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船舶海洋观测质量的对策建议

2017-04-12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7年9期
关键词:水文气象测报观测

董 翔

(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上海 200081)

提高船舶海洋观测质量的对策建议

董 翔

(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上海 200081)

随着船舶海洋观测自动化和远洋志愿船数量增加,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观测资料质量的考核需求提高。船舶海洋水文气象业务实现观测业务自动化、一体化、集约化,要求海上船舶观测人员能做好保障(网络、设备、信息处理),岸上船舶测报人员能搞好培训服务(公共服务、决策服务、预报预警、渔场监测、突发应急等),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船舶测报;质量控制;水文气象观测

10.16621/j.cnki.issn1001-0599.2017.09.08

0 引言

对于船舶海洋监测系统来说,需要的技术标准和对专业技能的要求非常严格。伴随着国家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迄今为止,已经建成了规模相对完善的综合观测基地,实现地基、空基和天基的有效结合,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范,功能相对齐全,实现对海洋综合观测系统的优化布置,不断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进步。

但是,船舶海洋观测工作并不简单,观测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异常事件并不少见,加上恶劣气候环境条件的制约,着实不易,这就需要一线工作人员具有超出常人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技术,沉着应对各种情况的发生。还要做好自动化观测仪器的维护保养工作,以保证观测工作的正常运转。

1 实施船舶海洋综合观测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气候变暖对全球的潜在影响以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运作已备受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以每年3 mm的速率加速上升,降水区域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高纬度地区的气温呈现急剧升高的趋势。有些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时间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是一个对海洋观测数据变量进行分析和模拟的全球系统,是对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在海洋观测工作系统上的补充和支持。

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辅助测报作为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一部分,不仅对海上天气预报很重要,对内陆天气预报也很重要。因为海洋气象系统通常会转移到内陆。比如:西太平洋夏季的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向西移动,移动缓慢破坏力极大,起源于海洋,会给人口密集的沿海造成巨大的毁坏和损失,影响到我国东南沿海甚至到达东北地区。北大西洋的气象系统对欧洲的天气影响也很大。

精确的海洋水温气象数据也被用来对气象、温度和冰雹等的长期预测,监测气候变化,洋流和窝旋,还有大气和海水的相互作用,对农业、工业计划、航海路线、捕鱼及其他很多活动都很重要。海洋上的领航图表和气象地图册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船舶综合水文气象观测。船舶综合水文气象观测可以帮助你解释所在位置和航线上发生的海浪和天气预报,天气变化和海况。

对于船舶海洋气象观测站来讲,其主要工作要点就是在海滨利用观测技术严控船舶移动,得到准确的海洋动态数据,进而有效判定海洋动态发展情况和近期的天气情况,不断协调发展海洋观测中的各项业务流程,保证观测项目顺利开展。

进行海洋船舶检测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证对固定点无法充分获取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能够提前做好安全防控体系,把船舶行业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减小到最低。大家都知道海洋灾害放生频率较高、涉及面非常广泛,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

为了有效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就需要不断利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对海洋水文气象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和海洋预报,提升应对海洋灾害的能力。

海上船舶的观测结果可提供至关重要的海洋信息,提高对地球气候的认识。随着对海洋认知的提高,卫星数据和计算机设备的改良,对海洋预报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更高质量的海洋测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海洋气象的高质量观测结果。这些数据,分为实时和延时两种数据,都有效可用。将被用于卫星地面实况验证,气候变化研究以及对气候预测的深入探究。通过参与船舶海洋观测项目,航运业在对了解大幅度的天气及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方面受益不少。为了了解海洋和大气的变化,必须收集志愿船舶观测获取的高质量的数据及完整的文件。对海上观测船舶获取的高质量数据结果与来自卫星和电脑数值预测的资料进行校验。结合对每艘船舶观测环境的认识,高质量的观测结果也有利于海洋气象预报业务。高质量预报也是确保海上安全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2 提高船舶海洋观测质量的对策

对于船舶海上综合观测数据进行预审工作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流程,根据规章制度的要求按部就班操作,才能有效保障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因为,要求管理部门一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奖惩管理体系,不断实现对海上观测工作者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对数据的预审和核查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质量控制工作的流程。

2.1 备份仪器、硬件设备到位

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新型自动站仪器都会选择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控制和模块化结构以及一些新型的专用探测元器件,且新型传感器价格也很昂贵,各船舶测报站的备份仪器很少,有的站基本没有备份。受传统装备保障和管理工作的影响,海上观测人员对设备的维护责任意识不强,懈怠思想普遍存在,仪器装备一旦出现故障,逐级上报,维修通道并不畅通。若是有现成的备份仪器,直接更换会大大提高效率。

各台站最好备份一些易出现故障的仪器,如温湿传感器、风传感器、线路转接盒、足够的导线,及其他相关维修配件。采集器故障对于自动观测设备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必须存有备份采集器,并且平时要做好采集器的维护。

