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的创新与发展

2017-04-12赵浚

视听 2017年7期
关键词:时效性电视新闻信息

□赵浚

新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的创新与发展

□赵浚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微博、手机新闻客户端、社交平台等层出不穷,对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县级电视台具有新闻制作成本高、传播较慢、收看受限、覆盖范围有限等特点,其受新媒体的冲击最为严重。县级电视台要立足实际、找准定位、不断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新媒体;县级电视台;创新;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基于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微信、微博、社交平台、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分流了大量电视观众,对县级电视台带来巨大冲击。新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不能再墨守成规,止步不前,应当创新思维,找准突破口,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在新闻传播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一、新媒体对县级电视台造成的冲击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电视新闻在制作和播出方面的局限,人们不再需要每天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而是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和手机点击新闻观看。县级电视台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其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新闻时效性不强,传播速度慢

与新媒体相比,电视新闻的信息传播在时效性方面不占优势,成为同新媒体竞争中的明显短板。从新闻制作流程来看,电视新闻是以声音和画面作为传播符号,一条成品电视新闻要经过前期摄像、采访、撰稿、配音、后期编辑制作等多道程序,需要多人的合作,制作起来耗时、费力。而网络视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则依托于庞大的网络用户,几乎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信息从采集到发表的中间环节比电视媒体要少很多,稿件在采写完成后附上照片马上就可以发布,制作上要简便得多,制作成本也比电视新闻要少,信息的发布比电视新闻更具时效性,更加快捷和灵活。

(二)缺乏互动性

传统电视新闻进行的是单向传播,新闻播出的效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缺乏互动性,不便与电视观众建立起互动交流的平台。而新媒体交流传播的不单是信息,受众看了新闻后可以将心中的感想在媒体平台留言,互动性很强,因此更容易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

(三)新闻容量小

电视新闻需要提前配音、编辑制作后才能生成、上传为成品新闻,因而刚刚发生的新闻一般不能马上制作播出;加之电视新闻受到播出时长的限制,每期新闻的播出条数不可能很多,新闻的容量相对较小。微信、微博、网络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在新闻制作上流程少,因运行平台的不同,它们的新闻不受节目播出时长的限制,只要有了最新信息就能马上通过后台进行更新发布,信息容量更大,更新更及时。

(四)缺少个性化服务

电视新闻的播出按照事先已经编辑好的顺序逐条播放,观众无法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有选择性的观看。而新媒体的受众可以通过新媒体提供的平台随意点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且浏览的地点和时间不受限制。

(五)信息渠道不够通畅

电视新闻除了要采写文字稿件外,还需要配有画面和声音,这无疑增加了电视新闻的制作难度,正因如此,很多基层的通讯员由于没有摄像器材或是因拍摄图像费时费力,不愿意向电视台投稿,而是更乐意将自己的稿件发布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这就导致了电视台新闻信息渠道不畅,新闻线索少,新闻内容较为单一。

二、县级电视台的自身优势

县级电视台作为当地的中心主流媒体,采访报道的主要是本县范围内发生的各类新闻事件,制作播出的节目同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定位清晰,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此外,县级电视台的成立远远早于新媒体,通过多年的耕耘与发展,已经在本县范围内培育了一大批忠实的受众,他们对县级电视台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收视习惯,一直在支持着电视台的发展。

本地新媒体由于成立较晚,发展时间不长,没有专业的技术设备作为支撑,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新闻采编理论知识,造成其传播的新闻流于表面,深度不够,有的新闻甚至粗制滥造、敷衍了事,大大降低了新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县级电视台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拥有更为专业的采编队伍,制作能力更加强大,各项制度更为完善,对新闻作品的审查也更加严格,群众在甄别信息真伪的时候,往往更愿意相信电视台的新闻报道。正因为县级电视台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强于地方性新媒体,所以在进行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灾难新闻的报道时,本地新媒体很多时候都是采用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稿件。

三、新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应寻求创新与发展

在当前新闻制作发布门槛降低,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的背景下,县级电视台要想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争取到更多的观众,理应有所作为,必须不断创新,寻求新的发展。

(一)多关注基层,让新闻更加接地气

电视台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应多深入基层,多倾听当地群众的心声,善于发掘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线索,通过认真撰稿和后期的精心编辑制作,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报道,让新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高新闻的可看性。只有这样,新闻才接地气,观众也才会愿意收看。

(二)保持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新媒体普遍缺乏专业的采编队伍,所发布的新闻大多直接引用传统媒体、通讯员投稿或网络爆料,由于新媒体把关制度的相对宽松,信息传播的过度开放,导致发布的新闻信息鱼龙混杂,真实性得不到保障。而县级电视台作为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喉舌,承担着舆论引导的重任,电视台内部制定了严格的采编播管理规定,记者在采写新闻时能够自觉遵循新闻真实原则,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公正性、权威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三)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时效性

新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着力改进新闻采编制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新闻传播时效性是吸引更多观众、提高收视率的重要手段。电视台应积极探索缩短新闻信息采集时间的有效途径,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新闻审稿、编辑制作流程,加大资金投入,对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利用更先进、更高效的采编设备,缩短新闻采编制作的时间,及时发布最新新闻,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四)拓宽新闻信息源,深入挖掘好新闻

受地域的限制,县级电视台的新闻信息来源较为单一,记者从政府和各部门渠道获得的新闻线索较多,而从社会渠道获得的信息则很少,这直接导致了县级电视台新闻大多以时政和会议报道为主,这样的新闻过于单调,群众不爱看。县级电视台要借鉴新媒体,拓宽新闻信息源,创新报道角度,深入挖掘好新闻,通过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多设置采访点、开通新闻线索提供服务平台等多种途径来获取新闻信息;要畅通信息渠道,鼓励市民将身边所发生的事件提供给电视台,记者通过采访进行核实,确有新闻报道价值的进行深度采访报道,丰富新闻报道内容,增加民生社会类新闻在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中所占的分量。

(五)扩大县级电视台覆盖面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分流了县级电视台的一部分受众,这部分人大多居住于城镇周边,网络通讯的便捷为他们上网利用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广大农村,农户家中几乎都购置了电视机,但由于地处偏远,不少地方仍属于新媒体和县级电视台覆盖的盲区,这里的群众迫切希望知晓本县、本乡镇发生的新闻事件,县级电视台应当积极向主管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支持,扩大县级电视台覆盖面,让偏远地区的群众也能收看到本县电视台传输的电视新闻,提升县级电视台的覆盖率和收视率。

四、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对县级电视台造成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电视台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牌、资源、人才和管理优势,电视新闻工作者只有扬长避短,不断扩展新闻来源,改进新闻采编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到新发展。

1.田智钢.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2.谢耘耕.新媒体与社会[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曾祥敏.电视采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云南省彝良县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时效性电视新闻信息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订阅信息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