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一步,再走一步

2017-04-12郭文晶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1期

郭文晶

摘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把课堂教学立体化,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关键词:立体化的学习方法 学生唱主角 设计有效的提问

正文:

漫步教育林海,一路风景,一路收获。走在教育之路上,我总是不断告诉自己要走一步,再走一步。我校推出的“两多两少两自主”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我前行路上的指路明灯,在教学中我不断尝试,不断践行,在语文课堂上少讲多练,让学生快乐学习,让我的教育教学之路越走越宽。

一、 立体化的学习方法,学生唱主角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更为重要的是我校推出了“两多两少两自主”的有效教学模式。在践行此模式的过程中生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

(一)比赛式,它比较适用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1.例如诗词积累

我们进行了几届的诗词争霸赛,每年利用寒暑假规定背诵范围,开学比赛初一诗、绝句,初二上律诗、初二下长诗,初三词。形式也不断变化,历年来我们评出了若干位“诗王”都能背诵课外诗三百首以上。

2.对对联

我采用对联榜,古人有揭榜之说,于是我每周出对联榜一幅,大家自觉出对,评出榜主,练到初三,有太多佳联,隔一阶段我就举行对联大赛。

3.口语交际

我采用课前口语练习方式,每个学生针对班级实际发生的事例而自己出题全班都书写答案,有出题者抽答指定学生回答。评出“日说星”。

4.综合实践。

多年来我举行了不计其数的系列大比拼活动,有“酸奶”杯,“火龙果”杯,有几项活动综合进行,最后决出小组赛夺胜者赢得奖品,大概一个月能进行两次。

此外还有文言文百词大赛,一学期一次的书法大赛,在比赛中让学生立体参与其中,拓展延伸知识面。

(二) 表演式,主要针对阅读课

1.课本剧是常规做法,一学期必排两到三次,自备道具、台词、等等。

2.故事会是常用手法,印象最深一次,我要3个小技巧,对学生说《隆中对》中有一处与史料记载不符,谁能讲出来有奖。结果全班把关于《隆中对》所有资料都自觉研究一遍,虽是善意谎言但收效颇大,讲《出师表》时轻松多了。

(三)展示式,这种方式中特别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常用的方式,我们举行过各种朗诵会、达人秀比赛、读书会、演讲、主持人比赛、辩论会。最精彩的一次是周立波刚火的时候,我让同学说分成波派和赵本山派进行粉丝辩论会,阐述心中的明星优点,比谁更出色。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制作课件、配乐、表达能力提高飞速。

我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把课堂教学立体化,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

二、设计有效的提问,学生练得精

课堂提问是一堂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增强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但是提问也需要技巧,有效的提问会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练得精。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技巧,是我们教师应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运用提问智慧增强提问的有效性

1.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向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方向去思考。在课堂上,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的答案不一定会准确,往往会出现偏差,教师对学生的偏差答案不能加以否定,应该尊重学生并分析学生出现偏差的原因,作相应的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偏差。

2.其次在提问中要收放自如。课堂改革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放得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学内容交给学生,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甚至在空间上也可以放得开,允许学生自由讨论,但放得出去,还要收得回来。老师要巧妙地在提问中让学生的思维归于一点。

(二)“量身定做”的问题设定能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1.教師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所设计问题应为学生量身定做。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设计出来的问题知识难度、知识范围可以难一些大一些,回答的空间可以广一些;对于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设计出来的问题要尽可能形象直观一些、答案范围单一一些,难度降低一些。一堂课中一定会有最简单的问题,一定要给班中最差的学生。

2.教学中一定会有难点问题,不问不行,可是又超出学生能力,学生可能很难回答,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化整为零,把难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逐一攻破,步步为营,让学生轻松解决难题。

(三)增强问题的协调性可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就像散步,有的问题发挥路标的作用,有的问题发挥路砖的作用,有的发挥路口转弯的作用,有的发挥红绿灯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一堂课中要达到的目的,所提出的问题就是路标问题,这类问题可帮助学生目的明确地掌握知识;课堂中一些实际问题就是路砖,他是一堂课的基础,他可以帮助学生扎实的掌握知识;课堂中起推动作用的问题就是路口转弯,问题一个又一个地提出,每一个问题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关系,路也就越走越深入,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过程中,也就推进了课堂教学的进行;至于红绿灯自然就像课堂中的时而讨论,时而思考,时而辩论,时而总结,一堂课的提问一定要有节奏。所有的问题作用各有不同,但又为一个目标而设,只有彼此协调、彼此联系,才能让学生轻松答问题,快乐学知识,就像散步中收获美景,收获惬意。

教学成长路上,我并没有停下脚步,正是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探究创新,我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思想才一步步提高。走一步,再走一步,伴随教改的不断深入,随三中“两多两少两自主”教学模式的推进,使我的探究之路更加明晰,使我在教学成长的进程中加快了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