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怀

2017-04-12杨风军

六盘山 2016年6期
关键词:固原水彩画美术

杨风军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行于易;天下大事,必行于细。”

步入中年生活的某一个深夜,在梦中我听到这句话,还认真记在笔记本上,抬起头看到三尺讲台上站着一位文质彬彬,气度非凡的老师,他盯着我,炯炯有神的目光像一道闪电。从梦中惊醒,“天下难事,必行于易;天下大事,必行于细。”的话语还萦绕在耳畔,那一刻,我仿佛接受到了穿越时空的谆谆教诲所携带的温暖,渐次,一个人的影子慢慢实化,实化到他的一丝丝银发,一条条皱纹,他就是授我一渔的柴培科老师。

初次见柴老师,大约是1980年初秋的早上。那一年,一张固原师范的录取通知书将我带到坐落在固原城东的这所学校。从此,我记忆的底片上留下这么一幡画面:一位高大英俊的老师撑着一把灰色雨伞站在学校门口,秋日的细雨凝结成露滴从伞面滑落,他的裤脚处被雨水浸湿。每到一位新生,他就和穿着雨衣的工作人员一道将他们引导到报到处。那时他的一举一动就像一粒种子植入我的心田。

柴培科,1939年9月出生于宁夏固原市海原县七营镇柴梁村的一个普通农家。自幼随乡村教师的父亲读书,孩童时代他已显现出书画天分。在和他谈到艺术禀赋时,他说:“我上小学就爱写写画画,老师都说我的字漂亮,启蒙教育中,能得到老师一句鼓励的话或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上到初中,我就承包了班级、学校的黑板报、宣传画,接下了画插图、写报头的重担。由于家中兄弟姊妹多,加之母亲早逝,身为长子的我,早早就尝遍了人世间的悲苦滋味。惟有写写画画成为我幼小的心灵最大的慰藉”。

在阅读柴老师的相关资料时,翔实地记录中蕴藏着他对绘画艺术的挚爱。中学毕业后,他顺利考入宁夏固原师范学校。终于有机会实现书画梦,他利用一切机会努力学习,力求上进,希冀不辜负老天赐予的禀赋。1960年固原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海原县一所偏远的中学担任美术教师。后又调入海原县电影院任美术宣传工作,还当过放映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因父亲是右派分子,加之岳父在台湾,受到了牵连,碰过不少钉子,忍受过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在逆境中从未丧失信心,在画坛耕耘上从未停辍脚步,也从未放弃过对真善美的追求。

文革快结束时,因美术界同事介绍,他参加了自治区政府举办的大型展览会绘制备展工作,长达半年。1975年初调入固原师范任专职美术教师。随着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他一边专心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一边刻苦钻研,涉猎广泛,有计划地进行自学。先后对宣传画、木刻、工艺美术,国画的工笔、写意、勾勒、水墨等都有所研究;还重温了素描、水粉、水彩、油画等领域的知识。系统地自学了中外美术史,阅读了《文心雕龙全译》《庄子今注今译》等大量历史典籍,大量地阅读丰富了思维,升华着他对绘画艺术的认知。接着,怀着猎奇心理继续延展阅读范围,《圣经》《金刚经》《古兰经》《圣训》等著作便成了他的读物,美术常识与宗教、宗教建筑等方面的信息他毫不犹疑熟记于心。他说,通过广泛阅读,自己逐渐领悟了“艺品如人品,从艺先做人”的涵义

在固原师范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从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生态度中定位自我,从他的儒雅慈爱、仁厚朴素的气质中提升自我,从他的一丝不乱,整洁干净的严谨中历练自我,从他返璞归真、几无杂质的心态中净化自我。

做为一名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追求的目标,他从未放弃理想,精神充实,个性饱满,风雨对于他,反而起到磨砺和助长的作用。他安处困寂之境,甘走崎岖之路,尘土衣冠,江湖心量,脚下是黄土,屋外有青山,一条溪水,几片白云,让他感念不尽。他的理想,他的热情,乃至毕生心事,尽在此地,对这方山水,对故土乡情滋生出浓得化不开的感情。

记得我走上工作岗位不久,收到他的来信,他不知从哪里得到我从事美术教学的消息,在长达10余页的16开信纸上书写他对中学美术教育的认识,那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至今为我所用。

他时时以“崇德、尚艺”来严格要求自己鞭策鼓励自己。“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阳光”,(俄)乌申斯基的这句话如灯塔如星斗,激励鼓舞着他为家乡教育事业奉献终生。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鼓励下,在偏远山区莘莘学子们渴求知识精神的感染下,他和固原师范的同行们一起,满怀信心和力量,全身心投入到为西海固培养人才的事业中。当看到一批批弟子在各个岗位上,扎根本土、业务精湛、成绩突出、尤其在艺术造诣上颇有进步时,他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同时,西海固的父老乡亲,西海固这片热土,给予他更多的灵感。教书之余,他笔耕不辍,用画笔抒发对家乡故土的热爱,用色彩诠释着对精神家园的恪守,创作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美术作品,并且参加了全国各级各类美术展览,获得了人们一致好评。1981年9月在自治区“纪念鲁迅诞生100周年美术展”上,他的板画《金钥匙》(黑白木刻)展出,引起了较大轰动。

