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2017-04-12王丹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新时期

王丹丹

摘要:德育教学作为教学教育的重要基础组成,承载着树立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综合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教学职能。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导致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等均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新时期背景下,强化学生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综合道德素质及信息辨别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小学德育教学常见问题入手,就其有效性教学策略,发表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教育;德育教育;有效性;教学策略

新时期信息化特征明显,人们的日常生活被海量的新闻资讯包围,多样化的信息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方式。小学生平均年龄普遍在7~15岁之间,正处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强化小学德育教学,帮助学生数量正确、健康的“三观”,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意义重大。但现阶段小学德育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小学德育教学的良心发展。因此,各小学应从德育教学问题入手,开展德育有效性教学,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学实质性内容缺失

德育教学水平是学校教学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部分学校为在教学水平评价中占据优势,有意夸大学校德育教学目标,从而导致德育教学实质性内容缺失问题。空洞、夸大的教学目标,使德育教学趋向程序化、形式化发展,从而限制了德育教学实际效用的发挥。

(二)教学模式落后

多数小学院校的德育教学仍沿用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即通过德育故事,由教师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并且德育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缺少代表性、普遍性和时代性。传统德育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德育知识,较难形成有效的自主思考,加之德育知识相对抽象,导致德育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

(三)教学观念落后

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学校和教师更侧重于学生知识掌握和重点初中升学率相关内容,忽略了德育教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德育教学不受重视在小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问题:一,德育教学形式化问题严重。部分学校的德育教学仅停留在“喊口号”阶段,并未对德育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究;二,德育教学思想僵化。部分学校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并未考虑时代变化对于教学的影响,教学内容、活动等总是单一的重复,限制了德育教学的良性发展;三,德育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德育教学是一项长期、持续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不仅需要完成德育知识教学,还需以自身为榜样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的德育教师,而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从而削弱了德育教学的实际效用。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成长规律,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小学生年龄普遍偏低,对于事物的认知及理解有限,人生觀、价值观和世界观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教师在设置德育教学目标时,应重点控制由浅入深设置教学目标,以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一般性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德育教师应全面深入地了解、学习小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相关知识,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以加深对学生成长需求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制定合适的德育教学目标。

第二,小学德育教师应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阶段性的教学目标,以强化德育教学效果。在实际德育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把握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引导。通过阶段性教学目标,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习惯。

第三,教学目标应形象、具体。具体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

传统德育教学方法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通过德育故事的教学方式开展德育,虽然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但总体教学效果不佳。因此,丰富德育教学方式,促进德育教学多样化发展势在必行。德育教学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相比,德育知识较为抽象,更重视对于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三观”以及道德素质的提升。

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是丰富德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可以在一定的时空内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理解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完成德育教学。传统以德育故事为载体的教学方式,也是情景教学的一种,但德育故事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且不够立体,故而教学效果较差。

某学校德育教师,就学生放学回家吃饭这一情景,在课堂上进行了模拟还原。教师随机选出三名学生分别扮演母亲、父亲、和学生,并准备了许多空白标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剩下的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在标签处写上这一情景前,人物的活动及在吃饭情境中的状态。经整理后学生发现父母的标签多是上班、买菜、做饭、疲劳、辛苦等;而学生的标签多是上学、玩耍、开心、轻松、饭来张口等。在学生的模拟中,教师有意放大了这种对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后,在学生人物的标签中增添了,帮父母做家务、认真完成作业等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以课后作业的形式交由学生完成。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便于学生理解,且易引发学生共鸣,强化德育教学实际效果。

(三)转变教学观念

新时期信息化特征明显,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优势开展教学,实现视频、图片、文字、声音多元化的德育教学,以满足学生成长实际需求,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学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广大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应从教学目标、方式、观念等角度入手,全面提升德育教学有效性,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使其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方艳.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06).

[2]禄晓雯.浅议小学德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及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6(30).

[3]张桂芬.关于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3(11).

[4]杨娟.新课标下的小学德育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02).

[5]王微盈.以人为本科学指导——浅谈小学德育教学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0(10).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德育教育新时期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