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生长剂对茶树新梢萌发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2017-04-12胡留杰盛忠雷邓敏徐泽姚永宏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3期
关键词:物候期

胡留杰+盛忠雷+邓敏+徐泽+姚永宏

摘 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R)、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3)对茶树物候期、内源激素含量、百芽重、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生长剂后,茶树物候期提前1~4d;春茶新梢各内源激素与ABA的比值均高于对照;新梢标准芽比例、百芽重以及茶叶各组分含量以CTK效果最好,其中CTK处理下,酚氨比最低,低于对照。

关键词:植物生长剂;物候期;标准芽;茶叶组分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3-0062-04

Effect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 on the Shoots Sprouting and the Quality of Tea

Hu Liujie et al.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Yongchuan 402160,China)

Abstract:The fei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Brassinolide(BR),Cytokinins(CTK) and Gibberellin(GA3)on tea phenophase,endogenous palnt hormones content,one-hundred-bud weight and tea quality.The rusults showed that tea phenophase was advanced 1~4 days; The ratio of Endogenous palnt hormones of tea new shoots to ABA was higher than control.The treament of CTK had the better effects on the propottion of standard bud of new shoot,one-hundred-bud weight and the componets.And on the application of CTK,the ratio of tea polyphenols to amino acids was lowest,and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10.23).

Key words:Plant growth regulator;Tea phenophase;Standard bud;Tea components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由人工合成可调节植物生长与发育的有机物质,生长调节剂在茶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茶树扦插苗的发根和新梢生长等方面,近年来茶叶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深入,生长调节剂对茶叶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包括茶树新梢萌发、生理特性等方面[1-5]。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新梢萌发、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以及机采效果等较为系统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通过外源植物生长剂对新梢物候期、内源激素、节间长度、机采效果及茶叶品质等几方面开展综合研究,探究植物生长剂对茶树新梢萌发及机采效果的影响,从而为名优茶机械化采摘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基地位于重庆市永川区(东经105°37′31″~106°5′7″、北纬28°56′16″~29°34′30″)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年平均降雨量1 042.2mm,平均日照1 298.5h,年平均无霜期317d。最高海拔1 025m,最低海拔200m。调查点茶园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2000年改植换种,品种为无性繁殖福鼎大白茶,茶园为双行双株种植方式,全年实行机采。

1.2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每小区长为9m2,3次重复,随机排列。(1)CK处理,喷施清水;(2)油菜素内酯(BR)处理,浓度为1 250mg/kg;(3)细胞分裂素(CTK)处理,浓度为1 250mg/kg;(4)赤霉素(GA3),浓度为50mg/kg。试验材料:金芸脂(主要成分为油菜素内酯(BR)),粉劑、由山东嘉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细胞分裂素(CTK),青州中瑞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赤霉素(GA3),四川省兰月科技开发公司生产的赤霉酸结晶粉。

1.3 调查方法 每处理的每个小区分别选择30个健壮芽头进行挂牌,调查不同生长调节剂下茶新梢芽头的萌发。喷施生长剂后,每2d调查1次,当芽头达到鳞片展期,每天调查1次物候期。直到一芽一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7d后,每周开始调查茶新梢发芽密度(每小区调查1次)。

1.4 试验仪器 单人采茶机:单人采茶机(NV60H),产自浙江川崎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生长调节剂对茶新梢物候期的影响 通过对春茶新梢物候期调查,结果显示外源生长调节剂提高茶新梢物候期分别较对照均有所提前。由表1可知,喷施BR、CTK、GA3三种调节剂下,鳞片展期分别较对照提前了1~2d,而鱼叶展期叫对照提前了3~4d,1叶展期和2叶展期分别较对照提前了1~4d,其中以CTK处理下,鳞片展期、鱼叶展期、1叶展期和2叶展期均提前于对照和其他处理。

2.2 外源生长调节剂对茶新梢萌发整齐度的影响 经喷施营养调控剂后,茶树新梢萌发密度和标准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比例、芽叶长度(一芽二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2)。

