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粳51不同播期试验研究

2017-04-12葛家颖杨朝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3期

葛家颖+杨朝华

摘 要:该文对优质稻米品种南粳51进行了不同播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南粳51生育期缩短较为明显,株高降低,产量结构各因子也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呈减少趋势。因此,在耕种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南粳51应适当早播种,若茬口紧张,可迟播种植,但最迟要确保在6月30日前移栽。

关键词:南粳51;播期试验;优质稻米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3-0053-02

南粳51(原名南粳94140)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米饭柔软,滑润可口,适合江苏苏南地区作为高档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利用。2014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苏审稻201415),属于早熟晚粳类型,适宜于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作迟播种植。为明确南粳51在溧阳地区的最适播期,2016年笔者通过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南粳系列优质稻米清洁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实施,进行了南粳51不同播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溧阳市埭头镇何家桥村种粮大户胡顺保承包种植的土地上进行,前茬作物小麦,土质为乌泥土,肥力状况中等偏上,排灌设施良好。

1.2 试验设计 播期设5月26日、6月5日、6月15日共3个播期,育秧方式上采用微喷灌硬地硬盘基质流水线育秧,平均秧龄15d,栽插时间分别为6月10日、6月20日、6月30日,统一机插规格为行距30.0cm、株距10.83cm,每个小区面积为0.133hm2,不设重复。

1.3 试验过程 各处理肥料施用情况相同,施纯氮(N)225.9kg/hm2,磷肥(P2O5)63kg/hm2、钾(K2O)72kg/hm2;N∶P2O5∶K2O=1∶0.28∶0.32;基肥:追肥=3∶7。基肥施用尿素150kg/hm2和有机肥3 750kg/hm2;追肥为7月14日施用16-16-16复合肥300kg/hm2;8月2日施用26-10-16复合肥150kg/hm2和尿素150kg/hm2。各处理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一致(统一的水浆管理与病虫草防治)。

1.4 调查项目 记载茎蘖动态及生育期,成熟前每个播期各取30穴考察穗粒结构,计算理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对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播期对南粳51的生育進程有明显影响,但各播期均能成熟。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处理的高峰苗期、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相应推迟,播始历期和生育期也相应缩短。

2.2 不同播期对南粳51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南粳51株高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穗长随播期推迟,呈缩短趋势;每穴平均穗数呈递增趋势,Ⅲ期最高,每穴达11.20穗,可能Ⅲ期分蘖期温光条件优越所致

2.3 不同播期对茎蘖动态、叶龄的影响 从表3可知,随播期的推迟,南粳51的出叶进程推迟,总叶片数相应减少,其中Ⅲ期的总叶片数为16.6叶,分别较Ⅰ、Ⅱ期减少0.4叶和0.3叶。随播种期的推迟,茎蘖动态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2.4 不同播期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播期对南粳51的产量构成有一定的影响,有效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有所增加,这可能因为2016年我市7月1—3日遭遇入梅以来第二次强降雨侵袭,试验田7月2—7日严重淹水而导致播期早的分蘖受到了抑制,同时7月18—8月2日连续16个晴日,Ⅲ期分蘖期温光条件优越所致。每穗总粒数呈下降趋势,可能是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缩短和特别是10月份以来我市降水偏多生物产量下降所导致。结实率亦呈下降趋势,Ⅰ、Ⅱ期相差不大,Ⅲ期最低,结实率仅为90.1%。千粒重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其中Ⅲ期最低,为26.7g,分别较Ⅰ、Ⅱ期减少1.5g和1.1g。由于播期不同,水稻生长发育期间气象条件不同,从而影响水稻生长和灌浆结实。由表4可以看出,南粳51随着播期的推迟,理论产量呈下降趋势,其中Ⅰ期理论产量最高,达8 805.5kg/hm2,Ⅲ期最低,只有8 251.9kg/hm2。南粳51作为优质稻米,在6月15日前播种、6月30日前移栽,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南粳51分期播种试验可以看出,不同播期明显影响了南粳51的生育期、植株性状和产量等指标。随播期的推迟,生育期缩短较明显,产量结构各因子也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呈减少趋势。因此,在耕种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早播种,在茬口紧张的前提下,可适当迟播种植,但最迟要确保在6月30日前移栽,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从而提高单产,同时不影响下茬小麦的播种,进而获得周年高产。

研究表明,水稻生长期间所处的气候条件,尤其是抽穗关键期的光照和温度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子,2016年的播期试验是在溧阳市水稻生长期间遭遇了前期降水偏多、中期高温热害、后期低温寡照的情况下进行的,试验所取得的试验数据还有待来年继续验证。

南粳51综合品质指标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精米外观透明,直链淀粉含量低,米饭外观有光泽,适口性好,在第四届江苏省粳稻优质米食味品比中获得二等奖。因此,当前要着重借助溧阳当地的地理生态优势,生产高端优质大米,创建南粳51稻米品种品牌,扩大南粳51的社会知名度和增强广大农民、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稻米经销商对该品种的认识,带动地方稻米产业发展,高产示范引领,多管齐下,加速南粳51的示范推广和产业化进程。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