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解题方法

2017-04-10杨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解题方法能力小学数学

杨爽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题过程中,一方面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人结合小学数学解题教学的基本特点,突出强调小学数学的解题方法,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能力

G623.5

在新教育大纲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逐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成是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采用解决问题的形式对数学这门课程进行教授和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分以下几步

1.审清题目,收集信息

在现阶段的教材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应用题,如对话式、表格式、图文结合式等,并且其隐含的信息量也非常大,所以,解题的关键是寻找有用的信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其中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要一字一句地读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在整体上对问题有一个初步了解,将教材中的图画与文字结合起来,将每个问题的意义弄清,并进行理解与体会,对题中所提供的条件和提出的要求加以掌握。

2.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本人认为建构数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图形是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但是画实物图比较麻烦,线段图是它的优化形式,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实物图中抽象出线段图,为解决问题题目分析做好铺垫;只有将数量关系弄清楚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对解题算法进行恰当的选择,将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算式,通过计算来进行解答。

3.完成解题后进行检查验证

新课程标准下,教材中应用题教学的意义在于发现现实情景中的数学因素(数量和数量关系),对模型进行建立,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中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去体验,根据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来对解题策略与方法的正确性进行判断,以便于进一步形成数学的模型。

二、如何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各种问题,对不同的方法加以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面对实际问题,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以数学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解决问题教学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作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开端,也是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常见的问题情境,其一是明确的问题情境,给定问题,条件明了,有确定的答案。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已知的。其二是需要学生发现与选择信息的问题情境。问题需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或问题已经给出,但其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需要学生自己去补充或创设,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有着非常大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当的是研究者、探索者与发现者的角色,能对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使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小华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她想用自己的零用钱20元给妈妈买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现已经知道:康乃馨10元5支,百合花12元3支,节节高6元2支,小华用这20元钱买花有几种不同的买法?”一些学生设计出了一两种方法,一些则设计出了十余种,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利用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获得了学习的满足感,对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进行了很好地弥补,让全体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也使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2.在解决问题教学中以“分析数量关系”为核心

解决问题教学要对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加以培养,从而将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般来说,可以先感知问题通过文字描述、画面或其它形式所提供的信息,对问题给定了哪些已知条件和有用的东西进行了解,进而明确问题中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有用信息;然后对问题所提供的目标信息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即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问题的初始状态及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根据获得的条件信息、目标信息、问题的初始状态及学习者头脑里形成的问题目标状态选择解题策略。而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数学情境中的数学因素,并与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从而建立模型;再运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际运用中对模型的正确性加以验证。

3.在解决问题教学中以“教给解题策略”为重点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加以尊重,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元芳.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2(15):52-54.

[2]张竹.授予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提高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2(9):92-93.

[3]郭海燕.有效利用数学解题思维定势的教学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11):73.

[4]许明如.谈数学解题中的“转化”[J].新课程导学,2013(20):130-131.

[5]马丽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242-244.

[6]姜嫦君,刘静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2):106-108.

猜你喜欢

解题方法能力小学数学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的方法举例探索
排列组合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