经喷施营养调控剂后,茶树新梢萌发密度和标准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比例、芽叶长度(一芽二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2),其中以CTK处理效果最好,发芽密度、标准芽比例已经芽叶长度均高于其他处理。CTK处理下,每m2春茶达1 394个,比对照分别高15.52%,标准芽比例高于对照6.58%。与机采相比,手采处理下发芽密度、芽叶长度、标准芽比例均低于对照,这主要是由于机采实验中,受采茶机和修剪机的反复剪采,提高茶蓬面指数,从而发芽密度标准芽比例要高于手采。春茶、夏茶情况基本一致。

2.3 外源生长调节剂下茶新梢生长调节剂含量变化 喷施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新梢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有一定得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喷施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下,春茶新梢各生长素与ABA的比值均高于对照,尤其以CTK处理下,CTK/ABA、IAA/ABA值均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BR處理,BR/ABA、CTK/ABA、IAA/ABA值低于CTK处理,但是高于对照和GA3。各生长调节剂与ABA的比值,可以直接反应茶新梢生长状况,比值越高,则新梢萌发较快。因此可以合理解释上述的研究结果,新梢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对茶树物候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4 外源生长调节剂对茶新梢机采效果的影响 营养调控对机采鲜叶原料的组成比例有较大影响,由表4可以看出,标准芽(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比例以CTK处理条件下最高,为62.09%,其他依次为BR>GA3>CK。与机采相比,手采处理下,标准芽比例较高,为70.4%,这主要是由于手采对茶新梢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以降低新梢碎片。夏茶与春茶情况基本一致。

百芽重是衡量茶鲜叶产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春茶4个营养处理试验中,百芽重以CTK处理最高,高于对照8.93%,其他依次为BR>GA3>CK,分别高于对照4.48%、1.81%。手采处理下,新梢百芽重低于机采,这可能是由于外源生长调节剂提高茶新梢叶绿素荧光参数,从而提高茶新梢叶片的光合作用[6-7],从而进一步提高新梢百芽。夏茶与春茶变化基本一致。综合以上研究可知,通过外源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机采茶标准芽比例,机采茶标准芽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

2.5 外源生长调节剂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喷施生长调节剂后与对照相比,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都有明显提高,而酚氨比则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由表5可以看出,3种调节剂下,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均以CTK处理最高,分别高于对照16.6%、22.2%、48.47%、25.4%。其次是BR,再次是GA3处理。

在绿茶茶叶进行生化品质审评中,决定茶叶品质好坏的主要因素是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的含量以及茶多酚与氨基酸比值(称酚氨比),氨基酸含量高,酚氨比低则绿茶品质好,反之,则绿茶品质差。如图1所示,3种外源生长调节剂处理条件下,酚氨比较对照低,依次大小为CK>BR>GA3>CTK,其中CTK处理下,酚氨比为3 结论与讨论

以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为手段的作物化学控制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范围、规模和效益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解决一些传统技术无能为力的生产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技术,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农作物上应用较为广泛[8-13],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后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新梢萌发品质方面的综合研究,还未见报道。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提高茶树物候期有促进作用,在茶树萌动前连续两次给茶树喷施50mg/GAS,并以喷施等量的蒸馏水作对照,发现喷施GAS可以促进越冬芽萌发,一芽二叶展开期提前5d左右[14]。外源混合生长调节剂的喷施明显提高了茶树体内GA3含量,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茶树鳞片展开期、鱼叶展开期、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分别比其对照提前了8d、11d、8d、7d,大大促进了茶树新梢的萌发[15]。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喷施BR、CTK、GA3后,鳞片展期分别较对照提前了1~2d,而鱼叶展期叫对照提前了3~4d,1叶展期和2叶展期分别较对照提前了1~4d,与以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茶树新梢萌发与茶树生长剂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茶树春梢萌动之前,GA3和ABA的含量最高,随着春梢萌动发生而下降;GA3/ABA、IAA/ABA比值在越冬期最低,随着春梢萌动而增长[16];高含量ABA及ABA/GA3、ABA/Zeatin的高比值是诱发茶树冬季休眠的主要原因,ABA/GA3、ABA/Zeatin的低比值是茶树新梢生长的必要条件[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喷施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春茶新梢各生长素与ABA的比值均高于对照,尤其以CTK处理下,CTK/ABA、IAA/ABA值均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BR处理,BR/ABA、CTK/ABA、IAA/ABA值低于均CTK处理,但是高于GA3和对照。各生长调节剂与ABA的比值,可以直接反应茶新梢生长状况,比值越高,则新梢萌发较快。

