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的游戏与生活

2017-04-12刘青青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成人儿童游戏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就是生活。这不仅仅是因为儿童的游戏活动占据了儿童的大部分时间,也不是因为儿童的生活过程大部分是以游戏的方式或心态进行的。而是因为儿童游戏的实质就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游戏产生于儿童的生活,并对儿童的生活产生重要意义。儿童的游戏与生活是浑然一体、水乳交融的。

一、儿童的游戏产生的前提是儿童的生活

兒童与成人相比是不成熟的。这种不成熟性既表现在生理上也表现在心理上。儿童生理上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儿童不能参与成人复杂的社会劳动。儿童,作为人类这个种族的延续,自然而然地受到成人的照顾和保护。因此在生活中,儿童不用为每天的生活去奋斗,而在情感上又有成人的呵护,因此儿童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儿童才有进行游戏的机会。而游戏发生学的社会起源论也认为,儿童游戏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产生的,当社会生产劳动水平达到儿童不能参与其中的复杂程度的时候,儿童就会寻找游戏作为满足自己参与成人生活的愿望。

二、儿童游戏产生的内部动因是儿童的生活需要

儿童作为生活的主体,他是有一定的生活需要的。而儿童的生活需要也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样有高低之分。

1.儿童的身体活动的需要。儿童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个体,他的四肢和身体其他器官都处于一种柔弱的状态,而儿童要想摆脱这种柔弱的状态,成功地达到成人的健康有力的状态,就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四肢,不断地活动,这也是为什么儿童相对成人来说比较好动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游戏是人类内在的一种天性,正是这种天性的存在,才使得儿童能顺利地进入成人阶段。新生儿从玩自己的手指和脚趾开始,游戏也就开始了。四、五个月大的婴儿正是通过用手抓东西来锻炼手的握力。

2.儿童心理需要的满足。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儿童会去主动地探索周围的一切,而这种探索往往是以游戏的形式发生的。在《本能的缪斯》里作者写到,父母们在新修的阳廊上懒洋洋地伸展着身体,听着轻柔的音乐,喝着冰镇啤酒,并感叹“这就是生活”。而孩子们呢?“他们挤在峭立的石头和一堆湿漉漉的脏东西之间,躲在他们自己这个小小的世界的尽头。这真是又冒傻气又难受,但他们就坐在那儿,几乎是一片漆黑,而且那样拥挤,他们也只有手脚并用才能移动。这环境显然是不舒服的,但孩子们就在他们这个新发现的岩穴中,在一片阴湿黑暗中,忙着一起玩耍。”②在成人看来,儿童的这种游戏似乎是不能被理解的,然而它确是儿童真实生活的反映。儿童正是通过这种探索式的游戏来满足自己急于了解生活的内心需要。

3.儿童精神需要的满足。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往往受到成人的限制。比如,不许孩子乱讲话,不许孩子爬上爬下。在成人的世界里,孩子的手脚和思想是被束缚的。所以,儿童就有摆脱这种束缚的强烈愿望。而游戏就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想象力,任思想驰骋在广阔的天地。而他们的身体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从成人强加给他们的限制中逃脱出来。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做自己平时不能做的事,说自己平时不能说的话,想自己平时不能想的事。他们可以以竹为马,以椅为车,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三、儿童游戏的内容来源于儿童的生活

儿童游戏的内容大多来源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儿童生活的再现。在游戏中,儿童往往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小女孩扮演妈妈,小男孩扮演爸爸,再找个布娃娃做宝宝,这类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游戏,而且每天玩同样的游戏都不觉得厌烦,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每天都有新的内容。除了这些角色,他们还爱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理发师的游戏、售货员的游戏等等。这些角色都是他们身边的角色,而游戏的内容也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有时候只是加入了他们自己的想像,但这些想像也是基于他们的生活基础。儿童游戏的语言也非常具有生活性。在《小人国》中,辰辰和南迪扮演一对夫妻,于是经常可以听到他们两个充满生活性的对话,“我去上班了”“我死了,你不要哭,你就把我埋了”等等。由此推断,他们肯定在父母或成人之间听到过类似的话。儿童的游戏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而又高于儿童的生活,因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地创造,但是这个创造也是以他们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的。

四、游戏赋予儿童自由创造的生活

儿童的游戏产生的内部动机是儿童内部的生活需要,是儿童自发自愿的,而不是受人强制的。在游戏中,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他的参与是积极的、主动的。游戏的规则也是自由的,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改变游戏的规则。游戏中的内心体验是真实的、自主的、轻松的、愉悦的。在游戏中,儿童不只是解放了手脚,解放了眼睛、耳朵、鼻子等,还解放了心灵。儿童在游戏中从受束缚的现实生活中,从成人强加给他们的限制中逃避出来,于是各种生活领域中的界限被消除了,或者说,这种界限在儿童那里本来就不存在。④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把自己的内在主观世界与外部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当唐独自一人靠树站着时,他也是群体中的一个,他通过想像的力量正在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在他盼望新朋友的渴望中,在一种主观幻想和外部现实动态综合的意义上,他也变成了孩子们中的一个。”⑤儿童在游戏中通过想像创造着自己创造着生活,儿童在这种创造中获得了最大的满足。所以说,儿童的想像、游戏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没有想像就没有游戏,没有游戏就没有生活。如果折断了儿童想像的翅膀就是剥夺了儿童游戏的权利,也就是剥夺了儿童追求自由生活的权利。

注释:①「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著,王毅、孙小鸿、李明生译《本能的缪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②「奥」弗洛伊德:《诗人的白日梦》,见滕守尧译:《性爱与文明》,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66页。

③刘晓东著《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1页。

④「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著,王毅、孙小鸿、李明生译《本能的缪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参考文献:①刘晓东著《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著,王毅、孙小鸿、李明生译《本能的缪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③丁海东,论儿童游戏的生活发生,《学前教育研究》2003(5)。

④丁海东,论儿童游戏的生活本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⑤刘晓燕,游戏与儿童——关于游戏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1(5)

作者简介:刘青青(1985-),女,河北定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成人儿童游戏
养大成人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神奇的太阳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