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工厂供配电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7-04-12秦婧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

秦婧

摘要: 在供配电实训设备在高职院校普及率不高的背景下,针对《工厂供配电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环境多样化、教学对象的层次化、考核评价的多维化三方面对如何加强该课程教学改革成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厂供配电;教学方法;改革

《工厂供配电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平台课程。以工厂供配电设计为主线,课程内容涉及到供配电的整体设计,系统的继电保护及设备维护等,涵盖知识范围广,实用性强。然而由于工厂供配电相关的实训设备由于造价昂贵,而且设备对安装环境有较高要求。因此,供配电实训设备在高职院校普及率不高,即使有学校采购,数量也有限,“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成了一句空话。针对本课程的以上特点,有必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改革,真正做到全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出发

一、教学环境的“多样化”

1)传统的教室教学环境

虽然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增多,出现了慕课、微课等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但实践证明它们没有能力完全取代传统的实体课堂,不能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点拨和指导。工厂供配电课程为理实一题课程,理论课要结合课程内容。在课堂上规避枯燥的知识点论述,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穿插教学视频(比如:倒闸操作流程)、仿真软件的使用(比如: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等可以引入PSASP、MATLAB软件进行教学)、问题讨论(比如:隔离开关与断路器的异同)、案例分析(比如:某工厂供配电线路改造)等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消除睡觉玩手机现象。同时结合实训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2)网络教学环境

为了适应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制作和整合优秀的慕课、微课等资源,建立适用于课程的、实用的网络资源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智能手机这些比较普遍便于携带的设备进行,使“固定学习”变为“移动学习”。网络教学环境中学习资源需根据“工厂供配电”的内容,选择优质的或者制作教学录像、视频动画、PPT课件等资源,比如:视频“隔离开关的分闸时的电弧”,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可以深刻理解隔离开关的作用及和断路器的区别。深化课堂知识,促进混合式教学和参与式学习,扎实提高学与教的质量。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在线自主学习, 从而达到专业知识的和自我学习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虽然网络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教师仍然需要注意合理引导学生自学,督促学生保持学习的持续性。

3)其他教学环境

工厂供配电是个知识面涵盖极广、且相关的新设备新技术发展较快的课程,由于学时的限制,在课堂上不可能将所有内容一一讲清,因此,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互联网等工具查阅相关文献做为补充。便于监督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其中来,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熟悉的工具精心設计教学环境。例如:可以建立课程群,教师每天在群里发出与课程相关问题(比如:谈谈智能配电柜,工厂供配电线路短路的原因;环网供电等),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准备。在约定时间内,在群里集体讨论;学生也可以共享将自己整理的相关文献资料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知识储备就会远超教材内容,对先进技术及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会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检索、整合资源的能力。但是,教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也要重视考核,比如:上传一份整理好的文献可以加多少分;针对问题讨论时,对于准备充分发言积极的学生可以加分等,对过程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最终成绩挂钩。

二、教学对象的“层次化”

课程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随着网络教学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应用到“供配电”课程中来。但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下问题:

(1)确定分层方案及教学目标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按照已经确定的分层方案(测试或其他手段,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划分提高组、强化组。提高组着重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班着重与课堂知识的理解。学生分组后,教师需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确认。

(2)设置共享型,多层次的教学资源

要想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供配电技术,巩固所学知识,就必须在教学资源上下功夫。要做到每个知识点从如何使用到简单应用再到综合实践,做到从简到难,循序渐进。对不同组别的同学,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都要将相关的、需要每个组别同学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综合,设计相关案例或者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实训实施过程中,要将两个组别的学生进行混合分组,在对小组考核时,要分别设计问题进行提问。

(3)设置“升级”机制

同时设置升级机制,如果强化组的同学可以通过某次提高组的测试,学生可以“升级”到提高组。

三、考核评价的“多维化”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考核不能单一化要采用多维化的考核模式,即“平时考核”、 “网络学习考核”、“实训考核”“能力考核”“课程笔试考核”相结合,的多维化考核模式。

为了使学生全过程地参与综合考核,教师要做硬性规定比如:为了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于课终笔试不合格者,则判定课程学习不合格等。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各种方式的比重重可以调整,具体由授课教师掌握。例如,可以取消课终答辩等。多维化考核,可以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运用、论文写作等能力。

四、结束语

近几年,在“工厂供配电”课程教学改革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反馈情况看,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较以前更全面和系统。在两个班级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有92%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非常重要,对课程满意度很高。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仍然还需要继续不断地探索总结,使之不断完善,培养更优秀的电气人才。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