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处理摄影构图中的几个要素

2017-04-13曾燕华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主题思想构图摄影

曾燕华

摘 要:摄影是一门艺术,有人以“艺术无定规”为借口,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摄影构图,其实不然,“入乎规矩之中,出乎规矩之外”,只有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摄影构图规律和技巧,才能熟练的驾驭“摄影语言”。本文就构成画面的各个要素之间如何合理的选择搭配、布局处理,从而将拍摄者要表达的意图充分传达出来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摄影;构图;主题思想

中图分类号:J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9-0263-02

一、构图的原则与要求

构图是一个外来语,英文是COMPOSITION。构图是画面景物的取舍、布局和结构。摄影构图是摄影前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为内容的表现寻找一种最佳的画面形式,就是把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有机地安排在一幅摄影画面中,使其产生一定的艺术形式,通过它把摄影者的意图和观念表达出来,好的构图将会凸显画面的中心,使画面更富故事性,并能反映作者对一事物的认识和感情。

(一)构图的原则

1.突出主体,揭示主题思想;突出主题是摄影构图的主要目的。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有一个主题或者是趣味中心。构图是为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创造结构形式的过程,要想出色地“构图”,必须深刻地“构思”。那么如何让这个趣味中心更吸引人呢?我们可以把主体强调、突出,舍弃一些与趣味中心无关的东西,并适当地安排一些东西来烘托趣味中心,使画面更具吸引力,让观赏者一看就知道这张照片想表现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每幅摄影作品所要传达、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内涵必须是非常明确而集中的,切忌模棱两可、不明不白,而应以鲜明的构图形式反映出凝练的主题和立意。这一切都是通过构图来达到这个目的。

2.从主题思想出发,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相互照应、轮廓清晰、条理和层次井然有序。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总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和布局,以使画面完整、严谨,具有一定的章法。

(二)构图要求

摄影构图的要求是:简洁、完整、生动和稳定。简洁就是简明扼要,指画面上主体突出,陪体适当,宾主分明,令人一目了然,这意味着在考虑摄影画面的构成时,要尽可能注意简化。但注意简洁不是简单,而是精化,即对各种事物进行最准确、最迅速的分析、判断和取舍,把画幅中不需要的那些因素排除在构图之外;尽量使被摄主体从周围环境中突出出来。完整是相对完整,是拍摄者表现意图的完整,不是完全也不是完美。例如:把一个人从头到脚拍摄到画面中称为完全,但拍摄常见的人物头部特写、膝盖以上的半身人像都能给人以完整感。生动:拍摄人物时是指抓住最能反映其性格特征、表情、动作的瞬间姿态;拍摄某件事则必须抓住事件发展的高潮并注意其典型性。稳定是指画面的景物要给人以均衡的感觉。总之,尽量使你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鲜明突出,能深深地感染观众。

二、构成画面的几个要素

我们只要仔细分析一幅摄影艺术作品就会发现,摄影画面上的对象,有的是用来表达内容和结构画面的主要对象,是摄影者最感兴趣的,我们称它为主体;有的对象是与画面上的主体构成情节,来说明主体内涵的,我们称它为陪体;有的对象是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用以陪衬、烘托主体的,我们将它分为前景和背景;另外,除了这些实体对象外,还有空白部分,它是联系画面上各个对象之间关系的纽带;还有把各个部分有机组织起来时应注意的法则如均衡、多样统一等。以上这些就是画面结构的基本章法。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它们在画面上的地位和作用及一些常见处理手法。

(一)视觉的趣味点——主体

主体是一幅画面中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它是表达内容的中心;画面结构的中心和画面趣味的中心。画面上其他景物的配置都应该以主体为转移。主体安排在画面的位置,代表摄影者的审美观点和独特的“眼力”。一般来说,主体作为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在画面上是统一在一起的。但是,在一些表现环境气氛为主的画面中,主体作为结构中心的任务更为突出,如盛大的群众场面,景物层次众多的风光画面等,它们以气势和气氛为主,内容上难以分清明显的主次,但要使这样的画面结构不松散,有章法,也要选择一个对象作为结构上的支点,用以呼应全局,提纲挈领,把画面上的景物结成一个整体。在如何安排画面主体的位置上,很少有人将主体安排在正中,因为人是用两眼来观看对象的,正中的位置反而是视觉上最薄弱的地区,而且主体在正中,对全局的呼应容易顾此失彼。所以不是特殊要求,一般应避开正中的位置。

常用的几种安排主体的方法:

1.可以用垂直直线把画面分三等份,是從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演变出来的构图技法,简单说就是把画面的长和阔各分三等分,把主体放在垂直线或接近垂直线的附近,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能让主体瞬间突出。

2.井字构图法或九宫式构图法,把主体放在任意一个交点附近。这是一种在摄影、设计等艺术中经常使用的构图手段。在这种方法中,需要将场景用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分割,这样可以得到4个交叉点。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3.把主体放在画面线条的会聚点上,这种构图方式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主体突出、明确,而且画面容易取得左右平衡的效果。这对于严谨、庄严和富于装饰性的摄影作品尤为有效。

