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质科学与技术新专业建设的一点思考

2017-04-12徐进孙晓旭关庆庆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工程应用专业建设改革

徐进+孙晓旭+关庆庆

摘要:对目前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及专业文献资料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与评价体系、教研教改与科研等七个方面进行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探讨,目前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专业建设;改革;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应用

目前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已经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和地方在政策、法规、工程和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遏制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将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重大关键技术远未得到解决,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发展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在此大背景下,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应运而生。

自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批准我校设立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以来,全国目前已有5所高校开设了此专业,培养了较多从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的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该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未被社会广泛知晓,因此影响了用人单位对此专业人才的选择和使用。因此,如何加强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1.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专业建设现状

我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建设是建立在国家水资源环境发展战略、市场需求、学校和学院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加强专业建设的举措及成效

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通过设置合理的专业结构, 完善专业培养方案, 修订课程内容及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1 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和论证,切实找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高校的角色定位就是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或修订的主体、执行的主体仍是高校,社会参与度不高。

2.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方案的制定重点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强化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既有别于理论性偏强的综合性大学,又区别于以培养技能操作为主的職业技术学院。在参考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按照“适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提出了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意识为主的教学理念,确立了以素质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2)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综合能力训练。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基础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素质拓展构建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综合性工程设计的教学,训练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富有求实与创新精神的工程师。

2.3 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专业发展目标的需要,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敢于探索和创新、知识(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我们不断发展和努力的方向。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创造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和学术环境。

自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以来,学院通过多种举措的实施来保证该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认真执行学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办法。学校以及二级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教学沙龙、课堂大于天、青年教师听课、双语教学培训等培训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原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求教师通过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赴国内外进行访问学者活动、培训班进修等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的机制,构建年龄、职称、学历结构较合理, 教学与科研综合水平高的教学团队。另外,要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聘任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 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科研项目合作、学术报告以及专业顾问等工作[3]。

2.4 课程和教材建设

1)建设措施

在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构建科学合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重视主干课程的建设工作。在课程内容建设中,突出一个“新”字,不断探索、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在保留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尽量吸收工程技术领域的新成果、新方法;坚持一个“精”字,在保持课程必要的完整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加强课程重点、难点和疑点方面的辅导与训练,精炼基本内容。教材建设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致力于向多方位方向发展,以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前沿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 专业建设必定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 教材必须和特色相适应。在专业课方面,通过精选全国优秀统编教材,精炼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从全国范围来看,设置本专业的高校不多,教材编著也主要集中在几个拥有博士点的高等院校。为此,在教材建设方面,针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在注重教材精选的同时,核心课程逐步采用自编教材,已完成实习教学指导书、实验教学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等教材的编写。同时,不断更新授课教材的内容,以使得教材更具有针对性,专业讲授的内容更加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2)建设成效

根据水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目标,已先后制定并优化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规范了专业必修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体系,使得教师在课程讲解时更能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学生在课程复习时更有针对性和条理性。

2.5 实验室、实习基地及专业文献资料建设

实践教学是水质专业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作用。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特点,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了“以工程能力训练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开设实验周、信息资源检索等综合实践环节,强化了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逐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

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目前拥有Vario元素分析仪、881型离子色谱仪、SDTQ600同步热分析仪、TU-1901紫外分光光度计、Agilent1200液相色谱仪、XD-3X射线衍射仪、Vario TOC总有机碳分析仪等共计500多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和先进的实验装置。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实践训练和研究。专业主干课程均设置实验课,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除此之外,本专业建设了一批校内外实习基地,具有良好的实践条件保障。在校内实习基地,开展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文献信息资源检索、认识实习等综合实训。此外,在南京市江宁区自来水公司、江宁区环境保护局、华东南工地质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化学工业园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不但承担了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而且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3)专业图书资料

本专业依托学校图书馆,拥有非常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电子文献资料。目前水质专业有专业文献(含电子读物)5万余冊,相关图书及期刊130余种。随着专业建设的需要,不断购入新书、订阅新期刊,逐渐完善专业资料体系。目前,专业图书已较齐全,能较好地满足和保证教师教学、科研及学生学习的需求。

2.6 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管理与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标准与措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传感器”。环境工程学院在学校一系列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教学工作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奖励与事故处理办法、教学检查与评估记录等教学文档管理制度。本学院建立了教学管理机构,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构建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督查与学生信息反馈相结合的教学督导体系。

2.7 教研教改与科研

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新兴的并且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专业学科,因此需要积极组织并大力推进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以适应国家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开展教研教改与科研:①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配置,紧密结合水质科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规划专业教学内容。②改革实验教学,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③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将水处理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④通过立项承担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项目,探讨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层次问题,并以教研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⑤教师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并将研究成果带进课堂,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相长,促进专业建设。⑥专业教师通过纵、横向课题的立项开展科学研究,整体形成2-3个具有一定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

总之,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是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地表水质监测及污染防治、水源水及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发展和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敢于探索和创新、知识(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重点,以建设先进的可满足教学和研究需要的实验室为关键,建设一批产学研基地和实习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努力将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打造为我校的优势专业,同时凝炼出1-2个学科方向,使本专业争取成为学校专业研究生培育点。

参考文献

[1]郑继兵,王绍峰.从人才培养方案透视高校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江苏高教,2013,(1):45-47.

猜你喜欢

工程应用专业建设改革
联梁型钢大跨度悬挑脚手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EDA平台支撑的轨道交通信控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一种适用于输电线路跨线牵引无人机的飞行方案设计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材料专业工程应用式毕业设计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