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大成人脱产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7-04-10谭维迪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形式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这种模式在电大教育基础课程《经济学原理》的教学实践中更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大成人脱产 研究性学习模式 研究与实践

本文是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电大成脱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HKYYB-2015-12)》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G712;F713.50-4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18世纪以来,“研究性学习”至少被大规模地倡导过三次,代表人物分别为卢梭(J.J.Rousseau)、杜威(J. Dewey)与布鲁纳(J. Bruner)。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1999年初,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首次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概念。2005年,我国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本文通过《经济学基础》课程 “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的开展,辅以观察、问卷、无结构访谈等方法研究学生的参与、互动及反馈,探索了该模式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及可能面临的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国内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总体来说,所谓“研究性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特性是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其目标在于:(1)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索研究的积极体验,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2)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分享与合作;(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精神,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4)调动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知识储备,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模式开展的必要性——以《经济学基础》为例

本文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15级成人脱产共计14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涉及会

计、国际贸易、工商管理3个专业、共4个班级,时间跨度为两个学期。

(一)學生心理特点与知识基础

电大成人脱产学生年龄平均分布在18—22岁之间,正处于性格、思维、意志的成长期,也正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生来源较广,个体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认知与学习主动性较低,在学习习惯方面普遍缺乏良好的引导。根据笔者以往《经济学基础》授课过程中的观察,学生常常一开始对经济学理论有着新鲜的兴趣,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因之前很少接触较抽象的理论,加之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往往在课堂上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而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又会导致学习兴趣、专注度与参与度的降低。

(二)传统教学与师生互动

经济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在电大系统教学中得到了广泛重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经济学理论较之其他课程(如财务管理、进出口实务等课程)显得更具抽象性与理论性,实际操作性也不如机械、会计类等课程强,传统的授课形式对学生兴趣培养及应用实践往往不能收到很好效果,容易陷入机械的“以书本讲授为知识输入、以应试背诵为学习模式、以纸面答题为考核模式”的低效教学互动。

很多经济学课教师面对学生不甚理想的学习反馈及下降的积极性,常常会主动降低讲课难度,直接把“教学”的重点关注在灌输、填鸭式的“教”上;另一方面,学生也从“主动学”变成了“被动听”,甚至有学生反映学习《经济学原理》就是“把概念从复习提纲搬运到期末试卷”的过程。这样的互动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在《经济学基础》“研究性学习”教学中, 笔者采用组合模式, 即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形式,以教学模块设计为基础支撑,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 以案例研讨、小组演示与小课题研究为重要拓展。

(一)组建学习小组,建立“课堂+互联网”互动模式

每个学习小组约4-6人,采取自愿结合、适当调节、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建组活动原则。课堂座次及具体互动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同时利用QQ、微信等现代通讯技术,如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微信群、QQ群,教师加入每个群作为管理员,引导、控制群内讨论内容及方向,讨论及参与度都可作为考核依据。 “课堂+互联网”的互动模式既打破了课堂的物理边界限制,又克服了课堂互动时间不够充分的情况。

(二)设计教学模块,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

在基本概念讲授基础上,对课程进行系列模块设计,以案例分析为载体,每章以经济热点为案例,剖析案例,穿插讲授重难点。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增加了对概念的理解,并进一步了解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进行案例研讨,以角色扮演提升理解

在教学讲授后开展案例研讨。例如《经济学基础》“供求关系”“边际效用”“生产成本”“产品的差别化战略”等看似独立的章节在现实中有可能体现在同一家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笔者尝试让每个学习小组都设置成一家咖啡店的经营者,分配角色,根据不同章节内容制订不同方向和层面的策略。在实际授课的观察中,每个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比单纯讲授原理、做习题的互动大大提高。

(四)组织小组演示,以“再次呈现”加深理解

根据课程进度,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课堂演示。演示以已学章节内容为主,从一个知识点或小模块切入(如“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影响”),时间大约10分钟内,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小品表演、现场互动、ppt讲述等各种形式组织自己的演示。演示结束后,其他学生与教师可根据演示内容进行提问。根据实际观察,学生通过“再次呈现”的过程,不仅深化了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还通过小组互动、合作的方式提升了整体参与课程的积极主动性。

(五)开展小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形成课题报告

这个环节是由“教师”转变为 “导师”、从“教学”转变为“导学”的重要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层次拟定相关研究课题参考列表,在难度上分为易、中、难三个层次。学生可从参考列表自由选择,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提出。教师在学生提出选题后对选题进行可行性分析, 共同确立研究课题。一般来说, 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口小的课题较受欢迎且易实施。课题小组根据自己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以保证研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化。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保证,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作为课题成果,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小论文、图表、模型、电脑多媒体演示、调查报告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进一步加强,理论分析与应用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五、“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实施中面临的一些問题

(一)课题的选择受限

“研究性学习”模式旨在以课题的形式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获取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在电大成人脱产学生的教学中,课题选择也会受限于学生的知识储量。这需要学生有很大的主动性与良好的知识储备,也需要教师在选题与学生的能力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二)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欠缺

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模式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根据课题研究范围,自己完成查阅文献资料并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协调,完成研究报告写作。但对于电大成人脱产学生来说,平时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养成自己查阅文献资料的习惯和技巧,参与到课题小组研究中,会感觉无所适从。而一部分学生虽然积极参与研究,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理论基础,缺乏对文献资料的思考和批判,会导致课题理解出现偏颇,甚至可能会出现大量复制、照搬他人的观点,以结束课题研究。

(三)教师指导不够充分

如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进而完成对学生的有效指导,是“研究性学习”模式能否收到良好效果的决定性条件。在学生自主研究、讨论过程中,若教师不能及时对其假定的前提、收集的资料、采用的经济学理论进行指导,很可能会使学生的研究陷入误区。另外,在教学中多采用大班授课方式,一名教师要针对五六十名学生开展研究性教学:分组人数过少,教师同时指导多个小组,甚至多个相异课题,几乎很难使学生得到有效指导;但分组人数过多,又很难避免学生“搭便车”,降低团队的研究能力,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教学进度难于把握

“研究性学习”模式旨在通过学生以研究方式获取、应用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考、判断、分析与动手能力,因此,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案例讨论与小组演示对学生理解概念与理论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若开展不充分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较多的案例讨论、小组演示、课题研究讨论与成果评价也将占用较多的学时,致使课时分配紧张,使教学计划更难于把握。

六、结论与反思

当前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欲望,而且也能避免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真正根据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点,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社会”中。当然,研究性学习在具体实践中也容易出现课题选择受限、学生的研究能力欠缺、教师指导不够充分、教学进度难于把握等问题。但总体而言,在“互联网+”的时代,这种强调学习与应用高度统一、注重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一线电大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去实践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华.论“ 研究性学习” 课程的本质[ J] .教育发展研究, 2001 ,(5).

[2] 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教育探索,2003(8)

[3]王晓东、刘淑清,研究性教学在“发展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生产力研究,2015(12)

[4] 吕世辰、贾瑞芬,研究性学习与高校社科教学改革,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2)

[5] 顾江萍,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教师角色,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6] 杨 林,论经济学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以财政学为例,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8)

[7]刘树仁,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性思考,学科教育,2001(9)

作者简介:

谭维迪,女,1985年7月出生,籍贯浙江杭州,香港大学房地产经济学硕士,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助教,研究方向 经济学、金融学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
刍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