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LC技术基础上自动化控制系统配置及组态

2017-04-13徐廉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系统配置PLC技术

徐廉

摘 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国内自动化控制水平也随之提高,更多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出现与应用可以使机械维修与养护工作的实际效率不断提升,而且人员与资源浪费问题也得到了缓解。将PLC技术应用在可编程控制系统当中,使系统特性更稳定且功能不断完善。基于此,文章將PLC技术作为研究重点,阐述了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相关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PLC技术 自动化控制系统 配置 组态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004-02

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科学发展领域,人们更重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同样也提高了系统的要求。对于自动化控制系统而言,执行端与控制端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计算机充分发挥自身的功用。而控制端与外界端口可以同时控制系统,执行端主要是在光通信连接的作用下运行。将PLC技术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通过配置与组态两方面的创新与完善,能够进一步强化系统自身的运行效果。

1 PLC技术概述

所谓的PLC技术,具体指的就是有机结合控制技术和继电器技术,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与开发,属于一种可编程控制技术。在PLC技术当中,基本的组成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类似,具体有存储设备、电源以及处理器和接口等[1]。另外,编程设备和软件也是PLC技术的重要组成。通过编程设备,可以对程序进行合理的编辑与调试,对PLC参数状态展开实时监控。而编程软件则可以帮助用户在对计算机运用的同时,实现联机模式共享编程亦或是系统仿真。

其中,中央处理器CPU负责监控PLC技术的工作过程,而具体的流程内容是:将电源接通,由PLC实现初始化,随后需要处理PLC内部全部部件以实现清零,通过Resert键将全部定时器复位。另外,应用PLC技术可以定期自动诊断,而被诊断的部件主要包括程序、电源与电路等。在完成PLC自动诊断后,就可以进入扫描阶段,进而同其他的设备进行信息相互交换,而且可以仔细地查看和外界设备连接的状况,为扫描阶段的信息交互提供保障。基于此,将用户程序启动,在扫描的作用下按照具体顺序执行指令,及时保存执行的结果。在完成处理PLC输入与输出信息内容后,需要把最终的执行结果保存至映像区域内,将其传送至外部被控设备当中。其中,在PLC循环扫描的时候,应循环完成上述工作流程,直至机器停止[2]。

2 基于PLC技术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配置解构

2.1 配置的基本原则

在配置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过程中,应用PLC技术的基本原则需要由粗到细,即在完成某种配置操作以后,进行重复性配置,实现全面更新与完善。其中,最主要的配置原则就是可继承与发展、经济可行性与完整性。对产品与机型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类比方法确定,随后秉承可继承与发展原则对产品进行选择。而在对模数进行计算的时候,则应当运用完整性原则,对备份设置进行充分考虑,进而增强系统可靠程度[3]。对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而言,经费的投入力度较大,所以,必须要在配置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坚持经济可行性的基本原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开展实物测试,对配置方案进行修正与处理。

2.2 配置的具体方法

第一,模块数。在配置好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输入点与输出点的基础上,就可以配置系统模块数。其中,必须要对系统模块进行确定,随后根据输入点来明确交流电与直流电。与此同时,需要对电压信号间的隔离条件予以严格查看,根据输出点来选择输出的模式。当模块数确定后,要正确选择槽位,且机架数应符合模块数。

第二,通讯网络。对PLC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讯网络配置的过程中,包括诸多控制装置,在网络通信功能的作用下实现介质的相互连接,以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使得设备、管理层以及PLC间的信息更好地传输。

第三,输入点和输出点。应用PLC技术,在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输入点进行配置的时候,需要将以下公式作为依据,即:[4]。在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输出点进行配置的时候,将以下公式作为依据,即:。

2.3 配置公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具体方式

在对公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应当对控制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其中,安装点相对分散,基于经济可行性的原则,在配置公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时候,最好各选择两个远程终端柜与操作平台。应将一个远程终端柜安装于液压站中,检测并处理设备。而剩余的远程终端柜则应当在切割站安装,以保证可以处理设备。在DNB模块的作用之下,可以确保PLC编辑器更好地读取数值,积极开展反馈工作。

猜你喜欢

自动化控制系统配置PLC技术
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