他时常为没上过大学、非科班出身、资历资质浅而遗憾,為弥补这些遗憾,他以实践为画纸,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然后知不足”神奇地展现在观众和同行、学生的面前,用他对绘画艺术的满腔热情,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描绘出一幅幅饱满的画卷。1981年,由自治区教育厅指定,他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师美术教研组长美术教材研讨教改会”,从北京到长春,从无锡到南京,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参观学习,收获颇丰。在会上,除了认真听取专家教授的讲解外,他还被光荣地推选为“全国中师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会后,他向大会负责人谈了想去南京师范大学进修的愿望。组织上经过认真考虑,答应了他的要求。教育部会议主持人表明态度,希望南京师范大学给予少数民族省区及边疆省区美术教师进修学习的便利机会。

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两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除了在水彩画专业上突飞猛进,更重要的,他在为人修养、美术修养、创作技能上均取得了很大收获。

他师从南师大水彩画教授杨云龙先生,认真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不但完成了规定的学业任务,还完成了《伊斯兰教的绘画艺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等论文的撰写。他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审美教育”,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审美情趣以及在审美实践中欣赏、创造美的能力。其创作的水彩画《秦淮河的早晨》《淅江东湖》在南师大展出时,著名书法家尉天池教授亲自书写了“柴培科水彩画展”的条幅。

在练习了二十余年绘画的基础上,他在恩师建议下开始学习研究水彩画,几经辛苦,终于创作出了独具一格的水彩画艺术作品,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由此,我想到了时间的残酷性。作家刘中桥先生说得好:“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歌手。一代人说一代人的话,一代人写一代人的书,一代人画一代人的画。先行者开路,后继者接力,一波推着一波。当“时代”成为历史,作品随之“定格”。每个阶段的杰作,都是一个波峰,同时又可能是峰谷。这条规律,在中国现当代绘画进程中尤其明显。时间是存在的冠军,而画家不过是“存在”的参与者,当然情况不尽相同:有的与时俱进,另涌新浪;有的艰于举步,原地徘徊;有的好运到头,功成名就……

在南京师大学习两年后,他返回固原师范学校继续任教。厚积薄发,创作激情如同井喷,他夜以继日地画,废寝忘食地画,创作出了大量别出心裁的作品。1985年8月,在固原美协和县文化馆的支持帮助下,他用百幅水彩画作为汇报展览,山城一时为之兴奋。1987年5月,由固原行署文教处、地区文联、美协牵手,在同事画友王维德、梁永贵等人齐心合力筹办下,他在银川市成功举办了《山里人画展》,展出国画、油画、水粉、水彩、板画等101幅。自治区领导和地区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宁夏日报》《固原报》、宁夏电视台都报道这一美展盛况。这也是西海固人第一次用美术形式展示山区人的绘画水平和艺术修养,极大地鼓舞了西海固美术群体的创作热情。

1987年9月10日,固原地区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同时举办了“首届园丁书画展”,参展的90幅书法和100幅美术作品,均为教育工作者(包括离退休的老一辈),从征稿、审稿到布展、展出,他都亲力而为。他把组织美术展览看作自己美术教育、教学、审美教育的一部分。

1988年9月,“庆祝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在固原文化馆展出,他的水彩画《晨》《三月》《窑洞》《八月》等参展;1989年9为自治区教育厅协助筹划了首届“全区师范师生书画展”,《中国美术教育》《宁夏日报》均做了报道;1990年11月,《宁夏美术书法九零大展》上,他的水彩画《窑洞》入选,还被聘为大展评委会委员。1996年9月,他又在银川举办了个人水彩画展,展出99幅水彩画作品。刘国范等五位自治区级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区文化厅厅长主持了开幕式。此次水彩画展,是建国以来宁夏第一次个人水彩画展。宁夏电视台、银川电视台、《宁夏日报》《固原日报》都进行了报道。这是他向全区人民汇报成绩的一次机会。他抓住了这次机会,并以成熟的绘画风格向全区人民展示了一位土生土长的山里画家的风采。

他一身正气,谦虚谨慎,刚直不阿;坚持做“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同事,热爱集体,认真完成美术教师工作,1993年~2002年,荣任自治区政协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从南京师范大学回来后,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成为一名优秀的民盟盟员。

