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用性职业化之探索

2017-04-12吕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摘要】课程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探索课程体系建设的实用性职业化之路。

【关键词】新闻采编与制作;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

G213-4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系统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熟悉我国新闻传播政策法规,能在各种传媒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性人才。该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经过近13年的专业建设、教学实践和改革探索,积极开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用性、职业化之路,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业界培养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

一、当前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先学后用”的传统课程安排模式难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目前该专业课程的安排延续了传统知识体系的课程安排模式,将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一、二学期,之后再进入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培养。使得专科层次的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找不到兴奋点,难以延续中学时期的学习热情,无法以新闻的视角去关注社会,思考问题。

(二)课程实施停留在传统的课堂讲授,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学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且选用教材与本科生无异,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向“学院派”发展,但是知识面较本科生窄,知识结构也没有本科生完善,在校期间培养的新闻意识和新闻观念难以适应职场的需求。因此主动走进业界,寻找教育与实践的结合点,加强双方在理论教学和新闻采编实战方面的互动和深度合作,会有效地改变教学中与新闻现实脱节的现象,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三)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欠缺市场调查,忽略市场需要。

媒体形态和内容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传媒业适应这一变化对媒体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要培养出好的新闻人,一定要了解媒体和社会,尽力促进专业建设与社会的需要无缝对接,满足媒体对“适用人才”和“对口人才”的渴望。【1】

二、课程体系建设实用性职业化之探索

(一)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托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结合学生的反馈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历经2009年、2012年、2015年的不断调整和修订,我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日臻完善。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培养学生的“采、写、编、评、摄”核心能力为目标,合理的分配课程的课时、学分及开设学期,实现学生“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扛机器能拍,进机房能做”的职业教学目标。为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就业导向,课程构建同时兼顾岗位职业资格证的考试。

(二)改变课程实施方式,强化实践教学。

遵照我院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2015版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极力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通过精简、融合、重组等手段,缩减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两门课程的课时,在第二学期后三周开设新闻采写实践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采访写作,有效避免了专业课教师各司其职,人为割裂采访、写作关系的局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采写能力;配合报纸编辑、电视编导课设置的报纸编辑实验、电视编导实验,突出强调一个“训”字,切实培养学生编辑、摄录能力;在第六学期毕业实习前安排四周的毕业综合能力训练,检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生的学习成果,强化学生采、写、编、摄录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这样学生熟识新闻报道规范及技巧,上手更快,迅速进入状态开展工作,避免职业生涯初期的一筹莫展、无所适从。

(三)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校内实践基地建设 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积极向学院争取资金投入,于2015年改扩建了现有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学生机台数增加,安装方正飞腾排版系统、Photoshop、premiere、edius等软件满足学生的报纸排版、图片处理、视频剪辑需求;新闻实验室摄录设备的更新换代在硬件上保证了学生的摄影摄像,脱离了以往依靠手机完成实践的窘境;与此同时,与学院各行政处室和其它系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院报、大型活动、会议报道均由新闻专业同学担纲主力。在真实的新闻情境中,让学生带着工作任务学习、运用知识,自主思维,培养其综合职业素养。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在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应用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优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学生顺利进行实习的前提,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2】 目前我专业已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晨报、北方新报、艾琳澌顿影视传媒公司等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巩固和发展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之上,预计每年力争开拓1-2个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要根据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课程实施方式,加大实践课程比例,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增强职业竞争力。只有课程体系与业界零距离,培养的学生才是社会需要的,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注释】

【1】《新华社需要怎样的新媒体人才》参见《新闻与写作》 2015年第03期

【2】霍漢平.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习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9)

【3】李小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用性职业化之探索——以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法制新闻方向)为视阈【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吕梅 1982年8月 女 汉族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新闻业务

电话 15849388930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美术教育创新及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网络教学整合中的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基于项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探究
“四维一体”构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