由于新型自动站采样、处理、存储数据量较大,要求主机运行稳定、准确、抗干扰性强。目前市场上有自动气象站,但对于船舶的高船速和恶劣的海上环境来说,自动气象站的可靠性较弱,有时一个航次就出现大偏差,数据飘移严重。因此使用稳定的综合船舶自动测报仪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自动船舶测报系统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保障海上观测的业务正常运行。

2.2 提升船舶海洋观测工作水平

船舶海洋观测工作的开展对相应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有着较高要求。因此,要想更规范、专业的开展各项工作,就必须重视海上观测人员业务水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同时,还应针对观测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交流讨论,以此从整体上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另外,因进行不定期培训,在船舶靠港期间进行相关的业务指导,提高海上观测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观测工作质量与效率。

2.3 提高测报员的工作能力

想要做好海上船舶观测工作,就必须保证严格按照观测流程,秉持严谨、高效的态度每天重复完成相关工作。虽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气象要素的观测大多可以利用自动化的手段完成,但就水文要素的观测来讲,还是需要利用人工进行观测和数据的录入,这无疑需要大量的工人和增加工序,而且在输入上传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失误或者异常等现象,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稳定运行。因此,海上测报人员要做好海洋水文气象观测设备检查和运行监控,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可实行人工手动上传数据。同时要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权限,做好维护经费的预算,做好合作协调工作。

船舶测报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船舶测报员及海上观测船员参加相关的船舶水文气象观测培训工作,制定海上观测标准化培训计划,学习海上水文气象观测的法律法规,管理标准,编制海上观测管理手册,以及对船舶测报维修养护经费的保障。在与船方协作的同时,应落实对自动化设备的维护人员的业务协作经费保障。同时,应根据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和在学习,全面提升综合海上要素的观测能力。

船舶测报员和海上观测人员要认真学习《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辅助测报规范》和其他海上水文气象观测教材等相关规范和标准,经过长期的海上观测,才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在出现问题时依据实际情况及时有效的处理。

2.4 建设并且完善船舶自动观测系统

建设船舶海洋综合观测系统可以提前有效地预防海洋灾害,应根据自身发展的要求和规划,根据船舶航行的海况和实际的天气状况,利采用有针对性的建议对船舶观测系统实现综合观测。尤其是对于海洋灾害和气象环境不稳定的地区,需要进行重点监测。除此之外,对航道、重要渔场、敏感海域、特殊海域、南北极、海洋动物迁徙路径,科考重点海域等可进行重点航线设计,建设特殊区域的海洋综合观测设施,使其不断趋于完善,争取实现全球观测。研究海水表面温度、波浪、海冰等水温要素的自动化观测方法,不断的提升船舶海洋综合观测的先进性及科学性水平,推动海洋科技、智慧海洋等领域的发展。

2.5 观测要素的异常处理

发现自动观测数据异常,应进行人工观测进行补测,并记录。在自动化仪器设备上设置质量控制符号,在“存疑”的数据标注记号,便于接受的实时数据了解数据的真实情况。结冰期,用人工观测记录代替。2 min与10 min平均风有缺测时,不能相互代替使用人工器测进行补测并记录。

3 结束语

船舶海洋综合水文气象观测的基础工作较多,而且各项技术要点也与基础工作相辅相成。在日常工作中,海上观测人员和船舶测报站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标准,认真对待一些细小的基础工作,在船舶测报业务化运行的基础上进行方法创新,技术创新和设备创新,提高自动化观测的覆盖率和准确度。

目前,还缺乏船舶测报站相应的对数据精准性进行把控的相关管理体系和与之相对应的软件控制方法,而且在中心站的位置也没有设立与之相匹配的质量监控制度,所以,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需要进行改进的地方。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并完善船舶测报站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为海洋预报和研究提供准确高质量的数据做好服务。在国家大力推进海洋“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的思路和蓝图之时,船舶测报作为应提供更多的海洋数据,配合做好能力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

[1]董翔.抓住海上丝路建设契机发展船舶测报事业[J].中国远洋航务,2016(10):46-48.

[2]周旭聪,董翔,李卫丁,等.浅谈海洋站数据资料预审工作常见问题及应对[J].生物技术世界,2015(11):254-255.

[3]张大林.大气科学的世纪进展与未来展望[J].气象学报,2005(5):812-824.

[4]邱金桓,陈洪滨,王普才等.大气遥感研究展望[J].大气科学,2005(1):131-136.

[5]黄荣辉.大气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1(5):643-657.

[6]金雪,尹武令,赵玲等.分析当前综合气象观测中的技术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5):298-298.

P412

B

〔编辑 利 文〕

猜你喜欢

水文气象测报观测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长江水文气象服务发展历程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
浅析抛止荡锚来防止船舶碰触码头
2018年18个值得观测的营销趋势
天测与测地VLBI 测地站周围地形观测遮掩的讨论
可观测宇宙
三峡大坝建成前后下游水文气象序列的变异分析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