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是语言的花朵 远方是希望的摇篮

2017-04-12沈劲雪

养生大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永存诗心苗族

沈劲雪

诗歌是语言的花朵,远方是希望的摇篮。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美的渴求,以及对希望的追寻。因此,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

诗歌让美好永存

诗歌中栖居着永恒的美丽:或言微意远,或奇诡不羁,或娓娓道来,或直指人心。比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短短一句话背后,是道不尽的无奈与悲凉,正如你无法阻止百川东流,你亦无法改变大势所趋、人生遗憾。又如“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司掌人间才情的“诗魔”降临人间,于是连绕着篱笆的石头都受到感染,开始吟诗了,多么奇绝不俗、让人拍案叫绝的画面!再如“唱罢愁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草丛中那雄飞雌从的一对蝴蝶,是否就是当年“试扑流萤”时不小心惊起的“双栖蝶”呢?虽是平常场景,却将一段阴阳两隔的缠绵相思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最是朴实的道理,却因一腔热血,被赋予灵魂与生命,虽时代变迁,却仍然被人们吟诵。

莎士比亚曾经在他的十四行诗中赞美他的朋友:“只要人类还会呼吸,眼睛还能阅读,这首诗就将永存,而你也将在这首诗中得到永生”。其实,不仅是美好的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及深刻的感受,都将在诗歌中得以永存。

诗心让幸福常驻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诗心。即使不会写诗,亦不曾背诗,我们都对美有着各自的感悟,这便是诗心。宋朝时,有一场命题作画的考试,题目是:踏花归去马蹄香。很多考生的构思都是“人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而且将花、马、人都画得惟妙惟肖。只有一個人画得很特别,他的卷面上根本没有花瓣,而是马在奔腾,马蹄旁飞舞着几只蝴蝶。不著一花,却沁人心脾,足见其诗心之美。

除了文人雅士,普通人也有诗心。有一年,我到江西旅行,认识了一位美丽温婉的苗族姑娘,她会刺绣,会做银饰,会裁剪衣服,兰心蕙质,心灵手巧。她常去乡下寨子里淘那些无法复制的、布满岁月痕迹和时光味道的老绣片,然后做成各种首饰和服装。她跟我讲,作为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苗族人如何在蜡染裙布上手绘田地和河流,记录他们的历史与信仰;她跟我聊锡绣、破线绣、打籽绣、马尾绣等手法的不同,我看到了她对苗族文化的珍视与坚守。我们欢笑,我们皱眉,分享着彼此相似的喜怒哀乐和完全不同的人生,心境愈加明朗开阔。她的生活里,有柴米油盐的踏实安稳,也有诗和远方的执着热忱。懂得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的人,怎么会不快乐、不幸福、不安宁呢?

愿诗意不只在远方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首《橄榄树》红遍大江南北。无数颗年轻的心灵被种上了梦想的种子,这个梦想叫远方。

然而,在此之前,我们曾是一个安土重迁的国度。那时,我们的生活有唐诗的豪情、宋词的清丽、元曲的缭绕。如今,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再不闻敲棋落子的清音,再不见“斗酒诗百篇”的挥洒恣意,也再没有曲水流觞、吟诗作对的雅兴。于是,有些年轻人背起行囊,怀揣着文化的乡愁,寻找精神的家园。然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只好把远方放在心中。也许正因为如此,当有人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一看”并递交给老板时,这封辞呈才会在网上被大家热传。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它可修身,可养性,可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生活得不那么无趣。我真诚地希望,有那么一天,诗和远方不仅在我们心中,也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猜你喜欢

永存诗心苗族
经典永存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诗心依旧(节选)
菊品与诗心——论欧阳修十年迁谪期的菊花诗
苗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