成功的桂冠可以戴在每一个人头上,只要有一份永不言败的执著与信念,就会抵达心中的绿水青山。无论是《老井》《清水河畔》,还是《乡情·雪》;无论是“庆祝第十九个教师节——水彩水粉画展”,还是《岁月不老丹青心——六画家水彩画展》,他的作品,为众多资深收藏家垂青,成为延续和研究固原美术史的重要实物。2005年10月,他的水彩画集出版发行,走进中国图书馆、自治图书馆,远销台湾、美国和南非。2008年3月,他荣获固原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颁发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

从艺六十余年,他在艰苦的生活道路上努力拼博,锲而不舍,严肃认真,不断求新,创作了大量精湛的美术作品,均有高深造诣。特别是水彩画艺术方面,为萧关古城、文化固原、塞上江南贡献了一大批优质的精神食粮。

柴老师在生活中兴趣不宽,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绘画和写生上,偶尔看到他和艺术界的人相聚大多是他的弟子,饭前饭后话题仍然围绕绘画。我记不起他说过什么名言高论,却记得有一次大家提起打麻将、喝酒,他表示极端厌恶,认为年轻人不应该沉溺于此。见我默不作声,他以目相示,脱口引了句圣贤话:“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

天道酬勤,也酬恒心毅力。尽管在苦难中成长,在挫折中起伏,他却无愧于时代的宠爱,人民的喜爱。一笔笔风情,一笔笔神彩,绘制了他的精彩人生。他也为西海固的美术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这种终生追求艺术的精神、无私奉献的品德,不愧为山城乃至宁夏的艺界典范,后者楷模。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人生历程,如今的他,虽年逾古稀满头银发,但依然面容红润身板结实,绝不像耄耋老人。老而弥坚,退而不休,他仍未放下手中、心中的画笔,还在力所能及、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发挥余热,扶助一批批年轻的艺术家们,教诲他们成人,提携他们成才,一言一行都是后辈学习的榜样。去年元月份,在固原市美术家协会的迎新年会上,他把自己装裱成的画作作为奖品奖给一位80后作家,在这个年会上他承诺:只要固原的文艺工作者,谁获得国家级大奖,他就拿出一幅画做奖品。此言一出,掌声雷动。接着,他还演唱一段秦腔。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在节假日或周末,大多人都会选择出游,但他却吆喝身边的弟子们一起,去乡下去山区进行各种采风活动,边亲临指导边虚心求教。虽为七旬老人,功绩多多,却仍不骄不傲,甘为人梯。对于远在隆德、西吉、彭阳等地的弟子们,不但时刻关心他们美术创作,聆听他们的学习计划,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还在遇到困难的第一时间,争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我到文联工作后,每年都会接到他好几次电话,电话的内容大多都是对我工作的赞誉,对固原美术发展的建议,对艺术界新人的培养。他在坚持创作的同时,他还积极撰写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以及媒体上推举、赞杨、鼓励年轻的艺术家多出作品,多出精品。

2012年2月,他在《固原日報》发表了题为《继承传统,虚实结合,突破创新——王莹及其国画创作》的文章,同时为其个人美术展做了大量的工作;2013年9月在《固原日报·文化固原》专栏,发表了《飞针走线,绣出七彩人生——记固原市特教中心教师叶秀丽》的文章;2014年2月,又在《固原日报·文化固原》专栏发表了题为《乡土情深——王永晟水彩画评析》的文章,为《王永晟水彩画集》出版发行撰写了《前言》,其水彩画展在固原展出引起轰动、非常成功,他功不可没;2014年3月,《固原日报·文化固原》专栏以《用色彩放飞梦想》为题宣传年轻的女画家赵香莲,他陪同固原电视台记者到彭阳二中为其拍摄了《魅力固原——赵香莲专题》;2014年10月,在《固原日报·文化固原》专栏、固原电视台、《新消息报》推荐专题报道了《张小萍蛋雕艺术》。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他的老年生活有滋有味有色有彩。随着年岁阅历的增长,他的绘画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算得上百金难求。但为了鼓励年轻的文艺人才们,他毫不吝啬。他期望固原文艺界获国家级奖项的人越来越多,希冀看到越来越优秀的文艺后备力量。也祈愿有生之年,用赠送水彩画的方式表达对后辈们的支持鼓励。

“天下难事,必行于易;天下大事,必行于细。”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我读到了博爱,从他的艺术追求中我读懂了高远,从他的教学生涯中我领悟了敬业……于是,我的内心时常被他的言行激起一圈圈无限扩大的涟漪,也便有了这样的想法:假如我是一个闺阁待嫁的淑女,我一定会选择他作为我一生守候的白马王子。可惜现实不能假设,作为学生,我只好选择他做我的人生标杆,选择他为我尚艺的镜子,选择他为我生活的良师益友……

猜你喜欢

固原水彩画美术
美术篇
缺水的城市该怎么发展?
固原史姓粟特家族多元信仰探讨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听须弥松涛、看文化古迹、观六盘云海、闻山花飘香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宁夏“六盘山旅游杯”全国诗文大赛获奖名单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