勤管理,提升了后勤管理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

1 后勤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1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保障措施的重要部分,各高校也纷纷提出了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后勤部门要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后勤服务信息化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建设将使后勤管理更加细致

作为现代管理手段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建设应用在高校后勤工作不仅仅是一种突破,更多的是精简了后勤办事机构与流程,让实际工作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环节,使后勤管理工作的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与精细。

1.3 大大提升了后勤管理的办事效率

在传统的后勤管理中,人工传递需要领导审批的相关文件,但是如果遇到领导临时不在或者出差的情况,相关文件就要被搁置,等到领导回来在进行审批,但是遇到紧急的事件就会导致工作的延误,造成损失。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公文通过网络传递代替了传统的人工传递,依赖网络实现最终的文件审批,提升了文件传递的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后勤管理的服务能力。

1.4 进一步提升高校后勤服务的综合竞争能力

高校后勤服务之所以能够实现高效和健康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不但体现了高校的人文服务,更体现了高校的综合竞争力。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后勤发展不断追求着高效率、高服务,更在后期提出了不记名可评价系统,通过对后勤服务做出评价,充分听取意见,营造一个健康人性化的网络环境,构建一个高服务水平的后勤保障体系。同时,随着网络环境的进一步优化,高校后勤保障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出现了移动智能终端,例如:APP和微信平台的开放,能够更加方便与学生互动,推进后勤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由于后勤的工作与师生员工的生活密切相关,高校后勤部门要及时更新后勤网络系统,使之更加方便地促进师生交流,增强后勤部门的服务功能。

2 高校在后勤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信息化硬件设备未得到充分利用

高校在后勤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校方投入了很多資金进行后期的建设和维护,同时购买了大量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施,但是由于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深刻,这些基础设施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用方法不能得到推广,不能达到服务于师生的目的。

2.2 软件开发和日常使用的脱节

高校的后勤部门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相关的管理系统和软件都是从外面购买,未能深层次的研究网络信息化的使用方法,造成了人才缺乏,软件使用的随意性,要想真正达到信息化的目的,必须明确后勤管理标准,并且熟悉业务流程,后勤的管理者大多在使用系统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学习和培训,也没有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而后勤的工作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文化水平有限,所以,最终导致软件开发的弊端和人员使用不当等问题。

2.3 人才匮乏,“人”的问题突出

高校后勤队伍整体上文化水平较低,缺少能够承担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学校对后勤引进人才在政策上支持不够,普通的工作人员对信息接收的能力较弱,仍然倾向于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对于信息化工作手段的革新缺少主动性,甚至有一定抵触情绪。

2.4 技术支持缺乏,系统功能不全面

高校后勤现在使用的信息系统管理技术,很多情况是属于临时抱佛脚,根据管理的需要,临时组织人员进行操作,这样做的弊端就是不能将系统的整体联系起来,只是对单一的某个部分进行操作,缺少宏观上的把控,其使用范围也有限,只能在单一的某个部门或者某个高校来进行使用推广,一旦遇到新的管理需要,就可能达不到管理的要求,其次,在技术的研发上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专业人员不足,缺少专业支撑,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再次,软件开发商对于后勤管理软件的研发也是针对普遍的高校,并没有深入到校园中进行调研,并不能完全了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日常,更加不能把这些问题用于软件研发来解决实际的困难,因此不能开发出针对性的后勤管理软件,系统也尚不成熟,缺乏全面性和合理性。

3 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3.1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规范制度

高校的后勤信息化管理相对于其他部门比较复杂,需要将后勤的业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避免建设上的重复建设、无序建设甚至是无效建设,必须符合后勤行业规范及其信息技术标准,便于充分发挥后勤信息系统在管理、服务上的效益和便利。高校后勤信息化行业协会要在后勤行业规范及其信息技术标准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3.2 依靠政府的力量,加大对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高校后勤建设所需资金是一个较为巨大的数目,但现阶段由于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支撑有限,所以,导致了在进行经费使用的时候,高校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满足后勤信息化建设,而对后勤信息化预算的压缩成了最没有办法的办法。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后勤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实际需要,即使上了信息化建设的系统,也往往会因为后期的软件维护及硬件更新等缺乏资金支撑,最终无法满足正常的后勤信息化建设需求。所以,政府如果能够对高校的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撑,那么很多难题将会迎刃而解。

3.3 引进后勤业务管理系统,规范日常工作

此阶段需按照两个基本原则逐步建设:(1)先急后缓。优先引进各部门具有共性需求,且日常管理较为急需的系统,例如:资产、人事、办公、采购等系统,待条件成熟,再逐步引入其他业务系统;(2)先易后难。在引进各部门业务管理系统时,考虑在整个后勤集团中选择条件最成熟,最易规范管理流程,见效最快的部门先行实施,例如:维修中心、公寓管理中心、餐饮中心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重点论述了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指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高校的后勤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要认识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还要将信息技术与之相结合。不断改进相关的技术,对工作人员及时地进行培训。相信通过文章的论述,给相关管理部门一定借鉴,搭建一个信息化现代化的高校后勤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铁.论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74-75.

[2] 李植灵.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提升策略分析[J].吉林教育,2016(34):6-7.

[3] 赵伟.网络环境下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6(32):328.

[4] 龚启学.高校后勤服务的信息化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2):239-240.

[5] 孙熙庆,孙熙安.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6(6):56-59,62.

猜你喜欢

后勤高校信息化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