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专院校体育教育改革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探析

2017-04-11□付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经济

□付 然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中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较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距离较大。1980年初,中国体育产业才渐渐兴起,那时的体育服装器材用品厂主要分布在上海、天津等发达城市,且产品只限于比赛用球,如火车头牌、金杯牌等球;体育服装单一,只有梅花牌服装;体育运动鞋也只有回力牌。大专大幅度扩招以后,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教育消费逐渐提高,我国经济也有了进一步的增长。但是,这为我国大专的承受力带来了挑战,也忽视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当前,很多大专陆续开设体育专业,但是大专院校的体育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体育场地的相关设施建设不足等各种问题都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有重大的影响。当前,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了世界体育用品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世界上超过60%以上的体育产品来自中国。但是,我国目前只是一个生产大国,并非品牌强国,在世界体育产业中缺乏大的影响力。为了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推动国内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笔者结合当前国内体育经济的品牌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分析。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其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全球经济化给我国体育产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和国家经济建设目标,我国体育产业如何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是目前严峻的问题。政府决策部门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策略,使我国体育产业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1 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概况

1.1 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迅速,行业素质需要提升

国内体育产业发展至今,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彩票等已成为体育产业的支柱。

如今,全面健身运动普及,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迅速,已有一万余家建立健身娱乐产业,每年都举办1000余项活动。体育竞技表演业蓬勃发展,足球、篮球、台球等职业联赛纷纷开展,活跃了体育产业。如今,我国的各种体育联赛水平日渐提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冠名赞助商越来越多。体育用品已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在体育用品上的消费越来越多,管理规范的体育彩票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人们博彩兴趣越来越浓厚,发行量稳中求进。近十年来,体育产业发展迅猛,已达到一定规模。[1]但因起步晚,我国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管理体制以及国家政策等等都有许多问题,它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我国体育产业如果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

1.2 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与体育相关的产业如体育旅游业、广告业等也日渐发展繁荣,加大了体育产业的压力,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以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业发展为例。黑龙江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了亚布力冰雪节、牡丹江漂流、亚布力雪橇比赛等特色活动。青岛、海南等也开展了相应的特色体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体育旅游背后的商机巨显,许多商家抓住契机,举办了相应的体育旅游活动。[2]但因为体育与旅游间缺乏沟通,预期效果不佳。因为沟通不力,体育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彰显不出其特色和经济效益。由于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形成竞争力。[3]这个问题给体育产业带来新的思考。体育旅游业必须认真面对现状,认真思考对策。

2 当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2.1 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简单,个性不鲜明

从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来看,有共性,也有个性,体育产业链特色鲜明。相比之下,我国的体育产业链略微逊色。从政策面角度来看,缺乏与时俱进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指导思想模糊,体育产业很多,但重点产业不明显。[4]从区域角度看,缺乏区域体育产业特色。整体来看,体育产业未能结合区域实际展开,难于扩大发展。

2.2 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不平衡

产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地域经济差异导致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经济发达的广东、上海、辽宁等地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良好。西部地区低于东部地区,二线城市低于一线城市,城市比农村好。第二,体育项目开发不全面。在当今的体育产业市场上大多数是针对排球、足球、篮球等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而其他的体育相关项目开发较少。[5]

2.3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相关政策制度不健全

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体育产业经济政策出台不少,但系统性和时效性不强。财政投入、税收、体育场馆综合开发等方面沟通不到位,政策制定不完善。

3 当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环境和建议

3.1 国内环境

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健康意识越来越浓,体育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带动了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力提倡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体育产业经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全国人民掀起“健身热”,促进了人们对体育用品的消费。与此同时,我国体育产业的相关企业也拓宽了产业业务,体育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如体育中介和体育旅游等行业发展正规迅猛,利于国家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步伐。[6]

3.2 国际环境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体育产业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体育产业竞争越来越大。全球80%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如日本的美津农服装公司、德国的阿迪达斯服装公司。美国的可口可乐作为体育饮料进入体育服务业。我国的体育产业因为综合素质低,市场操作手段缺乏规范性,经验管理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实力不强,生存压力大,发展压力更大。

2011年以后,全球经济稳定,我国体育产业中的竞技表演业、体育用品业得到一定发展,但和国外相比,我国对体育产业的赞助商还是有限的,普通民众观看体育赛事在下降,收视率降低导致电台播放体育赛事非常谨慎,广告收入也逐渐下降。[7]

3.3 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3.3.1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更新理念,加强体育产业经济意识