4.把主体放在S线的某点上。这种构图法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主要应用在风光摄影中,特别是在表现蜿蜒的山脉,流水上。

5.把主体放在V型线的最低点,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点,局促沉重的感觉。

(二)与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对象——陪体

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陪体的选择要能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说明事件的特征,也就是要有典型性。画面陪体的安排必须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不能喧宾夺主。陪体留舍的这种分寸感,陪体在画面所占面积的多少,色调的安排、线条的走向、人物的神情动作,都要与主体配合紧密,息息相关,不能游离于主体之外。应做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恰到好处。陪体的处理分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

直接表现是指陪体出现在画面中,在主体周围。它能帮助主体说明内容;能够使画面更具有生气;有的能点明主体的职业特征。

间接表现是指陪体不直接出现在画面上,让别人在欣赏画面时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想象中。这种处理方法富有隐喻的意味,能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创作者在间接处理陪体时,在画面上需要“媒介物”。

(三)突破二维空间限制的标志——前景

位于主体之前,靠镜头最近的景物为画面的前景。前景的形状、线条结构要尽可能优美,与主体紧密联系和呼应,结成一个整体,帮助表达主题思想。

前景可烘托主体;突破画平面二维空间的限制,表现空间感和透视感;能渲染现场气氛,赋予时间特性、季节观念和地方色彩,这样能增加画面的纵向对比和装饰效果,使照片产生深度感。

(四)画面构成的基础——背景

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称之为背景。背景用以交待环境与被摄人物的关系;可交待时代气息,给人以明显的时代感;有的还能体现画面中人物的职业特征。

拍摄时注意简化背景突出主体,要赋予背景一定的意义,使背景对观众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作背景,明显地交代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气氛,以加深观众对主题的理解。

(五)意境与联想的条件——空白

空白虽然不是实体形象,但在画面上同样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沟通画面上各对象之间的联系,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人们常说“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空白留取得当,会使画面生动活泼,空灵俊秀。空白处,常常洋溢着作者的感情,观众的思绪,作品境界也能得到升华。画面的空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实处的延伸,所谓空处不空,正是空白处与实处的互相映衬,才形成不同的联想和情调。画面的空白是由单一色调的背景组成。如:天空、地面、水面、草地、墙壁等。|

突出主体是空白的主要作用与任务;有的空白是产生意境、帮助联想的条件;有的空白有助于感受主体运动。

(六)寻找画面构图的和谐感——均衡

画面均衡是指经过艺术处理的画面构图所具有的那种稳定、完整、和谐的感觉。

均衡一般采用对称式构图;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采用非对称构图是变化中的均衡和心理感觉上的均衡。是利用了人们视觉上的一种心理反映。影调在画面中也要求均衡,深色显得厚重一般在下部,浅淡色显得轻飘一般在上部。

(七)鲜活艺术形象展示——运动

画面的动感是人的运动知觉在画面形象上的反映。摄影中我们要通过自己独特的构图和表现形式,来再现现实生活中的静物、瞬息变化的景物以及运动的人和物,把鲜活的形象展示在摄影照片中。画面运动分画面外部运动、画面内部运动和画面综合运动。

1.画面外部运动是指在摄影中画面内部景物基本不动,而是通过画面外部镜头的运动人为的加强画面的动感效果。如在摄影中,在按动快门的瞬间同时改变相机镜头的焦距,造成画面局部影像清晰,而四周呈放射形线条效果,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另外还可以利用镜头有规律的抖动或使用自动相机的重复曝光功能或利用镜头焦点的变化形成虚实的变化来造成画面动感效果。

2.画面内部运动是指在摄影中照相机机位和镜头不动,依靠画面中人或景物的运动来表现动感。它能客观再现各种运动状态和动势。在摄影构图中我们要掌握画面内部物体运动造成的虚实变化,来表達动感。我们还可以运用夸张手法加强动感,如在摄影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调整被摄对象与地平面的倾斜角度,造成倾斜式构图或用广角镜头变形,来加强动感或得到某种效果。

3.画面综合运动是指不但画面内部物体运动,而且画面外部镜头也同时运动。这种综合运动动势效果极为强烈,拍摄手法也十分灵活,但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选择。一是注意环境的选择,主体前后要有适当的前景和背景,并且色调和影调要与主体有对比,否则动势效果映衬不出来。二是注意光线的选择,一般采用逆光或侧逆光拍摄,一方面主体有鲜明的轮廓线条,另一方面前景和背景由于逆光照射带来的光点变成亮的线条,烘托了主体,使画面有了纵深感,而且有了强烈的虚实对比。

三、结语

总之,摄影构图要从主题思想出发,突出主体,合理选择陪体、前景、背景、空白等画面组成因素,通过对拍摄距离、拍摄方向、拍摄角度的控制,将被摄体有机地安排在一幅画面中,使之产生一定的艺术形式,充分表达拍摄者的意图。

参考文献:

[1]李兴国.摄影构图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主题思想构图摄影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韩国古典假传《书斋夜会录》的文本结构分析和主题思想研究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