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7-04-12谢菁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初中语文

谢菁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因材施教、充实文化储备、更新多样教学方法、开展丰富课外实践活动等方法,可以较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分析与思考,以期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能力;实践活动

初级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大课题,而作为教师,面对一个班级的几十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具体分析。语文学科的教学,也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教师要尊重孩子,从学生个性出发。

古训曰:因材施教。所以古代倡导采用家塾式教学,旨在根据每个孩子的天赋异禀辅以恰当的教育,现代教育普遍采用的班级教学,将个体特质将为最低,实行标准化教学,本身对教育有一定的弊端。在班级制教学下,尽量平衡孩子的个性发展,是最考验老师教育智慧的。

有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每个种子并非完全一样,完美的教育是为种子提供适宜的阳光、水分、温度、湿度,种子自然会在适宜生长的环境中成为参天大树、别致松柏,或者美丽花卉。初中语文老师面对的孩子也是各不相同的,通过作业、课堂表现、课下交往观察了解孩子的个性。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我们要充分尊重。

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挖掘其兴趣爱好,针对其个性特点设计语文课堂。从预习开始,采用分层预习的方法,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别分组,每个小组内都有优、中、潜能生,通过不同的分工,保证课堂上高效而且照顾到每个学生。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题材、课程大小的不同对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选择。

如《观沧海》教学中,首先,教师通过诵读和赏析结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描述诗中景物特征,对诗人的构思加以赏析,这一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个性空间,教师只需做好总结总做即可。发挥学生主导作用的同时,给学生营造宽松自在,可展示各自才能的教学氛围。

二、要有充实的文化储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创造能力是建立在深厚的科技文化基础知识背景之上的。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课外书的重要性,但真正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队伍仍需扩大。很多学生不知道该读什么样的书,不知道该如何读书,也不知道如何分享,这时老师的引导就尤为重要。

首先,在班级里加设图书角,图书品种尽量丰富,传统名著、人文社科、艺术文化、财经体美等都应该囊括。图书的来源可以来源于每个同学,也可以用班费购买等。

其次,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书,为学生讲述很多名家喜欢读书、如何读书的故事。毛泽东“不拿笔墨不读书”的故事等,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抄喜欢的句子等。

同时,定期开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朗读自己的喜欢的文章段落,分享彼此的读书心得等,既能调剂繁忙的课业负担,也能促进良好读书氛围的营造。

三、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改变以往的简简单单照本宣科。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解决问题的思维。尽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每节课的内容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从方式本身来说,教学方式分为启发式和注入式两类。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成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从而大幅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语文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语言法、直观法、练习法等。通过讲述、讨论、朗读、默读,广播、录音、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通过直接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增长知识、训练能力。

如在作文教学中,对于说明文的教学一直都是重难点,枯燥讲述写作方法是最不可取的,让学生取材于生活,河南某中学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自己的喜欢的小工艺品,遴在作文课上进行现场观察,并进行对比书写,然后通过小组分享的方式互相借鉴语言特点及巧妙构思,一堂作文课下来,生动活泼,又事半功倍。

四、参加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小学、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都应该来自于课堂上,其实不然。

语文属于大学科,更多的滋养当来自课堂之外。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课外实践课对于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初中生年龄尚小,还处于喜欢热闹、好奇无限的少年,课外实践课满足了此心理,增强增加他们的上课欲望;另一方面,实践课上,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主动精神更容易被激发出来,让他们走出教室,感受外界的发展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社会情况。

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适当增加社会实践课、课外实验课,使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教室之内,书本之上,会大大增强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吸收能力。另外,在教学的时候注重课堂学习结合课外实践,才能够带给学生和课堂学习不一样的愉悦享受。

在有效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组织春游、踏青之后写就的文章往往更胜于闭门造车。同时,定期做手抄报纸、听写新闻、对新闻广告进行改编讨论、开展校外采访等一些貌似老套的方法,在孩子心目中却有着比课本更实在的魅力。

同时,无论以何种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非常重要。不仅在于硬件环境,良好的课堂氛围、开放讨论的课堂环节、温和引导的教學技巧都十分必要。让孩子敢于说,乐于说,创新教育就成功了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田敏 -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S1):3-4.

[2]沙丽娜.论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69.

[3]梁文伟.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5,11:98.

[4] 赵欢.试论如何唤醒中学生作文的主体意识[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3:173-174.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