树立“体育既可为国增光,又可为国增利”的新观念,将体育产业做大做强。大专在学校体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延伸健康教育的重要使命,为人们开展终身体育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而体育教育质量与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关系。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师对体育人才的教育承担了主要的工作,在大专中培养了大量的体育人才。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大专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和谐发展,相关部门应重视体育教师人才的培养,加强团队建设,对相关教师应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并通过考核,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学与教研的融合,促进大专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在教学中,只有学生与教师互相配合,才能推动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取得实效。[8]大量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来自于大专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当然,优秀的体育教师自身必须具有高水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过硬的心理、文化、能力和思想素质,教学过程中要把专业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共同发展。因此,大专院校的体育教育应该以课程改革和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3.3.2 精准定位,发展规划切实可行

十二五之后,国民经济大幅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意识越来越高,体育产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西部制造行业,特别是体育用品行业得到发展。甘肃、青海、广西等等地的体育用品市场越来越发达。现阶段,随着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体育彩票市场也迅速发展,一些新兴的相关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国家政策支持,科学的指导策略让市场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3.3.3 发展适合我国地方民族特色的个性化产业经济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南方的赛龙舟、黑龙江的滑雪滑冰、河南少林武术等民族特色传统体育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每年冬季冰雪节,哈尔滨都会迎来大量的游客,本地的体育特色得到推广,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9]

拓宽体育产业消费渠道,积极引导居民增加体育产业消费。如今,城镇居民深知运动健身的益处,积极参加体育娱乐、体育健身活动。目前最重要的是要针对广大的农民群体进行消费引导,注重精神文明,培养良好的习惯。企业拥有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体育经济的品牌化发展过程中,一是要认识到技术革新与设备更新的重要作用,以此促进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10]同时还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将其有效融入自己的品牌产品之中,生产出富有自主特征而且富有新意的先进产品。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定期开展设备的检修与维修,及时更换不满足生产需求的设备。三是要加强对实际操作人员的考核与培训,不断加强产品的生产质量。[11]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当前,我国体育用品的生产标准还比较落后,标准项目少,标准要求低,难以对企业生产进行有效指导。我国体育品牌要进入国际市场,首先就要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因此,从国际层面要尽快出台体育用品生产的相关标准,使企业的技术改良及实际生产有章可循,禁止不达标的体育企业生产产品,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规范标准的制定不仅便于市场的监管,提高体育行业的整体水平,还节约了社会资源。

3.3.4 加大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现阶段,国内体育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紧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市场的开发影响颇大。因此,应当借助体育大专、体育企业等机构,运用专业培养和招聘等多元化的模式,培养出专业过硬的经济管理人才,提升体育专业人士的素质。就业问题的解决要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一是作为毕业生,要有时代感,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危机意识,弘扬运动精神,并将其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勇敢面对社会竞争和压力。同时,要了解相关的政策制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能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寻求适合自己的岗位。二是国家政府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增加就业渠道和岗位,帮助学生就业。三是各大专院校应对体育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或就业的机会。同时学校可以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减小心理压力,更快适应社会环境。

4 结论

我国实行的体育教育课程改革为体育教育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体育教育专业改革还有一段更长的路要走,而现阶段的体育教育课程改革也只是理论指导。体育课程的更新方案可以作为指导性方案,还需要在以后的实际教育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大专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体育教育改革也面临了较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可以学习国外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成功经验,与时俱进,创新思路,通过提升大专体育教育水平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1] 王成国. 试论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现状与发展[J]. 经济研究导刊,2017,(27):40-41.

[2] 党 辉. 篮球文化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关系[J]. 经济研究导刊,2017,(22):34-35.

[3] 张晓琳. 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5):52-53.

[4] 刘抗英. 基于以篮球文化分析体育产业经济的创新[J]. 经济研究导刊,2017,(19):27-28.

[5] 黄 珂. 大专体育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影响[J]. 经济研究导刊,2017,(19):25-26.

[6] 党 辉. 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对经济建设的作用[J]. 经济研究导刊,2017,(18):34-35.

[7] 刘忠举. 我国城市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17,(17):68-69.

[8] 李 娟. 关于影响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7,(08):30-31.

[9] 杨爱茜,胡振猛,李 辉,张 颖. 推动衡水市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研究[J]. 体育科技,2016,37(06):87-88.

[10] 李 娟. 当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7,(05):30-31.

[11] 李玉函. 我国城市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 知识经济,2016,(21):30-31.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育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