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2017-04-13甘康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训练方法

甘康平

内容摘要:《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以《2030年的一天》的课堂实录为例,阐述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做法:1、改变课堂结构,让其为训练服务;2、打破传统新课教学先预习的做法,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条件;3、充分交流后的教师教学,更能拓展学生的思路,锻炼发散思维。

关键词:发散思维 训练 方法

发散思维是思维由某一点向四周散开。它是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此笔者就《2030年的一天》的课堂实录谈谈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上课。

教师谈话:今年是哪一年?是新世纪的第几年?新世纪在继上个世纪的基础上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飞速发展,世界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数字地球、数字文化、数字教学、数字学习……的时代。“数字”已经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我们身在山区的小朋友,对世界的突飞猛进是不容易窥其一斑的,但是我们身在州府的学生也毕竟了解了一些。新世纪、新时代、新观念、新问题……都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想想将来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大家不妨展望一下我们的未来——2030年,设想一下那时的世界,那时的生活,那时的环境,那时的学习……

学生沉思、动笔。老师巡视。

老师放手让学生在未自学的情况下畅想2030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受到老师和书本的约束。学生也才能将思维的角度放开。

十分钟后。

老师:同学们,大家各有不同的展望,请在全班交流。

学生甲:我认为2030年是这样的:马尔康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公路已经贯通阿坝州全境。十三个县之间的往来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可以坐“磁悬浮”列车,也可以坐直升飞机,还可以自己驾驶国产的豪华轿车行驶在全立交、全封闭的高速公路上……人们上班再也不需要进入办公室……

学生乙:2030年,我已经是一个30多岁的人了,我认为那时应该是这样的:我是一个教师,但是已经再也没有现在的学校,老师在家从事教学工作,学生也不需要到学校上课。老师和学生分别坐在自己家里的计算机旁教学和学习,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

学生丙:2030年人们再也不需要像现在一样每天起床就忙吃饭,人们已经生产出了一种高能食物,只有药丸大小,每天人们起床只要吃一颗就可以管一天,人们就可以将做饭和吃饭的时间用于工作……

学生丁:那时的马尔康一片荒凉,再也没有绿色,人们已经不知道绿色为何物,人们只能从电影、照片、绘画等作品中去寻找“绿色”……

学生戊:2030年,人们只能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因为自然环境的破坏,整个地球已经不适合人的生存,人们只能在特殊的环境中苟延残喘……

学生……

老师:你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师为大家的非凡想象而高兴,希望大家以后不断发挥自己善于想象的优势,提高自己的素质。大家刚才的发言,老师归纳了以下,不外乎三个方面:第一,环境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发展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是我们所期望的,但又是我们没办法想象的;第二,生活和环境走向了我们所期望的反面,环境越来越恶化,生活越来越困难;第三,和现在的生活差不多,没多大的变化。那么,课文《2030年的一天》所讲的又是怎样的一个环境呢?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除了从内容上评价,还注重从学生的思维上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多媒体:朗读课文,动画跟随。

学生思考:课文讲的是2030年生活的哪个方面?说明什么?

多媒体结束。

老师:重申问题。

学生甲:课文讲的2030年的一天,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地球的环境急剧恶化,人们在一天里不断经受恶劣环境的煎熬,在地球上已经没有人类的“伙伴”,就连鱼都没有了……

学生乙:2030年暴雨不断,但是那时的暴雨已经变了样,它再也不是滋润万物的及时雨,也不是……那时的雨肌肉遇见它就会烂,树木遇见它就会腐,就连钢铁遇见它……这样的酸雨肆虐着地球……

学生丙:工作环境极端恶劣,在地球上已经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区域,人们就只能到空间站上去学习和研究,就在空间站上也时时遭受“流星“的袭击……

学生……

老师: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分组学习课文。

问题:1、课文是用什么体裁写的?

2、课文写了2030年的一天那些时刻发生的事情?

3、2030年的一天各个时刻“我”遇见了那些情况?

4、造成2030年一天恶劣环境的原因是什么?

5、要确保2030年以后我们不至于遇见这样的恶劣环境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办?

学生分小组汇报:……

思维是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发散是由一点向四周散开。发散思维是指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多向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的认识活动过程。能否进行多向思维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如果没有长期的训练,人们永远不可能有合理的科学的发散思维形式和思维方式,训练发散思维最好的时机是在童年,最好的地点是在课堂,如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呢?如何在语文可堂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呢?《2030年的一天》的教学科学的处理好了语文教学与发散思维训练的关系,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课堂结构为发散思维的训练服务

能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老师的课堂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老师具有发散思维训练的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结构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课例,老师在设计课堂结构的时候敢于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建立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氛围的教学新方式。课例一开始就让学生“畅想”2030年,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的笔把它表现出来,这在传統的语文教学中是没有的,老师大胆的将畅想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由联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阅历、知识展望未来,展望未来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畅想是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想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发散性思维的特点。

二、让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的发言在课例中是自由的,老师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决不用老师的思想和观点束缚学生的思维,老师为了让学生不至于被自己和书本约束头脑,老师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必须先预习的模式,保证学生畅想的自由,保证学生在畅想中必然是自己的思路,是一个自由的发散思维道路。自由的发言,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使思维的火花得到完全的迸发。

三、充分交流后的老师教学,肯定学生的思维结果,拓展学生的思路

由于学生将自己的畅想结果通过自己的笔表现出来,这是思维的硕果,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想法后,学生都分别得到了同学的启示,将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深化自己的观点,明白自己畅想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提高学生对未来的认识,满足学生对未来的向往。这种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畅想,学生的发散思维才有基点。学生在自由与约束的过程得到提高,让思维的火花燃烧起熊熊烈火。

总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创意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关联,是多种思维活动的统一,但发散思维和灵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搜狗百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务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各科教师都应该充分运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将材料发散法、功能发散法、结构发散法、形态发散法、组合发散法、方法发散法、因果发散法等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为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接班人而努力。

(作者单位:四川阿坝州外国语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训练方法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用对方法才能瘦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