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创新

2017-04-12刘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方法创新科学发展观思想教育

刘爽

摘要:大学生思想教育是塑造大学生三觀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思想信念、树立崇高品德与培养情感态度。大学生思想教育困境与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矛盾主要有三类,包括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矛盾、孤立统筹与全面协调矛盾、“外化”功能与可持续矛盾。因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创新包括目标引领、任务引领以及方法引领三个方面。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数量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质量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是塑造大学生三观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思想信念、树立崇高品德与培养情感态度。因此,将科学发展观引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创新中,有助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等核心概念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本文首先分析大学生思想教育困境与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分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创新。

1 大学生思想教育困境与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矛盾

1.1 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矛盾

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首要困境为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矛盾。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以“物”为本并非是指物理或空间意义的物品,而是指与思想教育工作有关的形式、知识、课程等方面。相反,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内涵为以人为本,也就是要求在不违背教育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大学生为主体。由于大学生思想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显著区别,以人为本就避免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接纳度不高、思想教育学科化、教育效果不持久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阻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阻碍。

1.2 孤立统筹与全面协调矛盾

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并未将思想教育视为动态变化的系统工程,即孤立、单一地统筹大学生思想教育不同的内容与形式。这将导致至少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方面,表现为没有将不同时期、不同范围内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相互关联。不利于大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思想教育知识体系,从而也就不能从各个维度深入挖掘思想教育内涵以弥补自身不足。其二,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形式方面,表现为没有将不同类型、不同目的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形式相互关联。大学生思想教育形式包括课堂教育、主题观影、主题辩论与演讲、主题文化节等,而这些不同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孤立统筹与全面协调矛盾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实施效果,从而导致大学生无法真正了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1.3 “外化”功能与可持续矛盾

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并未将思想教育视为大学生思想“内化”的过程,不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形式都将该功能“外化”。一方面的原因为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矛盾,这从根本上导致该矛盾。另一方面的原因为高校领导并未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客观规律,仅仅实施从上到下的教育方式,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诉求与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之间产生隔阂。因此“外化”功能与可持续矛盾,即大学生思想教育功能的“外化”不利于产生持久的教育效果。举例来说,即使大学生在思想教育活动中表现优异且收获颇丰,但是思想教育功能的“外化”导致大学生难以真正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贯彻思想教育的成果,大学生思想教育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2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创新

2.1 目标引领——以人为本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灵魂

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矛盾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首要困境,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创新为目标引领策略,即以人为本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灵魂。目标引领策略有助于界定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其次,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目标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目标、根本动力与核心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方法层面不得不摒弃原有以“物”为本的方法核心,从而贯彻以人为本的方法核心。目标引领策略的第三步为将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核心合理纳入各个环节中去,注重适用性与差异性。因此,目标引领要求以人为本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灵魂,从宏观设计层面将科学发展观引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中。

2.2 任务引领——全面协调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基础

任务引领策略能够破解孤立统筹与全面协调矛盾,即全面协调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基础。任务引领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核心下,确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符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与任务。相应思想教育目标与任务的确定既不能离开社会环境与学生实际,也不能离开历史与经验的教训。第二,目标与任务的确定仅为任务引领策略的第一步,此外还必须让大学生逐渐接纳与适应思想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举例来说,全面协调的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思想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不能独立于以上方面而存在,这其中还必然存在矛盾、交织与重复的部分。因此,任务引领要求全面协调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基础。

2.3 方法引领——可持续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保障

“外化”功能与可持续矛盾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第三大困境,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创新为方法引领策略,即可持续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保障。大学生思想教育不仅需要注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思想教育实际效果,更加需要关注思想教育效果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持续作用。可持续发展观的可持续内涵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中的体现为方法引领策略,创新教育方法的精髓在于方法确定的灵活性、多变性与动态性,方法引领另一方面的精髓在于环环相扣、上下联动与内外结合。因此,方法引领策略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中需要达到的效果为:大学生不仅需要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获益匪浅,更要求大学生能够将教育成果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得以实践,受益终身。

3 结语

大学生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理清大学生思想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础上把握方法创新的切入点。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困境与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矛盾则为有效的创新切入点,包括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矛盾、孤立统筹与全面协调矛盾、“外化”功能与可持续矛盾。因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创新包括目标引领、任务引领以及方法引领三个方面。通过思想教育的方法创新,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等方面实现质的突破,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学生工作、科研训练甚至就业创业等方面打牢根基,为具体学习生活提供有形或无形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邹绍清,李国安,李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1).

[2]袁贵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J].哲学研究,2005(11).

[3]李思强.共生构建说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方法创新科学发展观思想教育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方法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