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老师诊室

2017-04-12崔清华

山西教育·幼教 2017年6期
关键词:公婆角度儿子

孩子4岁半,性格一直很开朗,很听话也很懂事。但是近段时间老是纠结为什么会有晚上,为什么人会长大,长大了就会慢慢变老,最终会死,一说到这个问题就会哭。我曾用过很多方法去开导他,鼓励他战胜自己,也给他讲白天黑夜是自然现象,不会因为你不想要晚上,它就不会来的。但是好像没什么效果。我想请问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

崔老师说

很多孩子会问这类问题,你要为孩子开始思考和探索而感到欣慰。对生老病死、昼夜更替这些自然过程的观察和提问是这个年龄段孩子常有的情况,不必为此有过多的负担,更不必认为孩子有心理问题。孩子常会问到的问题还有:我是哪里来的?来之前我在哪儿?而你的孩子关注的更多些,还有昼夜更替、死亡等。一般父母在接到这样的发问后往往是第一时间给予详尽的解答,殊不知这样的解答却限制了孩子更多的发问和探索。比如妈妈答:你是我生的。本来是一个关于生命起源的探索,成了一个平常的生育过程。那生之前孩子又在哪里?这样的问题父母要怎样回答呢?所以,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可取的做法是不必急于回答。你可以这样说,宝贝,你在注意这个问题,那你认为是为什么呢?我也很想知道啊。或者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哲学家已经问了几千年了,宝宝认真研究吧,说不定以后你就找出答案了。

孩子问到这些问题时哭泣,你可以体会一下他的感受,他是害怕什么呢?是害怕父母会死,还是自己?怕白天走了不会再来吗?我们要做的是体会孩子的感受并且让其充分表达出来,不可用实体的答案堵塞住孩子空灵的思考,要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启发孩子继续观察、思考和研究,说不定若干年后,你的孩子就是一个专门研究这些问题的专家了。

我儿子做什么事都慢,吃饭慢、说话慢、动作慢,不管怎么说他都不听,说了下次还是会慢,请问是否有改变或教育他的方法?

崔老师说

你的孩子做什么事都慢,那说明慢就是孩子的一个特点,或者他就是个慢性子。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慢性子是很难变成急性子的,你得放弃改造他的想法,接受他的这个特点,吃饭做事要准备出让他慢慢来的时间。如果你想让他快一点,最好的办法是鼓励他,当他表现得快的时候,就要及时肯定、表扬他。当然,这个快,是要以他平常的速度为标准来衡量的,这样你才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如果以你满意的速度为标准去衡量,那就只能看到孩子的差距,那样即使孩子比之前快了,在你看来他还是慢。所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才是让孩子轻松进步的前提。

我儿子5岁了,平时他奶奶在带,也跟爷爷奶奶睡,我们婆媳关系不好,公婆也经常在孩子面前说我的各种不是,现在儿子也不服我和老公管,也不跟我们睡,我们想搬出去自己带孩子,孩子不肯跟我们走,怎么办啊?

崔老师说

看你的叙述,你们是与公婆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是什么原因你自己没有带着孩子而是由奶奶带着呢?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忙,工作压力大,一般老人白天帮忙看管孩子,晚上爸爸妈妈回来,孩子就跟着父母睡了。你的孩子与你近在咫尺,他却不愿意和你一起睡,也不愿意听你的话,你认为是公婆在孩子面前说你的不是导致的,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原因?家中的矛盾起源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并不能定义谁对谁错,孩子也不知道谁对谁错,但他知道谁对他好他就和谁亲,如果你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婆婆的角度审视一下自己平常的作为,是自己的什么行为让孩子远离了你。一旦你想清楚了,就知道怎么办了。

猜你喜欢

公婆角度儿子
神奇的角度
恩怨如污垢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打儿子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谁的儿子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