在茶树生长旺季,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提高了百芽重,从而提高茶园产量,增产达18.41%~20.63%。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影响茶叶中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等形成,降低酚氨比,从而改善茶叶品质[19]。本研究结果表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新梢标准芽(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比例、百芽重以CTK处理最高,其他处理顺序均为:BR>GA3>CK。笔者所在课题组研究表明:生长调节剂提高茶新梢叶绿素荧光特性[6-7],提高光合性能,外在表征则表现为百芽重增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明显提高茶新梢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4种组分均以CTK处理最高,分别高于对照16.6%、22.2%、48.47%、25.4%。其次是BR,各处理酚氨比低于对照,依次大小为CK>BR>GA3>CTK,其中CTK处理下,酚氨比为7.63,低于对照25.42%。与以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物候期,新梢萌发、产量和品质均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茶树是多年生作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的调控效应不一定会在一个茶季内得以充分表现。不同茶树生长季节、气候条件、以及栽培管理水平等必将对其调控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20]。因此,需用几个茶季或连续几年的试验资料,综合多季或多年的茶叶产量、品质等指标来全面评价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际效应[19]。

参考文献

[1]缪泽群,褚世林,彭晓果,等.外源激素对茶树新梢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J].中国茶叶,1982(06):39-40,43.

[2]鄭红发,黄亚辉,栗本文,等.施用外源激素对茶叶安全性影响的研究[J].茶叶通讯,2005(02):4-6.

[3]朱有光,奚惕.外源激素对龙葵愈伤组织形成和器官发生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04):81-5.

[4]柳福智,董娟娥,梁宗锁.外源激素对丹参愈伤组织诱导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05):151-3,75.

[5]王书宏,杜永吉.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12):367-71.

[6]彭予贤,胡留杰,邓敏,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新梢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2):514-519.

[7]胡留杰,彭予贤,徐泽,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新梢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4):1459-1462.

[8]吴冬云.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

[9]朱占华.外源激素调控冬小麦抗寒性的研究[D].北京:东北农业大学,2011.

[10]文廷刚.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抗倒伏能力、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理[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11]项洪涛.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碳代谢生理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3.

[12]郁松林,肖年湘,王春飞.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果实品质调控的研究进展[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439-443.

[13]韩彦肖,王亚茹,刘树海,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黄冠梨糖、酸含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2(S1):149-153.

[14]王常红,汪东风.栽培技术队茶树春梢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5(6):752-755

[15]刘永胜.塑料大棚栽培技术对茶树新梢生育影响的机理研究[D].长沙:南农业大学,2005.

[16]黄亚辉,粟本文,曾贞,等.茶树春梢萌动生育期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J].茶叶通讯,2002 (02):24-27.

[17]潘根生.茶树新梢生育的内源激素水平及其调空机理[J].茶叶,2000,26(3):139-143.

[18]潘根生.茶树新梢生育的内源激素水平及其调空机理[J].茶叶,2000,26(3):139-143.

[19]陆剑飞.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6(03):192-194.

[20]尹一萌,姜丽娜,符建荣,等.茶叶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效应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5,(05):334-336.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物候期
南方型美洲黑杨基因库物候期及生长比较
金黄熊猫树引种适应性研究
辽西地区无花果引种试验
熊猫牌蜂蜜蜜源植物种类物候监测报告
梨树物候期管理技术
温棚栽培对夏黑葡萄物候期及果实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