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分析及就业指导思考

2017-04-12姜红月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

姜红月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本科院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未来就业形势更加险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就业来说,就业心态问题是一项重要问题。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国内经济形势动荡不安,社会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环境发生着显著变化,大学生面对未来险峻的就业形势,没有摆正就业形态,经常出现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中坚力量,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就业心态、就业形势和就业情感,建设完善的就业服务平台,以自身的经验去指导学生就业。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进行调查分析,并且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态;就业指导

自1999年教育改革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扩招,高等他教育逐渐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本科大学生逐渐成为一种市场商品,要想完美地融入市场发展,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才能接受社会和人才市场的检验,大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缺乏自主权,而且在家庭和学校的巨大压力下,学生对于未来就业产生了茫然,经常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因此产生了焦虑、消极、恐惧和烦躁不安的不良就业形态,这些情绪对于就业选择和未来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调查分析,以期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形态和志愿,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就业工作。

1 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分析

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情况,笔者首先对本市几所大学进行了调查问卷和相关取证。其中采用了抽样调查法,以学校的专业和年级开展调查,从而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差异,下面具体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调查结果。

1.1 对自我能力、专业水平和就业形势的认知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高年级的大学生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更加不认同专业水平,在专业认知方面,大四毕业生所占的比例为23%,一年级新生所占的比例为52%,二年级和三年级所占的比例为25%。对自我能力判断方面,大四毕业生相加习惯结合实际,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自我能力,由于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对未来就业没有直观的认识,缺少社会实践,所以还没有正确看待自我能力,但是受到社会上一些就业难的舆论影响,低年级学生更容易产生恐惧、消极情绪。当问及到就业形势险峻时,对学生的未来规划进行调查,其中有大部分学生准备考研,认为考研能够提升自己的学历,为自己谋求一份好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毕业前往一线大城市打拼,自己创业。

1.2 就业态度、意识、情绪调查情况

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增高,学生面对险峻的就业趋势,越来越缺乏自信,而一些低年级学生能够很好地控制就业情绪。低年级学生能够及早进行准备,很多学生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才是最好的结果,这种就业态度比较积极。但是大四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时,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并没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是选择和专业相近的工作。在就业意识方面,高年级毕业生的就业意识比较强,能够理性认识到就业因素,综合考虑工作前景、薪资福利、工作地域等多方面因素,但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够自信,担心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符合岗位需求,在找工作时,经常犹豫不决,难以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大四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在调查的学生中,由52%的学生考虑过自主创业,25%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自主创业,23%的学生认为创业艰苦,更多的学生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1.3 从众心态严重、好高骛远

根据调查显示,由73%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存在严重的从众心态,看到同学找了一份工作,自己也去选择和同学一样的工作,认为大众选择的就是最好的工作,未来一定能博一个好前途。通过对就业意愿分析,国企事业单位和一线大城市依然是大学生就业首选目标,选择去国企的学生占到45%,而选择去私企的学生占到23%,选择在二、三线小城市奋斗的学生占到21%,选择去一线大城市的学生占到36%。这些调查数据综合反映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主要有两种价值取向,第一种是稳定、收入高、福利好的国家事业单位,第二种是发展前景好、薪资高、现代化的大企业。但是市场是残酷的,当前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一旦大学生在大学中没有学到扎实的文化知識和专业技能,就无法在国企事业单位和一线大城市立足下去,必将受到很大的打击,所以笔者认为,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定要保持稳定的心态,不可好高骛远,不能跟随大众的心理,要有自身独特的见解和思想,从底层做起,积累经验,最终才能打出一片天。

2 就业指导思考

2.1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高校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心态越来越消极,必须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等院校的辅导员教师,必须全面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新生入学之后,通过各种形式传播职业规划理念,定期开展职业规划教学讲座,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从大一就开始锻炼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以未来就业作为大学学习的指导方向,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职业规划的理论结合实际,经常进入企业实习,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对自我进行定位,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能力培训,使大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职业生活。辅导员也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发展成市场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2.2 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心态、缓解就业压力

由于就业形势越来越险峻,很多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最终对社会产生的厌倦,最终造成了自杀这一悲惨结局。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生活管理人员,必须关注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定期开展心理访谈活动,和学生谈心,开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形势,转变大学生消极悲观的就业心态,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缓解就业压力,对症下药,使其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未来就业中。

参考文献

[1]蒋臻.90后大学生就业心态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才智,2013,(16):220-220.

[2]孙长峰.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与调整方法[J].大学教育,2013,(18):126-127.

[3]闵金伟.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5,(12):96-96.

[4]邹禄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态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2):96-96,144.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困境及全程化指导路径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